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孤独的缘由及其心理状态介绍

孤独的缘由及其心理状态介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处于单身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感到孤独。一般来说,孤独感源自缺乏社交支持。孤独是一种空虚感,它只能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填满——无论是与他人的联系还是与自己的联系。孤独也可能是由一种情境或氛围造成的,因此可能是短暂的。孤独是自我的匮乏,独处是自我的丰富。

无论是在恋爱中还是处于单身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感到孤独。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究竟什么是孤独呢?一般来说,孤独感源自缺乏社交支持。这是人们在独处时所产生的一种不舒服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与一个人渴望社会接触程度和实际达到的社会接触程度相关。孤独感是人们在独处时仍能收获满足感的对立面,这是一种社交性痛苦,一种未被满足的社交需求,一种因缺乏与他人交往而产生的焦虑感。

孤独是一种空虚感,它只能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所填满——无论是与他人的联系还是与自己的联系。而独处则恰恰相反,在一个“所有事物都远离”的世界里,它创造了一个自我滋养的空间。所以,独处可以使人获得慰藉,但一般孤独却是比较痛苦的体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科技的进步使我们在进行最少的人类互动,甚至是在不需要人类互动的情况下就能满足各种需求。矛盾的是,如今我们有能力与比以往大得多的社交网络进行连接,而这样一来,尽管强化了虚拟连接,却会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体验变得更少,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孤独感。

孤独也可能是由一种情境或氛围造成的,因此可能是短暂的。丧亲、分手、退休、搬家或换工作都可能导致情境性孤独,与家人疏远、作为单亲家长与成年人接触较少,或因残疾和健康状况不佳等原因而无法与人见面等也会导致这种情境性孤独。假设你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当你的伴侣外出工作,留下你独自一人时,你可能会感到一种情境性的孤独,但这种感觉终究会过去。(www.daowen.com)

然而,如果孤独感变成长期性的——心理学家将其持续时间定义为连续两年以上——就会给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健康风险。

孤独是自我的匮乏,独处是自我的丰富。

——梅·萨藤(May Sarto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