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忆起校园生活,我们都会想起一位和蔼、博学的人。他带着我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也带着我们纵情欢笑,甚至陪我们玩稀奇的东西——拍电影。那些难忘的岁月中,我们相互感动着,一起收获启迪,一起成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最广阔的练兵场。徐老师就是那位把丰富的校园生活作为素材的海洋的老师。他善于捕捉典型事例,启迪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中汲取营养。如果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因地制宜,真实地展现被教育者的生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的教育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杨凤英)
自《志明与春娇》问世,微电影就成了一种非常热门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拿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作比较,电视剧相当于长篇小说,电影相当于短篇小说,微电影则是小小说,或者微小说。微小说篇幅短小,情节集中,矛盾突出,起承转合完成于转瞬间,却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反映典型的社会现实,精道地体现时代精神。微电影也是如此。
二十年前,为了上一堂课,我也曾设计过一个小故事,拍摄过一部“微电影”。现在看来,关于这堂课的故事,也还是比较贴近当时的校园生活,反映当时典型的校园生态,体现那个时代的教师精神的。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让我参加县里的品德教学比赛。“对手”很多是成名已久的县一级的骨干教师,只有我是初出茅庐的。学校领导让我不要有任何压力,赢了是光荣的,输了是正常的。我从来不服输,但心里却很有些压力。我告诉自己,不管结果如何,也一定要上出一堂与众不同的课,为我们这些在当时的小学里还是“珍稀物种”的大专生赢得声誉和口碑。
那个年代的品德课,讲究“知、情、意、行”的起承转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道主题,联系生活激发情感,分析讨论梳理意志,模拟辨析明确行为,是比较典型的教学模式。如何突破课堂常规套路,创中求新,奇中求胜?教导主任提醒我:“你不是很喜欢课本剧吗?能不能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情节?”小伙伴也给我支招:“你电化教育做得好,能不能在这方面动动脑筋啊?”(www.daowen.com)
一番集思广益后,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扬长避短,弥补在教学经验、课堂机智方面和前辈们的差距,我选择了比较有矛盾冲突的《诚实与信任》这一课,并将课堂的四个环节调整成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设计一个在课堂上“真实发生”的情节:老师委托一名学生从美术老师那里拿一幅关于“诚实”的画,这个孩子却因为课间玩耍迟到了,画作也没带来。由此,在课堂上展开一番讨论。第二个板块,播放一段校排球队失利后,队员们集训时发生争执的录像。我们学校的排球队多年一直蝉联县、市、省冠军,却在前不久的县比赛中输掉了很重要的一场。围绕这个短录像,请大家当“教练”,给排球小将们出出主意。
经过充分讨论后,设计基本确定,两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成了这堂课成败的关键。这么契合主题的画作哪里去找?排球小将球打得很好,可从来没拍过录像啊,这又怎么办?
美术组的游老师听说后,主动请缨,打算亲自为第一个板块创作一幅画作,还把她家的老李先生给“贡献”了出来。原来,游老师的爱人是县电视台的摄像师,号称“平阳第一拍”。由老李帮助策划、拍摄、制作,这段录像我就放心了。
一个教师队伍中的菜鸟,面对高手如林的教学比赛,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在游老师夫妇的帮助下,在体育老师和排球小将们的大力配合下,演绎了一堂未必成熟但还算是比较精彩的公开课,最后斩获了全县第四名。这个经历,如果写下来,应该是一篇不错的微小说;如果拍摄出来,或许是一部精彩的微电影。
作为一名教师中有才华的导演,徐老师站在讲台这个练共场上,以对课堂的敬畏精神与不服输精神,为我们演绎了一部《诚实与信任》的校园生活微电影。这不仅是一次有益的课堂教学尝试,更是一次带领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中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走心实践。徐老师也将突破常规、创新求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带给我们,他温暖的话语,如同涓涓的泉水浸润桃李,给予我们更多的感动与启迪。
(杨凤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