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由无数群众世代相传的重要技艺、经验、手艺,更是一种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凝聚着祖先智慧的遗产将面临无人继承、无人发展的现状,让曾经辉煌的技艺、思想也处于不断消逝的边缘。
若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只有不断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发展传播,才能将前辈通过日常生活创造并保留到现代的文化财富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外部力量的支持。总之,社会的态度、广大群众的态度、政府的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和广大群众的态度对其发展创新有着引导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族群聚落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不同历史背景条件的变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创新。在当代社会,只有社会的主流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的是保护、发展、创新的态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因此,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受能力是非常高的。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也拓展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种技艺的认识和兴趣,让众多鲜为人知的技艺重新活跃在大众的视线当中。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保护性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尽量保持其遗留的自然性和真实性,减少人造的部分,尽可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祖先思想和意志的部分保留下来,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保护性开发和创新。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创新性发展,比如将各种传统技艺同现代设计师联系起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如PACC(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携手第六代缂丝传承人王建江与中国原创文化设计鞋履品牌Sheme设计师李丹、海派设计师苗海燕依据《千里江山图》创作了的《千里江山》系列的缂丝箱包、女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返生活,将古人的智慧结晶与今天人们的审美相结合,碰撞出新的时代火花。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展丰富的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的代名词,也可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比如芜湖铁画,也称铁花,是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芜湖将铁画发展作为本市的代名词,既增强了人们对铁画的认识,也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的内部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在前辈凝聚的智慧和民族精神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努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现代人们所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发展而言,社会、政府等外部因素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创新,对遗产资源本身进行创新发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尊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然而,在当代的商品文化、快餐文化冲击下,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被人们遗忘、轻视,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品味昆曲、古琴,无法欣赏到苏绣、皮影戏的韵味,从而使这些在某个时代为人们所惊叹的智慧、精神消亡在现代的潮流中。抑或是成为一种仅存于博物馆和图画的影像中,成为仅能为后人所观看的记忆,成为历史长河中消逝的烟尘。为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运用,就要做到自我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实用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放到城市建设、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当中,使群众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推动遗产资源的创新发展。(www.daowen.com)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继承人的坚持传承很重要,但更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对遗产进行发展,推陈出新。比如竹泓木船的传承人周永干就对创新性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解读。竹泓木船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工序烦琐,工艺难度大,从开始建造到建成有十多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由于劳动强度大,工时耗费多,利润较薄,专业从事此项工作的木工匠人已不足80人。而周永干却运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一传统手艺经营下去、传承下去。他努力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在继承和发扬木船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运用创新精神促进竹泓木船技艺和精神的发展。他研究了城市环卫木船、旅游景区画舫、观光休闲木船、龙舟等多种新型的木船产品,制作出的木船销售到全国20多个城市,有的产品更是远销国外,比如日本、荷兰、美国等地。2017年,竹泓镇生产各类木船13000多条,交易额近5亿元。周永干的创新技艺带动了附近村民800多人就业。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自我创新而言,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将技艺文化传承下去是自我创新的主要目的。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就要将遗产资源从家庭世袭制传承转变为有兴趣的人就能够拜师学艺。只有学习的人多了,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比如,2018年3月,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动漫专业的近百名师生举行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拜师仪式,众多学生向8位民间工艺大师拜师学艺,争取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用实际行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除此之外,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文化结合在一起,也能更好地吸引传承者,更好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三)互联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性发展
21世纪,中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审美的需求变得快速、简洁。因此烦琐、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慢慢地就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一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精神、内容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就会被淘汰。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前辈的经验总结、智慧结晶,是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表现。所以,我们要保护这些祖先的智慧结晶,在尊重祖先思想的前提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互联网相结合,运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淘宝网相结合,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一方面使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利于吸引年轻人学习这些技艺,改变无人可传授技艺的现状。2018年9月,淘宝造物节在杭州西湖盛大开幕,众多年轻人从五湖四海赶来参加本次淘宝造物节活动。在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展示成为一大亮点。在造物节中,展示了油纸伞、苏绣、昆曲等1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在淘宝店铺中,慢慢开始出现一系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店铺,比如运用缂丝技术、青花瓷做成饰品的一川饰品。还有把鱼灯做上时尚杂志的女孩温秋雯,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成功改造了一只传统的狮灯,融入了传统制作方式与现代设计理念。获得成功后,温秋雯前往顺德拜70多岁的鱼灯老艺人为师,学习传统鱼灯的制作,并将时尚设计理念与传统技艺相融合,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Small Dream闪光剧场”网店,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向更多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巨大魅力。年轻人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并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淘宝无疑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范围广大,除了淘宝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还可将各种技艺与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年轻人兴趣和审美的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皮影戏的传承者范正安,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喜爱皮影戏,直到他接触到《王者荣耀》这款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的游戏,终于获得皮影戏创作的新灵感。历史英雄人物一直是皮影戏的主要表演题材,在深入了解《王者荣耀》这一游戏之后,范正安决定做这款游戏系列的皮影。他以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为模本,以传统的皮影戏为载体,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次创新创作。在认真设计和试验之后,他制作出了《王者荣耀》系列中的“武则天”“程咬金”“貂蝉”等形象,并利用这些皮影形象给观众表演皮影戏。在范正安的努力下,与游戏结合后的皮影戏散发出了巨大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对皮影的制作与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年轻人的眼中,皮影戏不再以古板、无趣的形象出现,而是增添了些许活泼与亲近感。因此,以游戏承载着皮影戏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能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这些技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鲜的血液。
除此之外,微博、电视剧、电影、电视节目等都能成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新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时代,想要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就要努力融入时代变化当中,抓住年轻人的兴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新时代舞台上焕发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