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顾两所学校的百年校庆和八十周年校庆

回顾两所学校的百年校庆和八十周年校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庆,是对一所学校大事记的回顾,更是以学校为家、与学生为伴的有力见证。(白少林)两年间,我参加了两所学校的校庆。2017年夏天,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曾经奋斗了八年的昆阳镇第一小学,迎来了百年校庆。校庆时,学校给我发来邀请函,请我回去讲课,请我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这所学校是我工作过的第二所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时,我兼任校庆办主任。

回顾两所学校的百年校庆和八十周年校庆

校庆,是对一所学校大事记的回顾,更是以学校为家、与学生为伴的有力见证。不论是潜心于教育研究,笔耕不辍的教学成果,还是尚属稚嫩,且“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长远教学实践成果,都足以见证教学方寸的不老心田。

正所谓:情之所依,心之所系。那些笔耕不辍、浑然忘我的岁月,都已化作萦思绕绪的美好回忆。

(白少林)

两年间,我参加了两所学校的校庆。

2017年夏天,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曾经奋斗了八年的昆阳镇第一小学,迎来了百年校庆。这所昆阳镇小旧称乐群小学,这的确是一所乐群敬业的好学校。那些年,乐群的办学条件和很多城镇学校一样,朴素得有点简陋。

校园的小天井里有一方葡萄架,葡萄架四周是几棵桂花树。通道两边,苍松挺立,走廊尽头,嘎吱响的木楼梯通向人字梁的乐群楼。乐群楼隔操场对面是乐学楼,乐学楼底下有一棵苍老的榆树

就在这葡萄架下,桂花丛里,老榆树下,乐群楼中,当初,年轻的我们有一句口号:“夜生活从十点开始。”十点以前,白天与学生为伴,在教学和教研中度过。学校领导为我们提过小黑板和录音机,老师家属为我们拍过教学录像,老教师为我们提供过“办公室美食”。夜晚,各学科的年轻教师在校园的星空下教研,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堂课,磨语言的磨语言,做教具的做教具,画灯片的画灯片,模拟学生的模拟学生,不把一堂课磨至穷尽决不罢休。那些年,这个团队的年轻人被称为小县城教学的“梦之队”,各学科成绩稳居全县第一,运动会蝉联全县桂冠,排球课本剧屡获全省第一。有一年,“梦之队”参加县教坛新秀评比,包揽全县语、数、科、品、音五个第一,全县四个市教坛新秀,“梦之队”占据其三。

就是在这乐群、乐学的校园,十多年间,培养出了四位特级教师,两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五位校长,他们走向了全国各地,也把乐群、乐学的精神带向了全国各地。(www.daowen.com)

校庆时,学校给我发来邀请函,请我回去讲课,请我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很高兴学校能记得我。我用自己最满意的一堂课回报学校,因为这儿是我教育人生起步的地方;我很用心地写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年华,因为这儿有太多的回忆和温情。学校是什么?学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在这里奉献了青春,收获了无尽的思念。

2018年冬天,我应邀参加温州市建设小学九十周年华诞的活动。这所学校是我工作过的第二所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时,我兼任校庆办主任。这所全国闻名的学校,发展经历却颇耐人寻味。从民国早期的水木石同业公会子弟学校,到拥有四个校区、两所分校,并托管两所民办小学的超级教育航母,学校本部却始终蜗居在远离闹市区、不到四亩地的小天井里。

建设小学的发展史,是温州教育敢为人先,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缩影。20世纪80年代,幻灯机进教室;90年代,学生一人一机上电脑课;21世纪初期,推行三十五分钟高效课堂。建设小学坚持减负提质二十多年,被《中国教育报》誉为“建设小学现象”,誉满全国;坚持让每个学生登上舞台,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率全市之先在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名师;作为全省最早一批实行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几乎涵盖了温州全部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我很幸运,教育生涯的前半段先后在乐群和建设度过。一所县城小学,给我的教育生涯打下了温暖的底色,注入了前行的力量;一所城市名校,给我的教育探索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前进的勇气。后来我做校长,就是把乐群和建设作为理想与方向;以后再做校长,乐群和建设还将是我前进的动力与梦想。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若教课不能让人收获内心的愉悦,那三尺讲台何以让一众园丁如痴如醉,难以割舍?同样,倘若学习不能让人体会求索的快乐,那学子怎能安于那方寸书桌?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没有老师快乐地教,哪来孩子快乐地学。乐教乐学,乃所有成功教育者的不二法门。

(白少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