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也寓意意志坚强,勤奋刻苦。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他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凿壁借光
汉朝时,少年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很富有,一到晚上屋子照得通亮。于是他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悬梁刺股
故事源于东汉的孙敬和战国苏秦。据说孙敬每逢学习就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当他疲劳打盹时,绳子会牵扯头发,然后就清醒了;而苏秦只要在学习的时候有倦意,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因为疼痛清醒后,再坚持读书。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通过绳子之类的东西将竹简按次序编连成书,而《易》这样厚重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为读《易》而多次将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给磨断,比喻读书非常勤奋。
囊萤映雪
成语讲述的是晋代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当灯读书;而同时代的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比喻贫士苦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讲述的是某年隆冬,将乐县人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宋朝著名的理学家程颐。恰逢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他们恭敬地站在一旁,一直等到程颐醒来,那时门外已雪深一尺。程门立雪就由此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比喻尊敬师长、求学心切。
管鲍之交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他们彼此了解、相互信任。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www.daowen.com)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他4岁那年,祖父60大寿,母亲叫孔融分香梨。他按长幼次序来分,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又言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爱幼,是做人的道理。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礼让。
卧冰求鲤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 人,性至孝。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化冰,抓鱼拿回去供奉继母。这一故事后来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
千里送鹅毛
故事说的是一个叫缅伯高的使臣,背了只天鹅去长安进贡。路上鹅毛弄脏了,他就让天鹅下湖洗洗羽毛,不料天鹅展翅飞去。后来缅伯高捡了根羽毛去进贡,居然受到唐皇嘉奖,传为佳话。现常用来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对人贸然无礼只能自讨没趣。
黄香温席
汉朝有一个叫黄香的人,年方9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就给父母的帐子扇扇子,驱赶蚊虫;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子。后来,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汉宗室豫州牧刘备求贤若渴,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上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蜀汉的故事。后形容招贤纳才、礼贤下士、虚心请教。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君臣、民众和谐相处之道。曾子听了,明白老师要向他传授学问,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