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威西夏碑的语言文字价值探析

武威西夏碑的语言文字价值探析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文的创制并非一人所为,其创制过程有待进一步考证。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直到19世纪初,武威西夏碑被发现,世人才知道西夏有自己的文字,研究者才看到了西夏文字的尊容和形状,进而开始了对西夏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武威西夏碑作为中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无疑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学及西夏学的重要实物资料。

武威西夏碑的语言文字价值探析

碑刻文献时代性强,地域性强,保存持久,能够为语言文字学研究提供真实可靠、时地分明的资料,因而在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等研究中都能发挥很大作用。武威西夏西夏文碑文和汉文碑文在文体等方面虽不尽相同,但记述内容基本一致,这就可以比较研究。

西夏文字的字形结构仿汉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称为蕃书或蕃文。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党项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用藏文记录自己的语言,同时也使用汉文。特别是党项人内迁数百年,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党项文化受到多元文化尤其是汉文化的影响,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中发生了质变。为了适应变化的社会,发展教育,党项需要记录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新文字。同时,建立西夏政权,客观上急需一个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提升本民族自立自强的形象,提高本民族凝聚力。

11世纪,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的民族文字。《宋史·夏国传》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1]《西夏纪》载:“(元昊)撰蕃书十二卷,大庆之年,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牒,尽易此体。又称蕃汉字院,汉习正草,掌国中表奏,中书汉字,旁列蕃字;番兼篆隶。仁孝人庆二年,立大汉太学,赠野利仁荣为广惠王,以褒其制蕃字之功。”[2]又有《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赵元昊(唐朝赐姓李,宋朝赐姓赵,元昊称帝后自称嵬名氏)自制蕃书十二卷,字画繁冗,屈曲类符篆。”[3]而《辽史·西夏》中载:“子德明,晓佛书,通法律,尝观太一金监诀、野战歌,制番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4]梦溪笔谈》曰:“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蕃书,独居一楼上,累年方成。”[5]《隆平集》云:“元昊晓浮屠法,通汉文字。凡案间,常置律法书。自为蕃书十二卷,文类符篆。”[6]《西夏书》载:“野利仁荣,始制蕃字者也。初景宗创蕃书,命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景宗又亲译野战歌,以仁荣主蕃学。”[7]在史料中已有记载的有李德明、李元昊父子,遇乞、野利仁荣四人。西夏文的创制并非一人所为,其创制过程有待进一步考证。(www.daowen.com)

西夏文字创制后,被尊为西夏国字,李元昊诏令在全国推行,用于书写各种文书诰牒,应用范围很广。西夏曾仿唐宋翰林体制,建立“蕃字”“汉字”二院,将西夏文字和汉字一道推行。汉字院掌管与宋朝的表奏,中书汉字,旁列西夏文;蕃字院掌管与其他政权的文字往来,用西夏文书写,附以该政权使用的文字。西夏碑正面用西夏文,背面用汉文,实际上就是这种国策的反映。西夏政权建立后,西夏文字迅速流行起来,官方文书、民间契约,历史、语言、法律著作,大量的汉藏佛经儒家经典被翻译成西夏文,刊布施行。目前能够看到的西夏文献文物就有佛经、儒家典籍、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字典辞书、官府文书、民间契约、杂记便条、法律典籍、兵法兵书、历日、占卜辞、医药处方和医书、官印、符牌、钱币铜镜瓷器、石窟题记、碑刻木牍、审判记录等等。此外,还有大批金石碑刻、汉文典籍以及大量的佛经译本。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元代称西夏文字为河西字,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并有活字印本。明初曾刻印西夏文经卷,保定出土的两座刻有西夏文的石幢,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党项民族因迁移和分散而居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民族特性逐渐消失,独特的西夏文字也因其实用价值的散失而逐渐失传,成为无人可识的“死文字”。到明代中叶以后,特别是清代,西夏文字已经完全停止了使用。直到19世纪初,武威西夏碑被发现,世人才知道西夏有自己的文字,研究者才看到了西夏文字的尊容和形状,进而开始了对西夏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武威西夏碑作为中国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无疑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学及西夏学的重要实物资料。从西夏碑西夏文碑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夏文字的造字方法、字形结构组合、构造分类,西夏语的语音、词汇、词类、词序、句子等语法特征。从碑刻的字料价值来看,西夏碑在西夏文字的字用研究、字形研究、字体研究、书体研究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西夏字仿汉字创制,在吸纳汉文字造字方法的同时,又有党项民族独特的构造方法,与汉字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是都属于表意文字体系,具有难认、难写、难记的特点;二是都属于方块文字,西夏字的笔画也有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提等;三是有相似的文字构成方法,80%的西夏字是会意合成字,和汉字有大量的会意字、形声字相类似;四是西夏文与汉文一样,也有书法艺术。但是西夏文字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西夏字笔画繁复,大多数字为十几划;二是西夏字斜笔较多,也即撇、捺比汉字多,没有竖钩,四角饱满;三是西夏字没有汉字那样明显的偏旁体系,单纯字较少,合成字占绝大多数,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两字合成一字居多,三字或四字合成一字者少,合成时一般只用一个字的某个部分,如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有时也用一个字的全部;四是汉字从原始社会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有很多象形字,但西夏字中的象形字极少。从碑刻的语料价值来看,西夏碑为我们研究西夏语言的词形、词汇、音韵和语法保存了大量语言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