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熙皇帝的用人之道与借鉴的地方

康熙皇帝的用人之道与借鉴的地方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帝选拔人才,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康熙亲政初期,全国政治并不稳定,三藩、郑成功集团,还有西北的噶尔丹,虎踞龙盘,都是隐患,所以康熙一上台就着手整理山河,多次用兵,这样导致国内财政紧张,有的地方的人民甚至不堪其扰。所以康熙考虑的是一个全局,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安宁。

康熙皇帝的用人之道与借鉴的地方

五十三、康熙皇帝的用人之道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地方

治国之本,在于用人。康熙帝选拔人才,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本。

在自己亲政之初,康熙就多次与大臣讨论人才问题。有一次他请大学士熊赐履谈谈用人之道。熊赐履说,选拔人才要以品行为本,至于才气,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每个人的才性,只用他的长处即可,不必求全责备。

康熙十分赞成熊赐履的观点,而且他也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人才选拔要先观人心术,其次再看才学。一个人如果心术不正,即使有才学也难以委任。

识人难,用人更不容易,但是治国之道,全在于此。所以康熙帝在官员选拔上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本的标准。对于每一个选拔上来的人,他都以此严格要求,使德行成为官员的为官任政之道,而不仅仅是一块叩门砖。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六月,老臣汤斌被委任为太子的老师,老先生一时激动,不由得飘飘然,给康熙戴起高帽来,说皇帝贤德英明,旷古未有,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先贤圣王都比不上。这话当然夸大其辞,像康熙这样的谦恭勤勉、简朴务实的人,一般是不会轻易自比圣贤,扬言要超越他们更是慎之又慎。所以当即对汤斌的这番话提出严厉批评,臣下向皇帝进言奏对应该诚实,你这都是一番奉承话。现在不是尧舜的时代,我也不是尧舜那样的君王,你却说我远过尧舜,难道不是心意不诚吗?做人应该表里合一。嘴上说的和心里想是两回事,这不是一个人所应该作为的。(www.daowen.com)

经过此事后,康熙更是谨慎小心,在人才选拔上更是牢牢把关。有一次他对吏部官员强调,国家选用人才,好的固然可以为政任事,但为人诚恳忠厚的,对于政治治理也是大有裨益。有的人自恃其才,跋扈专横。选拔人才还是要德才兼备才好,如果有才无德,将无益于治理。

正是因为康熙选拔人才严格把关,务求德才兼备,所以在康熙一朝,吏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

康熙选拔的人才,德才兼备,诚实纯厚,往往能够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甚至于身后名,最终铸就康熙乃至雍乾两朝的盛世功业。康熙亲政初期,全国政治并不稳定,三藩、郑成功集团,还有西北的噶尔丹,虎踞龙盘,都是隐患,所以康熙一上台就着手整理山河,多次用兵,这样导致国内财政紧张,有的地方的人民甚至不堪其扰。虽然这样,帝国的形势仍不乐观,在剿平三藩、东定台湾以后,西北的噶尔丹又虎视眈眈,跃跃欲试,于是康熙又再次准备用兵西北。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南巡至南京祭奠明朝皇陵,在南巡的前一年康熙在南京召见于成龙委任他去当江苏巡抚,要求他上任后每年要多交七百万石粮食。于成龙突然一惊,连忙说到:“主上明鉴,全国税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们苦于赋税过重,已是怨声载道。如今三藩平定,台湾光复,内忧外患,俱以消除,正该减税轻赋,与民休养。圣上下旨让臣加税加赋,臣不敢奉诏。”

于成龙所言非虚,然而边疆不稳,国家就没有长治久安,而且康熙用兵之地,并非人烟稀少的边陲,噶尔丹的势力甚至都已经深入西北腹地,地方也不安定。所以康熙考虑的是一个全局,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安宁。他劝诫于成龙,增加一方赋税,固然可能身遭骂名,但作为朝廷大臣,不能只心系自己治下的黎民百姓,而要放眼全国大局。

康熙如此一说,于成龙幡然醒悟,当即欣然领命。如果康熙选拔人才不严格,只重才学之士,在危急关头,恐怕人人都会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投机钻营,为个人的身家荣辱打算,顾大体,识大局,为国家、为君王分忧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