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的唐代,在燕乐中脱胎出一种吹打乐,被乐师融入宫廷音乐,规模十分宏大。安史之乱爆发后,黄帝逃到四川,乐师们四处流浪,有的则留在京城长安(现在的西安)艰难求生。当烽烟稍稍平息后,他们为了生活,便在长安街头表演。宫廷的豪华排场没有了,他们随意搭起小棚子,在尘土飞扬的小场地上叮叮咚咚地奏响了鼓乐。这种落魄的鼓乐,生命力非常顽强,唐代灭亡后,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传过了一代又一代,直至今天,它就是西安鼓乐。
果果参观中……
莲花一样的音乐
西安鼓乐,又叫长安古乐,虽然在战争中“流落”民间,在街头小巷“摸爬滚打”,但并没有被俗调同化,好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始终坚持自己的个性,保留着大气、庄重、高雅的气质。
它曲目丰富,曲调优美,处处闪现着宫廷音乐的光芒。就连它的各种曲牌、乐器、表演形式,也保留着古乐痕迹,几乎浓缩了中国古代音乐史。
这种始终如一的“坚持”,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果果说:“爸爸,我觉得,音乐也能怀旧。”
爸爸说:“呀,你还知道‘怀旧’这个词。”
果果说:“那当然!我和西安鼓乐一样怀旧!你看我从小就爱吃糖葫芦,我现在还爱吃,从不抛弃它,始终如一地坚持!”
唐朝的交响乐团
西安鼓乐所需的乐器,有敲击乐器和旋律乐器,包括锣、鼓、铙(náo)、笙、管、梆子、竹笛等,笛子为首席乐器。演奏时,几十个人坐在一起,整整齐齐,就像现在的交响乐团一样。
果果说:“西安鼓乐是唐朝的交响乐团!”
深邃的奇思
西安鼓乐的表演,从一而终地坚持一定的模式,就连音调也有固定的标准。而且,它还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表演形式,细致地分为室内表演模式、室外表演模式。这种现象,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多见,体现了唐代人深邃细腻的奇思。
唐代的卧箜篌(kōng hóu)俑,体现了行乐的风姿
坐乐
坐乐:在室内围绕桌案演奏,气势磅礴,情感浓烈,有如狂风暴雨、崇山峻岭再现眼前。
如果把西安鼓乐的全曲比作一个人,那么,曲头就是帽子,曲中就是身子,曲尾就是靴子,而演奏坐乐时,必须要严格地“穿靴戴帽”,哪怕少一样都不行,都等于犯下了不可原谅的大错,都不被允许,规矩严格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www.daowen.com)
唐代浮雕,再现了金碧辉煌的唐代乐队,规模宏大,震撼人心
行乐
行乐:在行进中演奏,舒缓典雅,活泼优美,有如微风细雨、江河湖泊再现眼前。
有时候,行乐还要做一个“兼职”——祈雨。
唐代乐俑,
体现了坐乐的风采
唐代乐俑、民国西安鼓乐半字谱
古代乐谱
西安鼓乐现在仍然使用古代乐谱——半字谱,为手抄本——有的是明代手抄本。乐谱中的一些音符,和敦煌发现的唐代乐谱一样。但如此罕见而宝贵的珍宝,已经走在失传的路上,因为乐谱有如“天书”,难以辨认、学习,令人望而生畏。
音乐化石
西安鼓乐是中国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无论是国际音乐界,还是国际史学界,都对它另眼相看,称它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西安鼓乐的未来
全国有十几亿人,研究西安鼓乐的专家却还不到10个,传承人只有6个,能够演奏的人只有200多个;古曲虽然有1000多首,被翻译出来的有100多首,但能够演奏出来的只有10多首。西安鼓乐是否会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消失呢?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西安鼓乐
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入选时间:200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