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常态。在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打开电脑,各种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模板比比皆是。三十年前,相较于“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们的教学辅助资源除了挂图,只有录音机和幻灯片。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的,用明胶片制成,拿在手里一大摞。幻灯片需要手工绘制出来,放到那种比较原始的光学投影式幻灯机上,再投影到幕布上。各个学科对于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要求,制出高质量的幻灯片,费心费时费力,是对老师的一种挑战。在那个教育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昆阳镇小的“乐群”教育人,用一种最淳朴的方式,呈现出了最美好的教育生态。
(曾君丽)
使用PPT,那是我们使用了方正奥斯、奥斯沃尔等各种教学软件多年以后的事情了。PPT的出现,真正让多媒体走进日常课堂,改变了教学状况,那可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手段的革命。人们开始时是使用带着方言口音的英语来称呼其为“PowerPoint”,后来按照国际惯例把它简称为PPT,再后来才有本土化的称呼,叫“幻灯片”。
其实,早在三十多年前,我们的学校就开始使用幻灯片了。记得我们读师范的时候,电教老师还专门教过我们怎么制作幻灯片,怎么修理幻灯机。不过,那时候的幻灯片,并不是后来被称为PPT的幻灯片。
光学投影式幻灯机,在我国小学的普遍使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那时候,教学辅助资源比较匮乏,因此一般与教材配套的有挂图、录音磁带和幻灯片。作为配套的教学资源,幻灯片往往和教材内容重复,只是换一种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而已,对教学的作用不是很大。在实际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比赛的时候,为了用好相比“一支粉笔一本书”更先进的幻灯机,老师们会绞尽脑汁自制幻灯片。
自制幻灯片对老师们而言是一种挑战。这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还要结合幻灯片的底片——明胶片的特性,争取做出呈现方式新颖,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的幻灯片。因此,一个能做出高质量的幻灯片的老师,是很受欢迎的。
这一点,在昆阳镇小这“乐群”的校园里,完全不是问题。只要有公开课,各学科的年轻人都会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在这个团队里,作为语文老师,我通常是提供一些课堂语言上的建议,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幻灯片的制作。(www.daowen.com)
数学老师说,我要用幻灯片演示图形的变化,要演示统计的过程,要演绎公式的转换;语文老师说,我要演示扩词、造句,要分析段落结构,要和学生互动梳理人物关系;音乐老师说,我要让学生看到流动的旋律;美术老师说,我要很直观地演示三原色的变化……只要他们想得到,我就努力通过覆盖式、抽拉式、折叠式、旋转式等各种形式的幻灯片,想办法实现大家要的教学效果。
我常常为此而自豪,小伙伴们也为此而心安。我在享受着创造的快乐的同时,也享受着被帮助的幸福。当我的教室布置需要艺术化的设计时,教美术的小伙伴比我还投入地带着孩子们进行创作;当我为一堂课找不到合适的音乐而烦恼时,教音乐的小伙伴总是及时送上最理想的作品;当我需要一段录像作为教学资料时,教数学的小伙伴会从资料室里一盘一盘的录像带里帮我找。
在那个教育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人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是最美好的教育生态。
“乐群”教育人是一支有着很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他们齐心协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努力创造新颖的、互动的课堂。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个创意、一次次互帮互助,让这个团队呈现出了最美好的教育生态。创造着是幸福的,工作着是快乐的。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期盼自己能成为团结一心、融洽、和谐的团队中的一员,这样的生活令人向往。
(曾君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