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威西夏碑的汉文碑文解读

武威西夏碑的汉文碑文解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威西夏碑汉文原碑拓片武威西夏碑汉文篆书碑额拓片西夏碑汉文碑额录文及补识:(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第二行第二行[1]录文及补识:……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张轨称制(西)注解:[1]阿育王:佛教护法名王。奉安,旧称安葬皇帝或父亲,后安置神像、神位等,今指为国家元首的灵柩举行葬礼。张天锡认为这种情况奇异。极,副词,表示最高程度。

武威西夏碑汉文原碑拓片

武威西夏碑汉文篆书碑额拓片

西夏碑汉文碑额

录文及补识: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

第二行

第二行[1]

录文及补识:

……根[1],智慧[2]因缘[3],种种比喻,化[4](宣妙法),大抵与五常[5]之教多有相似,其实人人深厚,令智愚[6]心服归向[7],信重汪洋广博……

注释:

[1]根:佛学名词,能生、增上的意思。草木之根,有增上之力,能生干枝,因而眼之眼根,有强力,能生眼识,则名为眼根。信有生他善法之力,则名为信根。又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则名为根性。佛家又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根器(佛教以木比喻天性叫作“根”。根能雕刻叫作“器”,泛指禀赋);根力(指五根和五力);根门(六根漏出种种烦恼,进入种种妄尘的门户,故称为“根门”);根缘(人的根性与境遇的缘分)。

[2]智慧:分析、判断、思考的能力。佛教中指证悟一切现象之真实性的智力。梵语若那,译曰智。般若,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通为一也。

[3]因缘:佛教语。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梵语为因与缘之并称。

[4]化:常曰教化,教人转化恶为善也。

[5]五常:儒家思想,有两种说法,一指仁、义、礼、智、信。孔颖达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因而五常又称为“五典”。二指“五伦”,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6]智愚:聪明、有见识的人和痴傻、笨拙的人。

[7]归向:指归依,对某一特殊方面、状态、性质或行动的倾向或趋势。

译文:

……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超越世俗认识、提升智慧境界要倚重心物感应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运用各种比喻的方法,教化一切众生感悟佛道妙法,这大概与儒家讲的五常之类的教诲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让无虚妄之念深入人的内心,以宽容诚恳待人,让聪明的、有见识的人和痴傻、笨拙的人从内心诚服,趋向信任看重佛法,而使人的胸怀如大海一样浩大宽广……

第三行

第三行

录文及补识:

阿育王[1][2]八万四千宝塔,奉安舍利[3],报佛恩重。今武威郡塔,即其数[4]也,自周[5]至晋[6],千有余载,中间兴废,经典[7]莫记。张轨称制(西)

注解:

[1]阿育王:佛教护法名王。

[2]起:建造、建立。

[3]奉安舍利:奉安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奉安,旧称安葬皇帝或父亲,后安置神像、神位等,今指为国家元首的灵柩举行葬礼。舍利(详见西夏文第六行注释[11])。据佛教史记载,佛陀入灭后,以三昧真火(由正定力产生的火)燃烧自己的身体,形成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1块头顶骨、2块骨、4颗佛牙,还有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为了得到佛祖舍利,古印度的八位国王派兵欲武力争夺,经婆罗门居中协商后,舍利平分给八位国王,然后各国拿回国建塔安葬,而舍利的燃余炭灰和舍利瓶子又分别建二塔,定期举行祭祀,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觉悟者。

[4]其数:这八万四千中的一个。指阿育王所建八万四千宝塔。

[5]周:东周(前770—前256年)。

[6]晋:东晋(317—420年)。此处特指张天锡舍宫建塔的时候。

[7]经典:此处指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译文:

阿育王发愿建造的八万四千个宝塔,来安置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报答佛祖深厚的恩德。现在武威郡的这座宝塔,就是其中的一个,从东周末期到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在这期间宝塔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佛教经典书籍没有记载过。张轨在西凉即位执政

第四行

第四行

录文及补识:

[1],治[2]其(宫室,适当[3]遗址,迨天锡嗣世,其宫犹存。天)锡[4]宫中,数多灵瑞[5]。天锡异其事[6]。时有人谓天锡曰:“昔阿育王奉佛舍利[7],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8]之一也。”天锡遂舍[9]其宫为寺,

注解:

[1]张轨称制(西)凉:张轨因永嘉之乱而被迫割据独立。张轨去世后,他的亲信部下拥立张轨长子张寔继任凉州牧之职。曾孙张祚僭号,追谥为武王,庙号太祖。张轨在凉州执政时期,已奠定了前凉基业。

[2]治:整理。此处是建造的意思。

[3]适当:恰好在那地方。

[4]天锡:张天锡(346—406)。

[5]灵瑞:上天所显示的祥瑞,也指灵异的事物或景象。

[6]异其事:认为这件事奇特。

[7]奉佛舍利:供养佛祖的舍利。

[8]故基:原来的建筑物的根脚。

[9]遂舍:于是放弃。

译文:

建造的王室宫殿,恰好在原宝塔所在的遗址上。……到前凉张天锡继承王位的时候,那些宫殿还在,但宫中出现了许多灵异的事件和景象。张天锡认为这种情况奇异。当时有人对张天锡说:“以前阿育王为供奉佛祖安置他的真身舍利,在世界各地建造八万四千宝塔,现在的王室宫殿就建造在这个旧址上。”张天锡于是舍弃了这些的宫殿,把它改为寺院,

第五行

第五行

录文及补识:

就其地建塔。适会[1]有技□技类班输[2]者,来治[3]其事,心计[4]神妙,准绳[5]特异[6],材用[7]质简[8],斤踪斧迹[9],极甚[10]踈略[11],视之如容易可及[12],然历代工巧[13],营心役思[14],终不能度[15]其规矩[16]。兹塔之建,迄今八百

注解:

[1]适会:刚巧(恰好、正好)遇到。

[2]技类班输:技类,工匠。班输,春秋鲁国的巧匠公输班。一说“班”指鲁班,“输”指公输般,“班输”为两人的合称。

[3]治:管理、处理。

[4]心计:心机智谋。

[5]准绳: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6]特异:特殊,不同一般。

[7]材用:指器材。

[8]质简:质朴简易。

[9]斤踪斧迹:斧子的踪影形迹。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像斧形。一般用以砍木,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10]极甚:非常好。极,副词,表示最高程度。甚,很,极。

[11]踈略:踈,“疏”的异形字,粗疏简略。这里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艺。意同成语“郢人斤斧”。

[12]可及:可以达到。及,达到。

[13]工巧:有巧思的工匠。

[14]营心役思:刻意地用心去思考。营心,经意、操心。役思,用心思考。

[15]度:计算、推测。

[16]规矩: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译文:

就地建造一座宝塔。恰好遇到一群技艺高超如班输一样的建筑工匠,让他们来规划设计并建造这座宝塔,他们心机智谋非常高明巧妙,设计构思的原则和标准非同一般,所用的各种器材用料质朴简易,也看不到用斧子等工具砍斫的痕迹,极其粗疏简略,看起来普通工匠也可轻易做出,然而历代有巧思的工匠,竭尽心力去思考,最终都没能计算推测出他们的标准法度。这个塔建成起,到现在已有八百

第六行

第六行

录文及补识:

二十余年矣。大夏[1]开国,奄有[2]西土[3],凉[4]为辅郡[5],亦已百载。塔之感应[6],不可殚纪[7]。然听闻详熟[8],质[9]之不谬者[10]云:尝[11]有欹仄[12],每欲荐整[13],至夕皆风雨大作,四邻但闻斧凿声,质明[14]塔已正矣,如

注解:

[1]大夏:指西夏。西夏人自称为大夏国。

[2]奄有:覆盖有、拥有。奄,覆盖。

[3]西土:西边的土地,指河西走廊及以西的土地。

[4]凉:指凉州。

[5]辅郡:指畿辅。隋唐以后,州县均按地理位置、辖境大小划分等级,宋代,凉州基本上由西夏统治,是“西夏陪都”,也称“西夏辅郡”。

[6]感应:人以精诚感动神明,神明自然会回应人。

[7]殚纪:详尽记载。殚,竭尽。纪,记载。

[8]详熟:熟知、熟谙。

[9]质:问明、辨别、责问。

[10]不谬者:不错误传播言论的人。谬,错误的、不合情理的。

[11]尝:曾经。

[12]欹仄:倾斜、歪斜。同“欹侧”。

[13]荐整:用泥砖等物垫直扶正。荐,动词,将东西撑起。

[14]质明:天刚亮的时候。质,正。

译文:

二十多年了。大夏国从建立国家政权之初,就拥有凉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凉州作为西夏的陪都,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宝塔经常回应人的精诚而多次出现灵异和祥瑞之象,像这样的事情不可胜记。然而这些灵异和祥瑞之象的事人人都能详述,有能辨别事理且不传播错误言论的人说:“宝塔曾经多次出现过倾斜,人们只要想去用泥砖等物垫直扶正塔时,到晚上都会刮起大风并下起大雨,宝塔四周居住的人就会听到斧子砍木、凿子凿卯的声音,到天亮时宝塔已经自然归正,像

第七行

第七行

录文及补识:

是者再[1]。先后之朝[2],西羌[3]梗边[4],寇[5]乎凉土。是夕亦大雷电,于冥晦[6]中,上现瑞灯。羌人睹之,骇异[7]而退。顷[8]为南国[9]失和,乘舆再驾[10],躬行薄伐[11],申命[12]王人[13],稽首[14]潜祷[15],故天兵累捷,盖[16]冥祐[17]之者

注解:

[1]再:一般指第二次,这里指多次。

[2]先后之朝:皇太后辅佐皇帝理政之初。先后,指西夏惠宗时期的梁太后。

[3]西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别支,三代以后居于河西、赐支河和湟河之间。战国时,羌族兴盛,西汉时进入中原的羌人已基本上融合于汉族之中,未进入中原的羌人除部分生活在陇西,大都散布于长城以西,特别是河湟地带。西羌部落繁多,大多以动物之名为号。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设置了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北),原护羌校尉所辖的领地全部归属金城郡。这里的“西羌”应指当时在青海的吐蕃政权。

[4]梗边:骚扰边境。据西夏文碑铭记载,这次战争发生在大安八年(1081年)。汉文史籍没有详细记载。

[5]寇:侵略者来侵犯。

[6]冥晦:昏暗。

[7]骇异:惊骇怪异

[8]顷:短时间。

[9]南国:指北宋。

[10]乘舆再驾:皇帝亲自挂帅再度兴师。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再驾,再度兴师。

[11]躬行薄伐:亲自带兵讨伐。躬行,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薄伐,征伐,讨伐。

[12]申命:命令。

[13]王人:天子的使臣。

[14]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置于地。头置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15]潜祷:虔诚地祈祷。潜,隐藏、隐蔽。这里引申为静心、虔诚的意思。

[16]盖:副词,大概。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17]冥祐:(冥佑)神灵的保佑。

译文:

这样的现象出现多次。先前皇太后佐代政之初,吐蕃经常骚扰边境,来侵犯凉州。有一次吐蕃来犯凉州,这一天晚上突然金光闪闪、雷声震天,在昏暗的夜空中,宝塔顶上出现了吉祥的灯光。来犯的吐蕃军队看到了这灵异之象,惊骇怪异而退兵。不久因为同南边的北宋王朝关系不再和睦,(西夏)皇帝亲自挂帅再度兴师,皇帝带兵讨伐,命令皇帝的使臣,用最隆重的礼仪在宝塔前虔诚地祈祷,所以天子的军队多次取得大捷,大概是神灵保佑他们(吧)!

弟八行

第八行

录文及补识:

矣。前年[1]冬,凉州地大震,因又欹仄。守臣[2]露章[3],具列厥事[4]。诏命营治[5]。鸠工[6]未集,还复自正。今二圣[7]临御,述继[8]先烈,文昭武肃[9],内外大治。天地禋祀[10],必庄必敬[11]。宗庙祭享[12],以时以思[13]。至于

注解:

[1]前年:指北宋元祐七年,西夏天祐民安三年,即1092年。

[2]守臣: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3]露章:指上奏章。

[4]具列厥事:备述遗憾之事。具列,一一列举。厥事,指凉州感通塔被震斜的憾事。

[5]诏命营治:皇帝下命令修建。营治,修建、建造。

[6]鸠工:鸠,聚集。聚集工匠。

[7]二圣:指西夏崇宗李乾顺和其母梁太后。

[8]述继:遵循并继承(先祖开创的基业)。述,陈述;继,连续、接着。

[9]文昭武肃:指礼乐教化显著,军队纪律整齐严肃。文,指非军事的;昭,彰明、显著;武,军队;肃,整齐严肃。

[10]禋祀: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意为让天帝嗅味以享祭。

[11]必庄必敬:一定会严肃、端重并有礼貌地供奉。

[12]祭享:陈列祭品祀神供祖。

[13]以时以思:按照时令节气来考虑。第一个“以”是依然、按照的意思;第二个是连词,与“而”用法相同,相当于“来”。

译文:

前年(1092年)冬天,凉州发生大地震,因此宝塔又出现倾斜。镇守凉州的长官上奏朝廷,详细禀报了宝塔被震斜的憾事。皇帝下命令进行修建,招募聚集工匠的事还没有完成,宝塔却又自动恢复原状。现在,由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二人亲自治理国政,遵循并继承先世开创的基业,国内礼乐教化显著,军队纪律整齐严肃,内政外交安定和顺。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举动严谨持重,行为处事端重有礼貌。在宗庙中供奉祖先神灵陈列的祭品,按照时令节气来更换。

第九行

第九行

录文及补识:

释教[1],尤所崇奉[2]。近自畿甸[3],远及荒要[4]山林磎谷,村落坊聚[5],佛宇[6]遗址,只椽片瓦,但髣髴有存者,无不必葺[7],况名迹显敞[8]古今不泯[9]者乎!故将是塔,旌[10]乎前后灵应[11],遂命增饰。于是,众将

注解:

[1]释教:佛教。《佛学大辞典》谓“释迦之教法也”。释教指佛陀释迦牟尼所说之教法,即佛教,相对于中国的儒教、道教,而称释教,然则特用此称者,源于我国古来佛教与道教并称时,各取其教祖之名,称为释老,遂称释教。佛陀最初被称为浮屠,经西域传到中土以后,被翻译为佛陀,将此教称为佛教。但是严格地说,释教并不等同于佛教。所谓的“释”指的是“释教”,从属于佛教中的杂密派,在中国等同于本土化的佛教。佛教是释迦牟尼发展壮大的,在此以前广泛存在于印度各地。但是狭义来说,中土认为儒道释三足鼎立,也可以认为释教等同于佛教。

[2]崇奉:指尊崇、尊敬祀奉。

[3]畿甸:指国都及国都附近的地方。畿,国都或古代君王所管辖的地方。京畿,皇城禁地。甸,指郊外,郭外为郊,郊外为甸也。

[4]荒要:冷落偏僻且值得重视的(地方)。荒,冷落偏僻;要,重大的、值得重视的。

[5]坊聚:街市店铺聚集的(地方)。坊,街市中的店铺。

[6]佛宇:佛寺。

[7]葺: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葺墙。

[8]显敞:豁亮宽敞。

[9]不泯:不会泯灭。泯,泯灭。

[10]旌:表扬。

[11]灵应:灵验。

译文:

至于佛教中的杂密派,尤其尊崇信仰。近从国都及国都周边的地方,远到冷落偏僻且神圣的地方,不论是深山茂林、小溪幽谷,还是乡村集镇、城市街坊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只要有佛教寺庙遗迹,哪怕有一根椽子一片瓦,只要有存在的形迹,没有不去重新修葺的,更何况那些豁亮宽敞的名胜古迹和从古至今都未泯灭的寺庙佛塔!所以对这座宝塔前前后后所呈现的灵验加以表彰,于是皇帝命令进行增补修饰。在这个时候,各位将领

第十行

第十行

录文及补识:

率职[1],百工效技[2],杇者[3]缋者[4],是墁[5]是饰[6],丹雘[7]具设,金碧相间,辉耀日月,焕然如新,丽矣壮矣,莫能名状。况武威当四衢地[8],车辙马迹,辐凑交会[9],日有千数。故憧憧[10]之人,无不瞻礼[11]随喜[12],无不

注解:

[1]率职:奉行职事,尽职。

[2]效技:亦作“效伎”,犹献技。

[3]杇者:泥瓦匠人。杇,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亏”即古“于”字。

[4]缋者:画工、绘画匠人。绩,同“绘”,绘画。

[5]墁:涂抹、粉饰。

[6]饰:装饰。

[7]丹雘:涂饰色彩。

[8]四衢地:四通八达的地方。

[9]辐凑交会: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交会,聚集、会合。

[10]憧憧:往来不绝貌。

[11]瞻礼:瞻仰礼拜。

[12]随喜:因认同他人某种行为,而生起愉悦、赞许的心。

译文:

奉行职事,所有的工匠献出自己的绝技,泥瓦匠、画匠,要么涂抹粉饰,要么装帧彩绘,所有建筑设施用艳丽的色彩涂饰,泥金钩绘和石青石绿的渲染相互交错搭配,使宝塔和寺院光彩夺目,辉映着日月的光彩,焕然一新,非常美丽壮观,让人不能用言语来形容。况且,武威当时四通八达,过往的各种车辆、商队及远行之人,都在这里聚集,每天就有数千人。因此,往来不绝的人们,没有不瞻仰礼拜而心生愉悦、赞许的,没有不

第十一行

第十一行

录文及补识:

信也。兹我二圣,发菩提心[1],大作佛事,兴[2]无边胜利[3],接引聋瞽[4],日有饶益[5],巍巍堂堂[6],真所谓慈航巨照[7]者矣,异哉。佛之去世[8],岁月浸远[9],其教散漫[10],宗尚[11]各异。然奉之[12]者,无不尊重赞

注解:

[1]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2]兴:兴起,使蓬勃发展的意思。

[3]无边胜利:没有边际的胜妙之证果和佛法之功德利益。无边,没有边际。胜,不同一般。这里指“胜果”(胜妙之证果也)。

[4]聋瞽:犹聋盲。

[5]饶益:使人受利。

[6]巍巍堂堂:形容容貌崇高庄重的样子。《佛教大辞典》谓“巍巍”是崇高雄伟状,“堂堂”是庄严整齐与宏伟状。

[7]慈航巨照:佛光普照的意思。慈航,佛教用语,佛、菩萨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脱离轮回的苦海。

[8]去世:离开尘世。去,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

[9]浸远:逐渐远离。浸,逐渐。

[10]散漫:不受拘束。

[11]宗尚:推崇、效法的意思。

[12]奉之:供奉佛祖,即信仰佛教。奉,供奉、供养。

译文:

敬仰崇奉的。现在我们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大规模举行佛事活动,使无边无际的胜妙之证果和佛法之功德利益弘扬广大,引导教化那些昏庸不明、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每天受到教益,使他们崇高庄重而器宇轩昂,真是所说的佛光普照,真神奇啊!佛祖离开尘世,时间已经很长了,佛教遍布世界各地的教义和教派也不受拘束,各教派推崇效法也各有不同。然而信仰佛教、供奉佛祖的人,无不尊崇敬重佛祖,无不赞叹佛教的博大精深

第十二行

第十二行

录文及补识:

叹,虽凶很(狠)庸愚[1],亦大敬信[2],况宿习[3]智慧者哉。所以七宝[4]妆严[5],为塔为庙者有矣;木石瓴甓[6],为塔为庙者有矣;熔塑[7]彩缋[8],泥土沙砾,无不为之,故浮图[9]梵刹[10],遍满天下。然灵应[11]昭然[12],如兹之

注解:

[1]庸愚:指庸下愚昧之人。

[2]敬信:尊敬和信任。

[3]宿习:谓长久地学习积累。

[4]七宝:七种珍宝,又称七珍。详见西夏文第十四行[10]“七珍”注释。

[5]妆严:装束、打扮。

[6]瓴甓:砖瓦或砖块。瓴,屋顶上仰铺的瓦;甓,砖的一种名称。

[7]熔塑:铸造各种金属佛像。熔,用高温使固体物质转变为液态;塑,用泥土等做成人、物的形象。

[8]彩缋:彩色绘画。缋,同“绘”,绘画。

[9]浮图:也称“佛屠”,指佛塔。

[10]梵刹:佛寺、寺院。

[11]灵应:向神佛等祈祷,或读诵经典时所显现的感应。

[11]昭然:显著、明显的样子。

译文:

即使本性凶残狠毒、性格庸俗愚昧的人,也非常尊敬和信任佛教,更何况那些长期学习修行佛学而产生智慧境界的人。因此,有人用各种珍宝装束打扮塔寺,建造宝塔,重修寺庙;有人捐献木料、石块、砖瓦来建造宝塔,重修寺庙;有人用金属铸造或者用泥塑佛像,然后予以彩绘,有的搬运来泥土沙石,没有人不为修建寺庙出力的,所以,佛塔佛寺,遍布西夏各地,然而佛祖被人的精诚感动而多次显现灵异和祥瑞之象,但是像这种

第十三行

第十三行

录文及补识:

特异者,未之闻也。岂佛之威力独厚于此耶?岂神灵拥祐[1]有所偏耶?不然,则我大夏,植福[2]深厚,二圣诚德诚感[3]之所致也。营饰[4]之事,起癸酉岁[5]六月,至甲戌岁[6]正月,厥功[7]告毕。其月

注解:

[1]拥祐:拥戴帮助,保佑。亦作“拥右”“拥佑”。

[2]植福:犹造福。

[3]诚德诚感:真实的心意与谢意。诚,真实的;德,心意,信念;感,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

[4]营饰:建筑装潢。

[5]癸酉岁:天祐民安癸酉四年(1093年)。

[6]甲戌岁:天祐民安甲戌五年(1094年)。

[7]厥功:功德之事。厥,文言代词,相当于“其”。

译文:

(宝塔不修而自正的)奇特而怪异的现象,从来没有听说过。难道是佛祖博大的慈悲之心对我西夏国的特别厚爱吗?难道是说神灵护佑之心还有所偏私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大夏国造福之根坚实厚重,被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对佛祖真诚的心意与谢意所感动而造成的。建筑装潢的工程,从癸酉年(1093年)六月开始动工,到甲戌年(1094年)正月,这项伟大的功德才宣告结束。这一月

第十四行

第十四行

录文及补识:

十五日,诏命庆赞[1],于是用鸣法鼓[2],广集有缘,兼启法筵[3]。普利群品[4],仍飰僧[5],一大会[6],度僧[7]三十八人,曲赦[8]殊死罪五十四人,以旌[9]能事[10]。特赐黄金一十五两、白金五十两、衣著罗帛六十

注解:

[1]庆赞:新调佛像、经卷及堂塔等时之法事。庆喜成功、赞善根之意。

[2]法鼓:一是譬喻佛说之法如鼓,可诫众进善,犹如扣鼓可诫兵前进。二是禅宗寺院使用的大鼓之一。

[3]法筵:指说法之座席。

[4]普利群品:亦称“利益诸群品”,即普遍利益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

[5]飰僧:设食以供僧众。飰,古同“饭”。

[6]大会:大法会。亦称佛陀大会。

[7]度僧:剃度为僧。

[7]曲赦:不应赦免而赦免。

[8]旌:表扬。

[9]能事:原指能做到的事,后指擅长的本事。这里指佛教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

译文:

十五日,皇帝下诏命令为塔寺的重新修缮竣工举办法事,庆喜成功、赞颂善根,于是以鸣击法鼓的形式来倡扬佛法教义,与佛有缘的众人在这里集结,加倍设置说法道场的座席,普遍利惠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也依然设斋饭以供参加法会的僧众。这一次大型的法会,剃度了三十八人为僧,赦免了五十四个本应斩首的罪犯,来表彰佛教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特别赏赐黄金十五两、白银五十两、穿着用的绫罗绢帛六十

第十五行

第十五行

录文及补识:

段,罗锦杂幡[1]七十对,钱一千缗[2],用为佛常住[3]。又赐钱千缗,谷千斛[4],官作[5]四户,充番汉僧常住,俾[6]晨昏香火者有所资[7]焉,二时斋粥者有所取焉。至如殿宇廊庑,僧坊[8]禅窟[9],支颓[10]补(弊)[11],(虽)[12]

注解:

[1]幡:旌旗的总称。原为武人在战场上用以统领军旅、显扬军威之物,佛教则释读为显示佛菩萨降魔的威德,与“幢”同为佛菩萨的庄严供具。隋代时,在佛事供养具中,幡之使用应已十分盛行。其形则以三角形的幡头连接长方形的幢身,幡头下部及幡身左右垂饰幡手,幡身之下部则垂饰幡足而成。可依材料、颜色、大小、使用场所、用途、图样之不同而分类,种类繁多。

[2]缗:古代计量单位(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3]常住:佛教名词。一是意谓恒常永住,不会变异毁灭,即法无生灭变迁。二是指佛果。三是指法性。佛教中,一般将“法性”释为“常住”,所谓“有佛无佛,法性常住”。四是为“常住物”的简称,即寺院所有之财物,指寺院中属于众僧集体所有的屋舍、什物、树木、米麦、盐酱、饭食等。若破坏、占为私有、借用不还,甚至偷盗、抢劫、欺诳,皆为毁犯重戒。

[4]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

[5]官作:官府的劳役。

[6]俾:使。

[7]资:资助、供给。

[8]僧坊:又作僧房,僧尼所住之坊舍。

[9]禅窟:即禅师窟。修禅者所住之岩窟,禅僧之住居,后转指禅宗寺院。

[10]颓:坍塌、崩坏。(www.daowen.com)

[11](弊):因与碑座相碰残损,不识,可能为“弊”字。

[12](虽):因与碑座相碰残损,不识,可能为“虽”字。

译文:

段,用绫罗锦帛做的各种幡七十对,铜钱一千缗,用作寺院供养佛祖,属众僧集体所拥有的财物。又赏赐铜钱几千缗、谷物几千斛、四户官府的劳役,供担任寺院的番汉僧人使用,一是用作寺院中每天早晚烧香拜佛的香火钱,二是寺院中僧人每日早晚的斋饭。至于寺院的殿堂及堂下四周的廊屋、僧人所住的房屋及修禅者所住的岩窟,需要维护修缮坍塌破败的地方,即使

第十六行

第十六行

录文及补识:

一物之用者,无不仰给[1]焉,故所须不匮[2],而福亦无量也。乃诏[3]辞臣[4],俾述[5]梗概[6]。臣等奉诏,辞不获让[7],抽毫抒思[8],谨[9]为之铭[10],其词曰:

注解:

[1]仰给:依靠别人供给。

[2]不匮:不乏、不竭。

[3]诏:诏书,即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4]辞臣:文学侍从之臣,即擅长文章辞赋写作的大臣。

[5]俾述:使其叙述。俾,使;述,陈说、叙述。

[6]梗概:大略情形。

[7]辞不获让:辞谢推让而未取得允许。辞,躲避、推脱;获,得到、取得。让,不争。

[8]抽毫抒思:精心构思写作。抽毫,抽笔出套,亦借指写作。

[9]谨:慎重、小心。

[10]铭: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译文:

每一件可供使用的物品,没有一个不是依靠别人来供给,因而所有需用的物品都不匮乏,福祉也就无穷无尽啊。于是皇帝就下命令征诏擅长文章辞赋写作的大臣,使他们记述这件事的大概情形。我们接到皇帝要撰写碑文的诏书,辞谢推让而未取得允许,只好拿起笔来,精心构思写作,小心恭敬地写成这篇铭文,这篇铭文为:

第十七行

第十七行

录文及补识:

巍巍[1]宝塔,肇基[2]阿育[3]。以因[4]缘故,兴无量福。奉安舍利,妆严具足[5]。历载逾千,废置[6]莫录。西凉称制[7],王曰张轨。营治宫室,适当[8]遗址[9]。天锡嗣世[10]

注解:

[1]巍巍:高大壮观的样子。

[2]肇基:开始建立基础,打基础。肇,开始、引发的意思。

[3]阿育:指阿育王。

[4]以因:因为沿袭的(缘故)。

[5]具足:充足。

[6]废置:废弃、搁置。

[7]西凉称制:指张轨在凉州建立前凉政权。

[8]适当:适逢、恰遇。

[9]遗址: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建筑物遗址与生活环境的遗址。这里指原阿育王为藏四万八千舍利所建舍利塔的位置。

[10]嗣世:继位。

译文:

高大壮观的感通寺宝塔,最初的基础是由印度阿育王倡导建造的佛祖舍利塔。因为有这个慈悲智慧的因缘功德,出现的福报才常常无量无际。因为安置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这座宝塔曾经是那样地完美庄严。历经了一千年多年的兴衰废立,佛教经典中却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东晋时在西土凉州有人曾在这里执政称制,他就是那个叫张轨的凉州刺史。前凉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室宫殿,却恰好修建在那座宝塔原来的地址。张天锡继承王位后的宫殿王室,

第十八行

第十八行

录文及补识:

灵瑞[1]数起。应感[2]既彰[3],塔复宫毁。大夏[4]开国,奄有[5]凉土。塔之祥异[6],不可悉数[7]。尝闻欹仄,神助风雨。每自正焉,得未曾睹。先后临朝[8],羌[9]犯凉境。

注解:

[1]灵瑞:上天所显示的祥瑞,也指灵异的事物或景象。这里指塔斜自正、塔首出现圣灯、羌军自退等灵异景象。

[2]应感:特指天人感应。指上面的灵瑞之象。

[3]彰:明显。

[4]大夏:西夏。

[5]奄有:全部占有。多用于疆土

[6]祥异:神奇怪异。

[7]悉数:完全列举或说出。

[8]临朝:古代中国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替皇帝(即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行使皇帝权力)执政,称为“临朝”。

[9]羌:指西羌。

译文:

灵异祥瑞之景象多次出现。天人感应的祥瑞灵异已经充分显现,于是拆毁了王室宫殿,使原来的宝塔原貌得到恢复。大夏国自从建立政权之初,就拥有凉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宝塔所出现的神奇怪异之象,举不胜举,也无法一一说起。曾经听说它几次快要倾斜倒覆,却有神灵的助佑,出现狂风暴雨,每一次不用人力都会自己恢复正直,遗憾的是我们从没有真正目睹。皇太后摄政亲自辅佐治理朝政之初,西羌之敌竟然多次来骚扰凉州地境。

第十九行

第十九行

录文及补识:

亦有雷电,暴作[1]昏瞑[2]。灯现煌煌[3],炳灵[4]彰圣[5]。寇戎[6]骇异,收迹潜屏[7]。南服不庭[81,乘舆[9]再讨。前命星使[10],恭有祈祷。我武既扬,果闻捷报。盖资[11]冥祐[12]

注解:

[1]暴作:突然发作。这里是突然变成的意思。

[2]昏瞑:天昏地暗。昏,暗而无光;瞑,昏暗。

[3]煌煌:明亮辉耀,光彩夺目。

[4]炳灵:闪烁的灵气。

[5]彰圣:显扬出二圣的圣明。彰,表明、显扬;圣,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

[6]寇戎:敌军。

[7]收迹潜屏:收敛形迹,隐匿声息。收迹,收敛形迹。潜,隐藏的、秘密的。屏,抑止(呼吸)。

[8]南服不庭:南方地区不朝于王庭。指宋不向西夏臣服朝贡。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不庭,不朝于王庭。

[9]乘舆再讨:皇帝亲自挂帅再次讨伐。舆,天子乘坐的车子,亦借指天子;再讨,再次讨伐。

[10]星使: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星使。

[11]资:动词,资助。

[12]冥祐:谓鬼神诸佛保佑。

译文:

天空突然电光闪闪,雷声震天,顿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而这时在宝塔顶上出现了明亮辉耀的灯光,闪烁的灵气彰显太后和皇帝的圣明。这让前来侵犯的敌军顿感惊骇怪异,他们收敛身形而隐匿声息。后来南方地区宋廷竟不向西夏臣服朝贡,皇帝便亲自挂帅出驾讨伐。出征前朝廷派星使来到宝塔前,恭恭敬敬焚香祈祷。我西夏军队耀威扬武,士气高涨,最后果真传来我军胜利的喜报。大概是依赖神灵的保佑,

第二十行

第二十行

录文及补识:

助乎有道[1]。况属前冬,壬申[2]岁直[3]。武威地震,塔又震仄[4]。凌云势挠[5],欲治工亿[6]。龙天[7]护持,何假[8]人力。二圣钦崇[9],再诏营治。杇者缋者,罔有[10]不备。

注解:

[1]有道:指政治清明,有德政。

[2]壬申:西夏崇宗李乾顺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

[3]岁直:这一年正好是。直,同“值”,遇到、逢着。

[4]震仄:仄,倾斜。震仄,地震使其倾斜。

[5]凌云势挠:高入云霄,但其势倾斜弯曲。凌云,直上云霄。势挠,姿态形势弯曲。

[6]欲治工亿:要想整治修复需要上亿个工时。治,整理;工,工作量。

[7]龙天:指苍天、上天。

[8]假:借用、利用。

[9]钦崇:崇敬。

[10]罔有:没有。

译文:

来帮助那些政治清明、有德政的王朝。更何况前年冬天,这一年正好是壬申岁(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武威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宝塔又被震斜。高入云霄的宝塔呈现出倾斜弯曲之势,要想修复好需要上亿个工时。然而,自有苍天来保佑庇护着塔寺,何必要借助凡人的力量。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虔诚敬佛,又一次下诏命令来营建修缮。泥瓦匠、画匠等各种工匠,全部都召集准备好。

第二十一行

第二十一行

录文及补识:

五彩复焕[1],金碧增丽[2]。旧物惟新,所谓胜利。我后我皇,累叶重光[3]。虔奉[4]竺典[5],必恭必庄。诚因内积,胜果[6]外彰[7]。觉皇[8]妙荫[9],万寿无疆。

注解:

[1]复焕:再次焕发光彩,放射光芒。

[2]金碧增丽:(塔寺中)各种壁画增添了华丽色彩。金碧,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

[3]累叶重光:比喻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在这里指长期继承并积累先辈的盛德,使前人的功业德行,再次见到光明。

[4]虔奉:恭敬地供奉。

[5]竺典:佛教经典。

[6]胜果:佛教僧众修行的最高境界。

[7]外彰:向外显扬。

[8]觉皇:又作觉王、觉帝,为佛之敬称。

[9]妙荫:巧妙的庇荫。妙,巧妙、高明、神妙;荫,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

译文:

彩绘一新的宝塔殿宇再次焕发光彩,用泥金钩染金塔楼阁也增添了华丽色彩。赓续对佛祖的供奉,旧的物品全部都被更新,所以各种期望诉求的东西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长期继承并积累了先辈的盛德,使前人的功业德行再次见到光明。虔诚地供奉和诵读佛教的经典,一定会肃敬有礼,言谈举止恭敬端庄。这实在是潜心修佛积淀的深厚善因,修行达到最高智慧境界才充分彰显。只要有佛祖深厚的恩德和神奇庇荫,大夏基业一定会千秋万世无界无边。

第二十二行

第二十二行

录文及补识:

天祐民安五年[1]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书番碑旌讹[2]典集[3]冷批[4]浑嵬名遇[5]。供写南北章表[6]张政思书并篆额[7]。石匠人员韦移移崖[8],任遇子[9]、康狗□[10]

注解:

[1]天祐民安五年:西夏崇宗李乾顺年号,即1094年。

[2]旌讹:识别差错,相当于“校勘”。旌,识别。

[3]典集:聚集的各种标准书籍。典,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典也指庄重高雅,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现多指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集,由许多单篇作品汇编成的书画集、诗集。典集,据西夏文译为“语儒”,即语言学家。汉文碑文记载为“典集”。二者不相一致。

[4]冷批:分析验证并做出判断。这里笔者认为应是“清批”,据西夏文译为“清批”,西夏官职。无考。汉文碑文记载为“冷批”。

[5]浑嵬名遇:西夏人名。浑嵬名,西夏人复姓,由浑、嵬名二姓所合成。西夏党项人姓氏。嵬名,西夏王室姓,源自党项拓跋氏,党项八部之一,以部为氏。西夏元昊废宋所赐赵姓,自号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

[6]章表:奏章、奏表。“章”和“表”,分言有别,浑言无别。

[7]篆额:碑刻术语。汉代以后的各种碑刻之上端称碑头或碑额。因碑额上所题字多用篆书,遂称“篆额”。这里按动词讲,指张思政撰写了汉文碑文并书写了篆体碑额。

[8]韦移移崖:人名,石匠。西夏文音译为“苇褐”,石雕头监,汉文碑文为“移移崖”,二者音译有差别。

[8]任遇子:人名,石匠。西夏文音译为“任玉子”,石雕头监。两者音译稍有差别。

[9]康狗□:人名,石匠。西夏文音译为“孔狗奴”,石雕头监。两者姓译有较大差别,西夏文为“孔”姓,汉文碑文为“康”姓,可能是两者音相近所致。第三字汉文缺失。

译文:

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岁次甲戌年正月甲戌十五日戊子建成竣工,立番文碑以表彰记载功德,专职研究校勘文献汇集典籍的大臣浑嵬名遇撰写了番文碑文。专职书写番汉奏章文书的大臣张政思撰写了汉文碑文并书写了篆体碑额。负责勒石刻碑的石匠是韦移移崖、任遇子、康狗(奴)。

第二十三行

第二十三行

录文及补识:

庆寺都大勾当[1]铭赛2]挨黎[3]臣梁行者乜[4]。庆寺都大勾当卧则啰[5]正兼顶直啰[6]外母啰[7]正律晶[8]赐绯僧[9]卧屈皆[10]。庆寺监修都大勾当三司正右厢[11]孽祖[12]臣埋笃皆[13]。庆寺监修都大勾

注解:

译文:

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的是都大勾当铭赛正嚷挨黎大臣梁行者乜。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的有都大勾当卧则啰正兼顶直啰外母啰正律晶赐绯僧人卧屈皆。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并监督修建的还有都大勾当三司正右厢孽祖癿介埋笃皆。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并监督修建的都大勾当

第二十四行

第二十四行

录文及补识:

当行宫三司[1]正兼圣容寺[2]、感通塔两众提举[3]律晶赐绯僧药乜永铨[4]。修寺准备吴筒[5]行宫三司正凑铭[6]臣吴没兜[7]。修塔寺小监[8]行宫三司正栗铭[9]臣刘屈栗崖[10]。修塔寺小监崇圣寺僧正[11]

注解:

[1]行宫三司:西夏官署。

[2]圣容寺:圣容寺位于今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北10公里处的御山峡西段,城关镇金川西村一社。其全名为“御山峡圣容寺”,又名“瑞像寺”“感通寺”“崇圣寺”。圣容寺是我国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千年古寺之一,在古丝绸之路上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河西地区著名的汉传佛教寺院之一。现存有河西最早的唐塔和汉、明长城、西夏六体文石刻、西夏墓葬群、高昌王墓、花大门石刻等多处文物古迹。

[3]提举:西夏官职。西夏寺院中的僧职,提举是总管、主管之职,只有特殊的大寺院才能设。

[4]药乜永铨:由啼韦皆,西夏文音译人名。“”音义均为“由啼”,族姓,西夏文献也有译为“腰啼、药乜”的。“”读音为“韦”;“”读音为“皆”。“”音译为“由啼韦皆”或译为“药乜韦皆”。依据碑文“修塔寺兼作赞庆上等都案头监行宫三司正圣赞、感通塔寺下等提举解经和尚臣”应是“由啼韦皆”,但汉文碑文记录为“药乜永铨”。

[5]吴筒:西夏音译官职,无考。

[6]凑铭:西夏音译官职,无考。

[7]吴没兜:人名。西夏音译。西夏文碑文中无此名。

[8]小监:为西夏文寺庙僧职中有“座主”。佛教中座主意为大众一座之主,统理一山一寺者,与上座、首座同义。在西夏文一些佛经题款中也多次出现座主,而座主都与译传佛经有关,或许西夏座主多为有佛学造诣的僧人。

[9]栗铭:西夏音译官职,无考。

[10]刘屈栗崖:西夏人名,为小监行宫三司正栗铭大臣。西夏文碑文无此人,只有“修塔寺小头监行宫三司承旨药官臣慕容哇”。

[11]僧正:地方和寺院僧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汉文本《杂字》官位部中,有僧官、僧正、僧副、僧判、僧录等官位名称。尽管未明确其具体为哪一级僧职,但它们应不是中央级僧官,而是西夏地方或寺院中的僧职。

译文:

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诠。参加修建塔寺准备工作的有吴筒行宫三司正凑铭大臣吴没兜。参加修建塔寺的有小监行宫三司正栗铭大臣刘屈栗崖。参加修建塔寺的有小监崇圣寺僧正

第二十五行

第二十五行

录文及补识:

赐绯僧令介成庞[1]。护国寺感通塔番汉四众提举赐绯僧王那征遇[2]。修寺诸匠人监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酒智清[3]。修塔寺监石碑感通塔汉众僧副[4]赐绯僧白智宣[5]。修塔寺结瓦

注解:

[3]酒智清:西夏文音译人名。为匠人头监。西夏文碑铭和汉文碑铭记载相同。

[4]僧副:地方和寺院僧职。

[5]白智宣:西夏文音译人名。西夏文碑铭与汉文碑铭记载相同。

译文:

赐绯僧人令介成庞。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番人及汉人四众提举赐绯僧人王那征遇。参加修建塔寺并监督各种工匠的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人酒智清。参加修建塔寺并监督石碑刻制立碑的是感通塔汉众僧副赐绯僧人白智宣。参加修建塔寺结构的泥瓦匠

第二十六行

第二十六行

录文及补识:

……刘狗儿[1]。石匠左支信[2]、邓三槌[3]、左□□[4]、王真[5]、孙都儿[6]、孙乞都[7]、左计移[8],左伴兄[9]、孙惹子[10]、殷门……

注解:

[1]刘狗儿:人名。此名在西夏文中未出现。人名“刘狗儿”前残缺,不知是什么匠人。

[2]左支信:人名,石匠。西夏文、汉文碑文记录一致。

[3]邓三槌:人名,石匠。西夏文碑文中根据音译应为“郑(程)三堆”,可能由于“郑”和“邓”读音相近所致。

[4]左□□:人名,石匠。人名残缺,不识。

[5]王真:人名,石匠。此名在西夏文碑文中未出现。

[6]孙都儿:人名,石匠。此名在西夏文碑文中未出现。

[7]孙乞都:人名,石匠。西夏文、汉文碑文记录一致。

[8]左计移:人名,石匠。西夏文碑文中音译应为“左记”,中间“计”和“记”音相同。

[9]左伴兄:人名,石匠。西夏文碑文中音译应为“左党值”,西夏文“”有“出生”的意思,“”有“值遇”的意思,汉文可能据此“出生值遇(双胞胎)”译为“伴兄”。

[10]孙惹子:人名,石匠。此名在西夏文碑文中未出现。

译文:

……刘狗儿。石匠有左支信、邓三槌、左□□、王真、孙都儿、孙乞都、左计移,左伴兄、孙惹子、殷门……

武威西夏碑汉文碑铭录文

……重修……寺感……碑铭

……根 智慧因缘 种种比喻 化□□□ 大抵与五常之教多有相似 其实人人深厚 令智愚心服归向 信重汪洋广博……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 奉安舍利 报佛恩重 今武威郡塔 即其数也 自周至晋 千有余载 中间兴废 经典莫记 张轨称制(西)凉 治其□□□□□□□□□□□□□□□□锡宫中 数多灵瑞 天锡异其事 时有人谓天锡曰

昔阿育王奉佛舍利 起塔遍世界中 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 天锡遂舍其宫为寺 就其地建塔 适会有技□技类班输者 来治其事 心计神妙 准绳特异 材用质简 斤踪斧迹 极甚踈略 视之如容易可及 然历代工巧 营心役思 终不能度其规矩 兹塔之建 迄今八百二十余年矣 大夏开国 奄有西土 凉为辅郡 亦已百载 塔之感应 不可殚纪 然听闻详熟 质之不谬者云 尝有欹仄 每欲荐整 至夕皆风雨大作 四邻但闻斧凿声 质明塔已正矣 如是者再 先后之朝 西羌梗边 寇乎凉土 是夕亦大雷电 于冥晦中 上现瑞灯 羌人睹之 骇异而退 顷为南国失和 乘舆再驾 躬行薄伐 申命王人 稽首潜祷 故天兵累捷 盖冥祐之者矣 前年冬 凉州地大震 因又欹仄 守臣露章 具列厥事 诏命营治 鸠工未集 还复自正 今二圣临御 述继先烈 文昭武肃 内外大治 天地禋祀 必庄心敬 宗庙祭享 以时以思 至于释教 尤所崇奉 近自畿甸 远及荒要 山林磎谷 村落坊聚 佛宇遗址 只椽片瓦 但仿佛有存者 无不必葺 况名迹显敞 古今不泯者乎 故将是塔 旌乎前后灵应 遂命增饰 于是 众将率职 百工效技 杇者缋者 是墁是饰 丹雘具设 金碧相间 辉耀日月 焕然如新 丽矣壮矣 莫能名状 况武威当四衢地 车辙马迹 辐凑交会 日有千数 故憧憧之人 无不瞻礼随喜 无不信也 兹我二圣 发菩提心 大作佛事 兴无边胜利 接引聋瞽 日有饶益 巍巍堂堂 真所谓慈航巨照者矣 异哉 佛之去世 岁月浸远 其教散漫 宗尚各异 然奉之者 无不尊重赞叹 虽凶很庸愚 亦大敬信 况宿习智慧者哉 所以七宝妆严 为塔为庙者有矣 木石瓴甓 为塔为庙者有矣 熔塑彩缋 泥土沙砾 无不为之 故浮图梵刹 遍满天下 然灵应昭然 如兹之特异者 未之闻也 岂佛之威力独厚于此耶 岂神灵拥祐有所偏耶 不然 则我大夏 植福深厚 二圣诚德诚感之所致也 营饰之事 起癸酉岁六月 至甲戌岁正月 厥功告毕 其月十五日 诏命庆赞 于是用鸣法鼓 广集有缘 兼启法筵 普利群品 仍飰僧 一大会 度僧三十八人 曲赦殊死罪五十四人 以旌能事 特赐黄金一十五两 白金五十两 衣著罗帛六十段 罗锦杂幡七十对 钱一千缗 用为佛常住 又赐钱千缗 谷千斛 官作四户 充番汉僧常住 俾晨昏香火者有所资焉 二时斋粥者有所取焉 至如殿宇廊庑 僧坊禅窟 支颓补□ □一物之用者 无不仰给焉 故所须不匮 而福亦无量也 乃诏辞臣 俾述梗概 臣等奉诏 辞不获让 抽毫抒思 谨为之铭 其词曰

巍巍宝塔 肇基阿育 以因缘故 兴无量福 奉安舍利 妆严具足 历载逾千 废置莫录 西凉称制 王曰张轨 营治宫室 适当遗址 天锡嗣世 灵瑞数起 应感既彰 塔复宫毁 大夏开国 奄有凉土 塔之祥异 不可悉数 尝闻欹仄 神助风雨 每自正焉 得未曾睹 先后临朝 羌犯凉境 亦有雷电 暴作昏瞑 灯现煌煌 炳灵彰圣 寇戎骇异 收迹潜屏 南服不庭 乘舆再讨 前命星使 恭有祈祷 我武既扬 果闻捷报 盖资冥祐 助乎有道 况属前冬 壬申岁直 武威地震 塔又震仄 凌云势挠 欲治工亿 龙天护持 何假人力 二圣钦崇 再诏营治 杇者缋者 罔有不备 五彩复焕 金碧增丽 旧物惟新 所谓胜利 我后我皇 累叶重光 虔奉竺典 必恭必庄 诚因内积 胜果外彰 觉皇妙荫 万寿无疆

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 书番碑旌讹典集冷批浑嵬名遇 供写南北章表张政思书并篆额 石匠人员韦移移崖 任遇子 康狗□ 庆寺都大勾当铭赛正嚷挨黎臣梁行者乜 庆寺都大勾当卧则啰正兼顶直啰外母啰正律晶赐绯僧卧屈皆 庆寺监修都大勾当正右厢孽祖癿介臣埋笃皆 庆寺监修都大勾当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 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铨 修寺准备吴筒行宫三司正凑铭臣吴没兜 修塔寺小监行宫三司正栗铭臣刘屈栗崖 修塔寺小监崇圣寺僧正赐绯僧令介成庞 护国寺感通塔番汉四众提举赐绯僧王那征遇 修寺诸匠人监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酒智清 修塔寺监石碑感通塔汉众僧副赐绯僧白智宣 修塔寺结瓦……刘狗儿 石匠左支信 邓三槌 左□□ 王真 孙都儿 孙乞都 左计移 左伴兄 孙惹子 殷门……

武威西夏碑汉文碑铭录文及补识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

……根,智慧因缘,种种比喻,化(宣妙法),大抵与五常之教多有相似,其实人人深厚,令智愚心服归向,信重汪洋广博……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奉安舍利,报佛恩重。今武威郡塔,即其数也,自周至晋,千有余载,中间兴废,经典莫记。张轨称制(西)凉,治其(宫室,适当遗址,迨天锡嗣世,其宫犹存。天)锡宫中,数多灵瑞。天锡异其事。时有人谓天锡曰:“昔阿育王奉佛舍利,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为寺,就其地建塔。适会有技□技类班输者,来治其事,心计神妙,准绳特异,材用质简,斤踪斧迹,极甚踈略,视之如容易可及,然历代工巧,营心役思,终不能度其规矩。兹塔之建,迄今八百二十余年矣。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塔之感应,不可殚纪。然听闻详熟,质之不谬者云:尝有欹仄,每欲荐整,至夕皆风雨大作,四邻但闻斧凿声,质明塔已正矣,如是者再。先后之朝,西羌梗边,寇乎凉土。是夕亦大雷电,于冥晦中,上现瑞灯。羌人睹之,骇异而退。顷为南国失和,乘舆再驾,躬行薄伐,申命王人,稽首潜祷,故天兵累捷,盖冥祐之者矣。前年冬,凉州地大震,因又欹仄。守臣露章,具列厥事。诏命营治。鸠工未集,还复自正。今二圣临御,述继先烈,文昭武肃,内外大治。天地禋祀,必庄必敬。宗庙祭享,以时以思。至于释教,尤所崇奉。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磎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椽片瓦,但髣髴有存者,无不必葺,况名迹显敞,古今不泯者乎!故将是塔,旌乎前后灵应,遂命增饰。于是,众将率职,百工效技,杇者缋者,是墁是饰,丹雘具设,金碧相间,辉耀日月,焕然如新,丽矣壮矣,莫能名状。况武威当四衢地,车辙马迹,辐凑交会,日有千数。故憧憧之人,无不瞻礼随喜,无不信也。兹我二圣,发菩提心,大作佛事,兴无边胜利,接引聋瞽,日有饶益,巍巍堂堂,真所谓慈航巨照者矣,异哉。佛之去世,岁月浸远,其教散漫,宗尚各异。然奉之者,无不尊重赞叹,虽凶很(狠)庸愚,亦大敬信,况宿习智慧者哉。所以七宝妆严,为塔为庙者有矣;木石瓴甓,为塔为庙者有矣;熔塑彩缋,泥土沙砾,无不为之,故浮图梵刹,遍满天下。然灵应昭然,如兹之特异者,未之闻也。岂佛之威力独厚于此耶?岂神灵拥祐有所偏耶?不然,则我大夏,植福深厚,二圣诚德诚感之所致也。营饰之事,起癸酉岁六月,至甲戌岁正月,厥功告毕。其月十五日,诏命庆赞,于是用鸣法鼓,广集有缘,兼启法筵。普利群品,仍飰僧,一大会,度僧三十八人,曲赦殊死罪五十四人,以旌能事。特赐黄金一十五两,白金五十两,衣著罗帛六十段,罗锦杂幡七十对,钱一千缗,用为佛常住。又赐钱千缗,谷千斛,官作四户,充番汉僧常住,俾晨昏香火者有所资焉,二时斋粥者有所取焉。至如殿宇廊庑,僧坊禅窟,支颓补(弊),(虽)一物之用者,无不仰给焉,故所须不匮,而福亦无量也。乃诏辞臣,俾述梗概。臣等奉诏,辞不获让,抽毫抒思,谨为之铭,其词曰:

巍巍宝塔,肇基阿育。以因缘故,兴无量福。奉安舍利,妆严具足。历载逾千,废置莫录。西凉称制,王曰张轨。营治宫室,适当遗址。天锡嗣世,灵瑞数起。应感既彰,塔复宫毁。大夏开国,奄有凉土。塔之祥异,不可悉数。尝闻欹仄,神助风雨。每自正焉,得未曾睹。先后临朝,羌犯凉境。亦有雷电,暴作昏瞑。灯现煌煌,炳灵彰圣。寇戎骇异,收迹潜屏。南服不庭,乘舆再讨。前命星使,恭有祈祷。我武既扬,果闻捷报。盖资冥祐,助乎有道。况属前冬,壬申岁直。武威地震,塔又震仄。凌云势挠,欲治工亿。龙天护持,何假人力。二圣钦崇,再诏营治。杇者缋者,罔有不备。五彩复焕,金碧增丽。旧物惟新,所谓胜利。我后我皇,累叶重光。虔奉竺典,必恭必庄。诚因内积,胜果外彰。觉皇妙荫,万寿无疆。

天祐民安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书番碑旌讹典集冷批浑嵬名遇。供写南北章表张政思书并篆额。石匠人员韦移移崖,任遇子、康狗□。庆寺都大勾当铭赛正嚷挨黎臣梁行者乜。庆寺都大勾当卧则啰正兼顶直啰外母啰正律晶赐绯僧卧屈皆。庆寺监修都大勾当三司正右厢孽祖癿介臣埋笃皆。庆寺监修都大勾当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铨。修寺准备吴筒行宫三司正凑铭臣吴没兜。修塔寺小监行宫三司正栗铭臣刘屈栗崖。修塔寺小监崇圣寺僧正赐绯僧令介成庞。护国寺感通塔番汉四众提举赐绯僧王那征遇。修寺诸匠人监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酒智清。修塔寺监石碑感通塔汉众僧副赐绯僧白智宣。修塔寺结瓦……刘狗儿。石匠左支信、邓三槌、左□□、王真、孙都儿、孙乞都、左计移,左伴兄、孙惹子、殷门……

武威西夏碑汉文碑铭翻译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

……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超越世俗认识提升智慧境界要倚重心物感应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运用各种比喻的方法,教化一切众生感悟佛道妙法,这大概与儒家讲的五常之类的教诲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让无虚妄之念深入人的内心,以宽容诚恳待人,让聪明的、有见识的人和痴傻、笨拙的人从内心诚服,趋向信任看重佛法,而使人的胸怀如大海一样浩大宽广。阿育王发愿建造的八万四千个宝塔,来安置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报答佛祖深厚的恩德。现在武威郡的这座宝塔,就是其中的一个,从东周末期到东晋十六国前凉时期,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在这期间宝塔有过兴盛也有过衰败,佛教经典书籍没有记载过。张轨在西凉即位执政,建造的王室宫殿,恰好在原宝塔所在的遗址上。……到前凉张天锡继承王位的时候,那些宫殿还在,但宫中出现了许多灵异的事件和景象。张天锡认为这种情况奇异。当时有人对张天锡说:“以前阿育王为供奉佛祖安置他的真身舍利,在世界各地建造八万四千宝塔,现在的王室宫殿就建造在这个旧址上。”张天锡于是舍弃了这些的宫殿,把它改为寺院,就地建造一座宝塔。恰好遇到一群技艺高超如班输一样的建筑工匠,让他们来规划设计并建造这座宝塔。他们心机智谋非常高明巧妙,设计构思的原则和标准不同一般,所用的各种器材用料质朴简易,也看不到用斧子等工具砍斫的痕迹,极其粗疏简略,看起来普通工匠也可轻易做出,然而历代有巧思的工匠,竭尽心力去思考,最终都没能计算推测出他们的标准法度。这个塔从建成起,到现在已有八百二十多年了。大夏国从建立国家政权之初,就拥有凉州这片广袤的土地。凉州就作为西夏的陪都,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宝塔经常回应人的精诚而多次出现灵异和祥瑞之象,像这样的事情不可胜记。然而这些灵异和祥瑞之象的事人人都能详述,有能辨别事理且不传播错误言论的人说,宝塔曾经多次出现过倾斜,人们只要想去用泥砖等物垫直扶正塔时,到晚上都会刮起大风并下起大雨,宝塔四周居住的人就会听到斧子砍木、凿子凿卯的声音,到天亮时宝塔已经自然归正,像这样的现象出现多次。先前皇太后佐代政之初,吐蕃经常骚扰边境,来侵犯凉州。有一次吐蕃来犯凉州,这一天晚上突然金光闪闪、雷声震天,在昏暗的夜空中,宝塔顶上出现了吉祥的灯光。来犯的吐蕃军队看到了这灵异之象,惊骇怪异而退兵。不久因为同南边的北宋王朝关系不再和睦,(西夏)皇帝亲自挂帅再度兴师,皇帝带兵讨伐,命令皇帝的使臣,用最隆重的礼仪在宝塔前虔诚地祈祷,所以天子的军队多次取得大捷,大概是神灵保佑他们吧。前年(1092年)冬天,凉州发生大地震,因此宝塔又出现倾斜。镇守凉州的长官上奏朝廷,详细禀报了宝塔被震斜的憾事。皇帝下命令进行修建,招募聚集工匠的事还没有完成,宝塔却又自动恢复原状。现在,由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二人亲自治理国政,遵循并继承先世开创的基业,国内礼乐教化显著,军队纪律整齐严肃,内政外交安定和顺。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举动严谨持重,行为处世端庄有礼貌。在宗庙中供奉祖先神灵陈列的祭品,按照时令节气来更换。至于佛教中的杂密派教,尤其尊崇信仰。近从国都及国都周边的地方,远到冷落偏僻且神圣的地方,不论是深山茂林、小溪幽谷,还是乡村集镇、城市街坊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只要有佛教寺庙的遗迹,哪怕有一根椽子一片瓦,只要有存在的形迹,没有不去重新修葺的,更何况那些豁亮宽敞的名胜古迹和从古至今都未泯灭的寺庙佛塔!所以对这座宝塔前前后后所呈现的灵验加以表彰,于是皇帝命令进行增补修饰。在这个时候,各位将领奉行职事,所有的工匠献出自己的绝技,泥瓦匠、画匠,要么涂抹粉饰,要么装帧彩绘,所有建筑设施用艳丽的色彩涂饰,泥金钩绘和石青石绿的渲染相互交错搭配,使宝塔和寺院光彩夺目,辉映着日月的光彩,焕然一新,非常美丽壮观,让人不能用言语来描绘形容。况且,武威当时四通八达,过往的各种车辆、商队及远行之人,都在这里聚集,每天就有数千人。因此,往来不绝的人们,没有不瞻仰礼拜而心生愉悦、赞许的,没有不敬仰崇奉的。现在我们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大规模举行佛事活动,使无边无量际的胜妙之证果和佛法之功德利益弘扬光大,引导教化那些昏庸不明、愚昧无知的人,使他们每天受到教益,使他们崇高庄重而器宇轩昂,真是所说的佛光普照,真神奇怪啊!佛祖离开尘世,时间已经很漫长了,佛教遍布世界各地的教义和教派也不受拘束,各教派推崇效法也各有各的不同。然而信仰佛教,供奉佛祖的人,无不尊崇敬重佛祖的,无不赞叹佛教的博大精深。即使本性凶残狠毒,性格庸俗愚昧的人,也非常尊敬和信任佛教,更何况那些长期学习修行佛学而产生智慧境界的人。因此,有人用各种珍宝装束打扮塔寺,建造宝塔,重修寺庙;有人捐献木料、石块、砖瓦建造宝塔,重修寺庙;有人用金属铸造或者用泥塑佛像,然后予以彩绘,有的搬运来泥土沙石,没有人不为修建寺庙而出力的,所以,佛塔佛寺,遍布西夏各地,然而佛祖被人的精诚感动而多次显现灵异和祥瑞之象,但是像这种(宝塔不修而自正)奇特而怪异的现象,却从来没有听说过。难道是佛祖博大的慈悲之心对我西夏国的特别厚爱吗?难道是说神灵拥戴护佑之心还有所偏私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大夏国造福之根坚实厚重,被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对佛祖真诚的心意与谢意所感动而造成的。建筑装潢的工程,从癸酉年(1093年)六月开始动工,到甲戌年(1094年)正月,这项伟大的功德才宣告结束。这一月十五日,皇帝下诏命令为塔寺的重新修缮竣工举办法事,庆喜成功、赞颂善根,于是以鸣击法鼓的形式来倡扬佛法教义,与佛有缘的众多人在这里集结,加倍设置说法道场的座席,普遍利惠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也依然设斋饭以供参加法会的僧众。这一次大型的法会,剃度了三十八人为僧,赦免了五十四个本应斩首的罪犯,来表彰佛教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特别赏赐黄金十五两,白银五十两,穿着用的绫罗绢帛六十段,用绫罗锦帛做的各种幡七十对,铜钱一千缗,用作寺院供养佛祖,属众僧集体所拥有的财物。又赏赐铜钱几千缗,谷物几千斛,四户官府的劳役,作为担任寺院的番汉僧人所拥有,一是为寺院中每天早晚前来烧香拜佛的香火有所供给,二是让寺院中僧人每日早晚的斋饭有所供给。至于寺院的殿堂及堂下四周的廊屋,僧人所住的房屋及修禅者所住的岩窟,需要维护修缮坍塌破败的地方,即使每一件可供使用的物品,没有一个不是依靠别人来供给,因而所有需用的物品都不匮乏,而福祉也就无穷无尽啊。于是皇帝就下命令征诏擅长文章辞赋写作的大臣,使他们记述这件事的大概情形。我们接到皇帝要撰写碑文的诏书,辞谢推让而未取得允许,只好拿起笔来,精心构思写作,小心恭敬地写成这篇铭文,这篇铭文为:

高大壮观的宝塔矗立在凉州感通寺,

阿育王建塔是为供奉着佛祖的舍利。

因为有了这个慈悲智慧的因缘功德,

经常性出现的灵瑞福报才无量无际。

正因为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

这座凌霄宝塔曾经是何等庄严瑰丽。

历经了一千多年来岁月的兴革废立,

佛典中却没有留下来多少文字记录。

在西土凉州有人曾在这里执政称制,

他就是前凉那个叫张轨的凉州刺史。

前凉大兴土木建造的王宫堂皇富丽,

却恰好修建在那座宝塔原来的地址。

后来张天锡继承王位后的王宫殿室,

多次出现了祥瑞灵异的景象和事物。

天人感应的祥云瑞气已经充分显现,

于是拆毁宫殿使宝塔原貌得到恢复。

自从大夏国建立政权治理经营之初,

便拥有了西地凉州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座宝塔曾经多次出现的神奇怪异,

祥瑞之象举不胜举也无法一一说起。

听说这座宝塔曾经几次要倾斜倒覆,

往往却有神灵的助佑出现狂风暴雨。

每一次不用人力都会自己恢复正直,

遗憾的是我们确实从没有真正目睹。

先前皇太后摄政辅佐皇帝治理朝政,

西羌之敌竟然多次来骚扰凉州地境。

天空突然出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震鸣,

顿时间天地阴暗日月无光如同黄昏。

而宝塔顶上出现了如同供奉的灯明,

闪烁着灵气彰显太后和皇帝的圣明。

这让前来侵犯的敌军顿感惊骇怪异,

他们收敛了活动的身影而潜形息声。

后来南边的宋朝竟然不再臣服来朝,

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再次出驾征讨。

出征前朝廷派来星使静心肃立塔前,

恭恭敬敬地焚香一缕精诚祈愿祷告。

凌厉的西夏军队耀威扬武士气高涨,

最后朝廷上果真然传来胜利的喜报。

这全都要依赖诸佛神灵特别的护佑,

也许是王朝政治清明的方法和奥妙。

像这种情况又一如前年的冬季时节,

那正好是壬申年天祐民安三年之际。

武威发生大地震天摧地塌满目疮痍,

感通寺宝塔由于地震变得倾斜仄立。

高入云霄的宝塔已呈现出弯曲之势,

要想修复原貌必须要有过亿的工时。

有佛祖深厚的恩德保佑庇护着塔寺,

何必还要借助百工诸匠的技艺人力。

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诚敬佛门礼仪,

又一次颁下诏书号令百工修缮效技。

砌砖盖瓦的工匠及彩绘装饰的大师,

召集各种工匠为重修宝塔献艺出力。

维修一新的宝塔殿宇再次焕发光彩,

用泥金钩染金塔楼阁色彩华丽无比。

赓续宗庙祭祀并更新对佛祖的供养,

所以各种期望诉求都达到预期目的。

圣明的皇太后和皇帝报答佛的恩典,

承继弘扬世代为赫赫功业盛德辉光。

非常虔诚地供奉和诵读佛教的经典,

日常间肃敬有礼言谈举止恭敬端庄。

这实在是潜心修佛积淀的深厚善因,

才使修行的殊胜境界得到充分彰显。

只要有佛祖深厚的恩德和神奇庇荫,

大夏帝业一定会千秋万世无界无疆。

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岁次甲戌年正月甲戌十五日戊子建成竣工,立番文碑以表彰记载功德,专职研究校勘文献汇集典籍的大臣浑嵬名遇撰写了番文碑文。专职书写番汉奏章文书的大臣张政思撰写了汉文碑文并书写了篆体碑额。负责勒石刻碑的石匠是韦移移崖、任遇子、康狗(奴)。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的是都大勾当铭赛正嚷挨黎大臣梁行者乜。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的有都大勾当卧则啰正兼顶直啰外母啰正律晶赐绯僧人卧屈皆。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并监督修建的还有监督修建的都大勾当三司正右厢孽祖癿介大臣埋笃皆。参与主持塔寺落成庆赞法会并监督修建的都大勾当行宫三司正兼圣容寺、感通塔两众提举律晶赐绯僧药乜永诠。参加修建塔寺准备工作的有吴箇行宫三司正凑铭大臣吴没兜。参加修建塔寺的有小监行宫三司正栗铭大臣刘屈栗崖。参加修建塔寺的有小监崇圣寺僧正赐绯僧人令介成庞。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番人及汉人四众提举赐绯僧人王那征遇。参加修建塔寺并监督各种工匠的感通塔汉众僧正赐绯僧人酒智清。参加修建塔寺并监督石碑刻制立碑的是感通塔汉众僧副赐绯僧人白智宣。参加修建塔寺结构的泥瓦匠……刘狗儿。石匠有左支信、邓三锤、左□□、王真、孙都儿、孙三都、左计移,左伴兄、孙惹子、殷门……

(注:汉文碑铭部分,采用整齐句式步原韵诗译)

【注释】

[1]武威西夏碑汉文碑文为楷书,共计二十六行,第一行及第二行上半段残缺。本书从第二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