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千万年来,石和玉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期待,并将此期待附于人的身上,因此才会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从璞石至玉石是磨刀石的千凿万击,从婴孩至君子,则是教育的循循善诱。
(曹盖君)
小时候,我们都觉得老师很神奇,领着调皮的我们飞来飞去;长大后,当我成了你,却不知道那间教室也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回忆。学生静说:“像梦一般的不真实,可又真实得不像梦。”
的确,这是一个比男孩子还耿直的小姑娘,那年她八岁,“像一只顽皮豹般蹿入”我的课堂。“在那些夏天午后的蝉鸣声里,冬天拂过校园的清风中”,她和一帮贪玩的小孩居然会不厌其烦地跟着我读书认字,“居然常常陶醉在悦耳动听的琅琅书声”中,现在想来仍觉得不可思议。
她说,语文课是最最有趣的,常常像是一场场“武林大会”:“古灵精怪的小孩子们高举着双手轮番上阵,各显神通,七嘴八舌,时而游戏,时而表演,时而讲故事,时而争论不休。课堂内的四十分钟总不够用,不知不觉就溜个精光,可小孩子们却还想着继续。现在想来,畅快发言、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
为了浸润这些顽皮孩子的心性,将安静、温暖和诗意融入他们的生命,我常在课堂上向他们分享一些好的句段。“冰心、顾城、海子、北岛……那些浪漫悠扬的诗句开阔了小小的视野,我们带着新鲜与好奇,沉浸其中,感受文字以其独有的曼妙旋律低吟浅唱。那段诗歌启蒙教育像在人生长路的起点处燃亮一盏明灯,从此照耀着。”
他们的确都是顽皮的孩子,被诗的语言浇灌久了,却慢慢显露出一颗颗晶莹的诗心。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发现有人在日记本上写诗了。慢慢地,诗的味道在班里蔓延,这一颗颗顽石,竟然让人爱得心疼。我想,不如给他们编一本小诗集吧,诗集的名字就叫《璞石》。
对我来说,这本小诗集是感动之后的心血来潮。谁想,他们都记住了。(www.daowen.com)
静说:“《璞石》是个惊喜。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六一节那天阳光耀眼,高高堆起一大摞书的讲台上,他笑容满面:‘孩子们,你们出书了!’对于十岁的小孩来说,那是件多么令人骄傲的事!即便等我长大,每每看到存放于书柜一隅的《璞石》,仍惊讶于他当时的耐心:那时候电脑硬盘只有4G容量,他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键盘输入,用钢笔作简笔画,还跑了不少路找好多当地文人做题词……”
“虽现在翻来,小册子里的文字实在稚嫩得令人忍俊不禁,也再不敢拿来做炫耀之用。但它仿佛具有修复我的魔力,每在人生低谷,或在旋涡与孤独中迷失方向时,它像一个和善而宽厚的老朋友,会对我说,嘿,怕什么?它时刻提醒着我向初心靠拢,充满诗意去生活,永远保持孩童的纯真。”
“时光飞逝而去。我慢慢懂得他在《璞石》封面上的题言:‘这是一颗颗未经整饬的石头,是丑石吧,也有情,有趣……’”
如今,他们不再是“顽石”“丑石”“璞石”了,他们中的一些,成了大学教授、小学老师,成了记者、编辑,成了警察、律师,成了摄影师、剪辑师、设计师……不管成了这个世界上的何种职业身份,我相信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让我看到过一颗颗“求真、求善、求美”的心,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忠诚于心,何患不丰饶。我的这帮学生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未经琢磨过的璞石,粗粝不完美,而璞石成玉的过程则离不开教师的发现与悉心打磨。而那些行云流水的语言,那些饱含诗情画意的文篇则成了璞石的底色。那道童年的底色,在经过岁月的沉淀与风霜的洗礼后,终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底蕴和底气。
(曹盖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