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对西夏宗教信仰的反映与优化方案

对西夏宗教信仰的反映与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政权建立后,党项族与早已信奉佛教的汉族、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交错杂居,对佛教的尊崇越加强烈,佛教制度逐渐形成。李乾顺继位后,前期由其母梁氏专政,后期亲政,并大力发展西夏的佛教事业。

对西夏宗教信仰的反映与优化方案

党项族散居于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而这里正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自凉、魏经隋唐佛教在这一地区已经流行了六七百年,其影响深入人心。西夏政权建立后,党项族与早已信奉佛教的汉族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交错杂居,对佛教的尊崇越加强烈,佛教制度逐渐形成。

1.西夏统治阶级对佛教的崇信

西夏崇宗李乾顺及皇太后梁氏发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重修凉州感通塔寺,第二年完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赞活动。李乾顺继位后,前期由其母梁氏专政,后期亲政,并大力发展西夏的佛教事业。正如汉文碑文中所记:“至于释教,尤所崇奉。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磎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髣髴有存者,无不必葺,况名迹显敞,古今不泯者乎!故将是塔,旌乎前后灵应,遂命增饰。于是,众将率职,百工效技,杇者缋者,是墁是饰,丹雘具设,金碧相间,辉耀日月,焕然如新,丽矣壮矣,莫能名状。”

2.西夏统治阶段对佛教的管理制度

西夏在政府机构中设有管理全国宗教事务的功德司。据《司序行文门》记载,据《天盛律令》卷十《司序行文门》记载,西夏所设政府机构中有三个功德司:和尚功德司、出家功德司和护法功德司,它们在西夏五品机构中属第二品,仅次于掌管全国行政和军事的中书、枢密第一品,和殿前司、御史、中兴府等机构同级,可见其品级之高。碑文中就出现了关于佛教事务管理的官职及人员,如:(www.daowen.com)

碑文中就出现了“提举”“下等提举”“解经和尚”“羌汉二众提举”“绯衣和尚”“僧监”“汉众僧监”“汉众僧副”“僧主”“僧主”等众多僧职,可见西夏佛教管理制度的严格。

3.凉州两大寺院名称的区别

西夏碑两面碑文记载负责重修凉州感通塔寺的僧职所属时,出现了不同的寺院名称,西夏文碑文记载的比较详细,汉文碑文记载的比较笼统,导致出现了不同名称的寺院。西夏文碑文中出现“感通塔寺”二次,“感通下塔寺”二次,“崇圣下寺”一次;而汉文碑文中有“圣容寺”一次,“感通塔”三次,“崇圣寺”一次,“护国寺感通塔”一次。这么多名称,让人觉得有许多寺院,实际上这些名称是当时地处凉州的两大西夏寺院——永昌的“御山峡圣容寺”及凉州的“凉州护国寺”。为了区别这两座寺院,人们将永昌“御山峡圣容寺”也称为“感通寺”“感通上寺”“崇圣寺”“崇圣上寺”,将凉州的护国寺和感通塔并称为“感通塔寺”“感通下塔寺”“感通下寺”“崇圣下寺”“护国寺感通塔”。其理由有三点:一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人们传统观念中西为上,东为下,如在河西一带人们常说“上个新疆”“下个河南”。二是御山峡圣容寺因得道高僧刘萨诃的预言传说,北周皇帝宇文邕建造了寺院,并赐名瑞像寺;隋炀帝在西巡的时候到达了瑞像寺,他亲自题词,将寺庙改名为感通寺,并且下旨扩建寺庙;唐高僧玄奘曾在这里讲经,甚至还在此修行;在西夏时期圣容寺为皇家寺院,在西夏国地位特别重要[13],因而声震全国,驰名西域,而凉州“感通塔寺”名气相对弱一些,因而将永昌感通寺称为上寺,将凉州感通塔寺称为下寺。三是在西夏碑两面碑文中记载的三个人,同一个人在记述所属寺院时不同:“感通下塔寺羌汉二众提举绯衣和尚臣旺那乘玉”(西夏文)与“护国寺感通塔番汉四众提举赐绯僧王那征遇”(汉文);“匠人小头监感通下塔寺汉众僧监绯衣和尚酒智清”(西夏文)与“修寺诸匠人监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酒智清”(汉文);“修塔寺小头监崇圣众下寺僧监绯衣臣令介成庞”(西夏文)与“修塔寺小监崇圣寺僧正赐绯僧令介成庞”(汉文)。从这里可知,西夏文碑文称为“感通下塔寺”“崇圣下寺”,汉文碑文却称为“护国寺感通塔”“感通塔”“崇圣寺”。因而我们可以肯定“感通下塔寺”“感通下寺”“崇圣下寺”,就是“凉州护国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