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庄子的养生之术

现代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庄子的养生之术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子认为,人生的根据在于道,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天地之委形,天地之委和,天地之委顺”。庄子为人达观,善于养生。他的养生之道可总结为顺应自然、抛却情感、不为物累三个方面。庄子的养生要领,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现代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庄子的养生之术

二十三、为什么现代管理者要学习庄子养生之术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社会观、人生观和道论的关系,与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基本一致。根据道论所阐明的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人和人生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物和道的关系,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评价也以物和道的关系为准则

庄子认为,人生的根据在于道,生命的诞生是因为“天地之委形,天地之委和,天地之委顺”。既然人是道赋予的,就无例外地要遵从于道,所谓“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人也是物,是物就要遵从道,所以人的生命意义就应该是与道相重合。因此,人与人生的关系和物与道的关系是一致的。人对应于物,人生的意义对应着道。既然道赋予人以形体,赋予人以生命,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生命,就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为人达观,善于养生。他的养生之道可总结为顺应自然、抛却情感、不为物累三个方面。

第一,顺应自然。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的海洋却浩瀚无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而难以自拔。这实质上是在告诉人们,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仅是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人们应当听从庄子的告诫:“缘督以为经。”意思是说,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的“中道”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含有顺应自然之意,要求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摸索规律,以避开是非与矛盾的纠缠。“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只要人们能顺应自然、“依乎天理”,就一定“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心,可以尽年”。

第二,抛却情感。庄子在强调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劝告人们要抛却情感。《德充符》篇说:“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道生人,由道生出了人的形体、相貌和性,但并没有生出人情。人情包括人的志欲、喜好、情感、思想、知识等等。人情是后天的,人情排下进上,险于山川,不利于人的养生。嗜欲越多,天机越浅,要养生,就不能沾染人情。人们应当认识到,喜生悲死是违反常理的,只要安于天理和常分,顺应自然和变化,解脱生老病死的苦乐,那么哀伤或欢乐就不会进入人的心怀了。(www.daowen.com)

第三,不为物累,就是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这里的“物”所指范围是广泛的,可用名与利来加以概括。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他就会获得健康而永葆青春。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生活物质“取之有道”,才能知足常乐,心地坦荡,必获大寿。

顺应自然与忘却情感两条养生要领,实质上也含有不为物累的意思,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少私多寿是庄子总结的养生规律,寡欲多寿是庄子推崇的养生要诀,清净多寿是庄子倡导的养生法则,豁达多寿是庄子养生和处世的切身经验。

庄子的养生要领,对保持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在当今社会仍然是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庄子《逍遥游》追求的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结合庄子生活的拮据,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思想境界是处于逆境中的人的精神支柱,他鼓励人们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要善待自己。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