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全球化时代的权力角逐对现代管理者的启发

中国历史全球化时代的权力角逐对现代管理者的启发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处士横议,纵横捭阖,记载当时政治风云和人物风采的《战国策》反映了当时权力角逐的历史画卷。

中国历史全球化时代的权力角逐对现代管理者的启发

四十五、中国历史上“全球化”时代的权力角逐对现代管理者的启发

作家余世存说战国时代,也是当时中国天下的全球化时代,天人争胜以及先民直面乱局而生发的圣贤君子气度——他们的谋略和智慧属于今天所说的“公开化”,或者有利于今天中国人的“自我完善”。在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处士横议,纵横捭阖,记载当时政治风云和人物风采的《战国策》反映了当时权力角逐的历史画卷。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33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继《春秋》之后,讫楚汉之争,记载了共245年的历史,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较为驳杂,儒、墨、道、法、兵各家的思想都有所反映,但就总体而言,此书主要反映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纵横之势,长短之术,诡谲之计充溢全书。在《战国策》中,“计者,事之本也”(《秦策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谋略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人生观上,纵横家的思维也与当时的主流史书完全不同。纵横家们更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谋取个人的“势位富贵”《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这样的思想在《国语》《左传》诸书中都不曾有过,这在当时是观念的重大转变。(www.daowen.com)

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战国策》中,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群体——策士们为了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奔走列国,游说诸侯,以三寸之舌抗衡九鼎之宝。一切正如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所写的:“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代,每个国家都前途未卜,顺应时势、破旧革新是当时所有国家急需要做的事。《战国策》中也表现了这种思想。《赵策二》中所记载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事,就是一次重大的破旧求新的改革,赵国统治集团对此引起一场激烈争辩。不少人反对武灵王的改革,公子成是反对“变服骑射”的代表,他把“中国”说得尽善尽美,认为“胡服骑射”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叛学者,离中国。”而赵武灵王则认为,应该“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然后又质问道:“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主张“便国不必法古”,“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故而“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赵武灵王终于冲破赵国贵族集团的重重阻挠,弃旧图新,施行了“变服骑射”,促使赵国强盛,在军事上做出贡献。

对于用人问题,《战国策》也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它批驳了认为“当今之世无士”的观点,指出当今之世并非“无士”,而是统治者不爱士,不用士;用人不能责全求备,应该扬其长而避其短。《秦策五》中,姚贾反驳秦王说,在用人问题上“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即使是“监门子”,只要他有才干,肯为国家出力,有益于社稷,国君就应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各尽其才。

鲁仲连也对孟尝君提出要“人尽其才”。他说:“猿猕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yǎo姚)耨(nòu)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当然,《战国策》中所过分宣扬个人的利益追求,不求信义道德;过于着眼当下实际,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等,也是现代企业领导者需引以为戒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