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被误解的“朱门酒肉臭”

被误解的“朱门酒肉臭”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居长安已达十年的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相当一部分读者,对“酒肉臭”三字,多望文生义,以为杜诗指的是豪门权贵。酒池肉林多得腐烂发臭。要明白真正含意,必须先了解“臭”字的本义。“臭”字的内涵到何时发生了变化,不得而知。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其意应为:膏富府中飘出的是酒肉的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饿而死的穷人。

被误解的“朱门酒肉臭”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755年12月),居长安已达十年的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诗被称为“响彻千古的名句”。

相当一部分读者,对“酒肉臭”三字,多望文生义,以为杜诗指的是豪门权贵。酒池肉林多得腐烂发臭。这实际是一种误解。

要明白真正含意,必须先了解“臭”字的本义。“气通于鼻皆曰臭,无香秽之别”,如《蝗经》中一句“其臭如兰”,因为兰花的香气是有鼻共享的。“臭”字的内涵到何时发生了变化,不得而知。然而,明代诗人叶敬平拜访友人,写过“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可知所谓“酒肉臭”,实际上是指酒与肉发出的香味飘溢于空气之中。杜甫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其意应为:膏富府中飘出的是酒肉的香气,而路途上却是冻饿而死的穷人。鲜明对照,鞭辟入里。(www.daowen.com)

此外,尚有两个简单的事实被误解者忽略。其一,要说肉臭尚可勉强,但酒是愈陈愈香,不会产生臭味的;其二,诗人写的是寒冬季节的事,所以才有“路有冻死骨”之说,在数九严冬,肉是不会发臭的。

与杜诗异曲同工时代更早的,有“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肌色,野有饿殍”(《孟子·梁惠王》)。杜诗选定特定的季节,表明了饥与寒两层意思,艺术感染力显得更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