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美国言论自由案例的两条分析路径探讨

美国言论自由案例的两条分析路径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布兰登伯格案影响下的绝大部分言论自由案例里,美国各级法院均适用了最严格的审查标准来判定限权措施的合宪性。一旦案件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此分析路径即被触发:法院不再考虑适用布兰登伯格先例所确立下来的分析路径,转而适用通过HLP案确立下来的新分析路径。在此背景下,法院在审理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言论自由时,一律跳过布兰登伯格先例,直接适用HLP先例。

美国言论自由案例的两条分析路径探讨

任何言论自由学者对美国言论自由的传统“主线”都不会陌生。这条发端于申克案的言论自由分析框架和逻辑,虽然经历过数次演变、修正甚至对先例的完全推倒和颠覆,但最终尘埃落定,被著名的布兰登伯格案确定了下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布兰登伯格案中清晰地划定了合法言论和非法言论的边界。在布兰登伯格案影响下的绝大部分言论自由案例里,美国各级法院均适用了最严格的审查标准来判定限权措施的合宪性。

但在HLP案之后,这条分析路径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以至于本文不得不将其定性为一条全新的分析路径。一旦案件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此分析路径即被触发:法院不再考虑适用布兰登伯格先例所确立下来的分析路径,转而适用通过HLP案确立下来的新分析路径。这条新路径与传统分析路径有两个最重要的区别:第一,法院的审理逻辑发生了质的转变。由于“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美国法院不再认为由布兰登伯格案确立下来的保护言论自由的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法院在审理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言论自由时,一律跳过布兰登伯格先例,直接适用HLP先例。第二,法院的审理标准发生了质的转变。美国法院将传统分析路径中对限权措施所适用的“严格审查标准”替换为一般甚至非常宽松的审查标准。(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