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一群朝气蓬勃的师范毕业生,本着教而优则优的宗旨,要在工作的前三年做出一番成绩。因此,青年教师们开始了漫长的跋涉与“修行”。虽苦但他们却以此为幸福,不断磨砺自己,充实着自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始终坚守初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群曾经“相爱相杀”的年轻人,把他们的教育情怀,汇聚成了火炬,照亮每颗求知的心,滋养每个灵魂。或是因为他们仰望星空,不负韶华,脚踏实地,才成长为全国名师,抑或是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改的教育初心,才让星空更加明亮。
只有心中装着深深的教育情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才会融入头脑,内化为生命体的一部分,职业境界和人生境界才会提升。
(张晓霞)
一位伟大的人物说过:“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那些年,二十多岁的我们,还没宽裕到可以经常喝咖啡。也或许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小学教师,那时都还没体会到喝咖啡的高雅品位,我们“只是把别人看星星的时间都用在了教研上”。
有人说,二十年前的优秀教师是上课上出来的,十年前的优秀教师是做课题做出来的,如今的优秀教师是做课程做出来的。那时的我们,正是处于“教而优则优”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作为同龄人中的翘楚,聚集在昆阳镇小的这批中师生都是要强的,在业务上谁也不甘落后,又都惺惺相惜。每个人都记得师范毕业前老师们给予的忠告(我们几乎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校友):工作前三年如果没有起色,这辈子也就泯然众人了。做了一辈子老师,退休后,当人们提起你时,是神色激动地说:“哦,这个老师啊!”还是一脸不屑地说:“哦,这个老师啊!”这和你前三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尽管我们未必都懂这些忠告的含义,但记住了老师的话——前三年,很重要。
那时候,学校也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时常给我们抽鞭子,压担子。一个学期一次教学比武,比赛结果张榜排名;一月一次全校教研,县教研员现场点评。这些比赛和教研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谁有机会在县、市教研活动中展示,谁能优先晋升职称,谁有资格参加教坛新秀评选。
竞争很激烈,氛围很浓厚,小伙伴们在一起“相爱相杀”着。白天当然是忙碌的。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忙着教师们日常的一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听课讨论各种材料,课间陪孩子们做游戏,放学挨家挨户串门家访。到了晚上,这群“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大姑娘、小伙子也无处可去,便纷纷回到学校,一起讨论接下来要展示的教研课。
教研课照例是要请教研员现场指导,也会邀请县里兄弟学校派人来交流。这是承担上课任务者的机遇,也是对整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检验。没轮到上课的老师虽然会有“羡慕嫉妒”的遗憾,但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校和学科组掉链子。于是各学科的年轻人汇聚到一起,从教学设计到教具制作,从教学语言到学情预测,大家群策群力,磨语言的磨语言,做教具的做教具,画灯片的画灯片,模拟学生的模拟学生,不把一堂课磨至穷尽决不罢休。(www.daowen.com)
夜深人静的深度对话特别容易拉近心灵的距离。我们这群各个学科的年轻人,在一起研课的时候,会就着小伙伴从街头买回来的热气氤氲的番薯粥,回味刚才面红耳赤的争论,也会为检验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跑进一间教室忘情地演绎课堂AB剧,更会为了制作一个完美的教具忘记了时间早过了子夜。
就是这么一群年轻人,研究语文课时,数学老师来“捣乱”;研究数学课时,语文老师来“捧场”;研究科学课时,语数老师各种“胡搅蛮缠”;到了公开课那天,大家一起“保驾护航”。
谁能想到,当年小有名气的小学语文的“三驾马车”,有诗人之称的“数学农夫”,名声在外的品德“鬼才”,就是因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地发展,如今都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学科名师。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成功的教育和精彩的课堂是背后无数的努力换来的。“打不垮,压不弯”,是青年教师的真实写照,他们勇于靠近理想,并一直努力奔跑着,无论前行的路有多坎坷,从不轻言放弃。他们向着梦想的地方奔去,直到梦想成真。
要想成为一名教学高手,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内功”。特级教师支玉恒曾把课堂教学方法比作金庸小说中的招法。他认为教师上课就应该“心中有招而手中无招”。我想,徐俊老师应该是一位深藏内功的高手,他的课,总能“见招拆招”,出奇制胜。这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是分不开的。徐老师用别人看星星的时间来研究教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一直坚守的教育初心。或者被人谈起时,人们会神色激动地说:“哦,这个老师啊!”
有师如此,夫复何求!
(张晓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