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男女生的日记

男女生的日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消除横亘在男女生之间的隔阂,或许有两本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能给各位带来一点启发。男生和女生之间的隔阂必须消弭,不能让他们带着“灰色”的记忆进入青春期。我估摸着孩子们肯定没读过《男生日记》《女生日记》。我联系了镇上的新华书店,让他们备了两百套书,便通知孩子们自己去书店购买,男生买《女生日记》,女生买《男生日记》,教室里一下子炸锅了。半个月后,班委会换届选举如期举行。

男女生的日记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优化,孩子们的发育也加快了,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敲开了青春期的大门,他们对异性或是充满好奇,或是敬而远之,或是势不两立,仿佛将异性看作了“潘多拉的魔盒”,这给许多老师的教学也带来了困扰与阻碍。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消除横亘在男女生之间的隔阂,或许有两本书——《男生日记》《女生日记》能给各位带来一点启发。

(赵璐)

令人想不到的是,时隔二十多年,男女生依旧紧张对立。只是二十多年前是我的小伙伴们,二十多年后是我班上的“熊孩子”们。尤其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个班居然有两套“班干部体系”——男生有男生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女生也有女生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这是“一班两制”啊!根据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反映,班上男生、女生谁也不服谁。到了六年级的时候,男女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原来的班主任根本“压制”不住,干脆就“顺了”学生的“呼声”,男女生分别“自治”。

正是青春期躁动的年龄,这样的班级管理无异于火上浇油。别说男生、女生之间会因此更加对立,男生、女生内部那也是暗流涌动,“好生”和“差生”也是互相较劲啊!这样的情形下,对这群少年而言,小学的记忆必定是灰色的、压抑的、不愉快的。男生和女生之间的隔阂必须消弭,不能让他们带着“灰色”的记忆进入青春期。这是我接手这个毕业班后,要做的第一件事。

开学第一周,我很“霸道”地宣布:原班委会“停摆”两周,班级事务由各大组组长集体商量管理,半个月后选举新班委。

之后的两天,孩子们可热闹了,一拨一拨来我办公室表达看法。在“停摆”和“选举”的触动下,“一班两制”背后的故事慢慢清晰起来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诱因都是青春期“觉醒”后性别差异造成的,什么“她脾气很差”“她劳动偷懒”“他太爱耍酷”“他不服从管理”之类的。原来那位班主任不懂得如何处理,把男女生互相“告状”理解成了“不团结”,结果真造成了“分裂”。

看来,根本原因是“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啊,这一课得补上。我估摸着孩子们肯定没读过《男生日记》《女生日记》。如果读过这两本书,哪怕没有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也不至于男女生如此对立。一问,果然!我联系了镇上的新华书店,让他们备了两百套书,便通知孩子们自己去书店购买,男生买《女生日记》,女生买《男生日记》,教室里一下子炸锅了。

“老师,是不是说反了?”

“你们没听错!”(www.daowen.com)

尽管一个个老大不愿意(我知道,主要还是羞涩、自尊心在作怪。其实他们内心还是期待阅读的),但第二天还是把书都带来了。我腾出了两节语文课,让他们在课堂上把书看完。

教室里,可以看到预料中的各种羞涩,各种左顾右盼,各种豁然开朗,各种坏笑。

书读了总是要交流的。交流中,对于一些女生有时“脾气很坏”,有时“装生病”不参加值日,对于男生“一言不合就发飙”等,大家有了自己的认识。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的孩子们,彼此在悄然之间多了一份理解和体谅。

这之后的几天,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似乎多了一些不自在。但毕竟是小学生,很快就将这种“不自在”抛在了脑后。男生倒是变得有点绅士范儿了,能够“察言观色”体谅女生,帮助做一些“力气活”。女生也羞答答地变文静了,不再对男生大呼小叫,学会了“好言好语”好商量。当然,也有一些长不大的调皮鬼,大庭广众之下喊着:“老师,某某某来例假了,我帮她做值日吧。”弄得小姑娘好不尴尬,却又羞涩地不好发作;还有“假小子”逮住捣蛋的男孩子威胁着:“你再不听话,小心我把你的粮事抖搂出来。”

闹归闹,这群闹心的孩子,总算不再针锋相对了。

半个月后,班委会换届选举如期举行。这回,总算选出了一个正常的班委会。

青春期的孩子伴随着自身生理上的急速成长变化,难以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变化,他们试图将自己多方面的特证——性别、智力、社会地位等整合起来以获得自我的同一性,在这一过程中导致对与自身有显著差异的异性产生对立感。对此,任其发展和讳疾忌医是不可取的,要让孩子们揭开“神秘面纱”,换位思考,在理解中成长,在认识差异中学会尊重,不要让“青春期”成为阻碍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洪水猛兽。

(赵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