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看似容易,实则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首先我们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一个充分的、全方位的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上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积淀与传承的实体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活”的中国文化,但不是所有文化都是优秀的、富有正能量的文化,虽然一些文化在发展之初具备先进性特点,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腐化,成为一种封建落后思想,最终被淘汰。而这些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与社会前进发展方向背道而驰的文化,最终也不会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是我们所研究的重点。我们所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是由我国各民族创造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发展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文化包括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充分展现着各族人民的文化发展成果与集体的智慧。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人工智能设备、移动终端已经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得到了普及,并且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此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呢?原因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劳动人民经过上千年历史不断实践和完善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当下也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艺术美,是现代艺术教学中重要的美学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德育资源。
既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着这么重要的价值,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反而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呢?原因在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适应变化的特点,逐渐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某一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才不会被淘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的产物,为了不被时代所淘汰,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化来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创造的,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不被它所束缚,因此人的发展和进步不会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停滞不前,而是会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实现社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进步。(www.daowen.com)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时,可以参考其他领域的成功转化经验,例如在艺术领域,可以参考由历史故事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成功例子;在商业发展领域,可以参考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较为成功的营销手段,比如根据古代神兽貔貅聚财的传说创造出的拥有聚福、聚财意义的工艺品,传统刺绣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的时尚服装等。值得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一定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转化后才会被人们接受,才会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