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用比喻提升说服力,令你的观点更具影响力

利用比喻提升说服力,令你的观点更具影响力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惠王本来的意思是不许惠子再打比喻的,可是惠子就这件事恰恰又打了一个比喻,说得梁惠王口服心服。比喻,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美感,还能让语言更有说服力,一个善辩的人应该要懂得合理利用比喻的手法让自己的话语更为饱满。运用比喻既要形似,更要神似。不自然的比喻,不但不能为讲话添彩,反而会让听众反感。

利用比喻提升说服力,令你的观点更具影响力

《说苑》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对梁惠王说:“惠子这个人说话善于打比喻。要是大王您不让他打比喻,那么他便没法说话了。”

于是梁惠王对惠子说:“希望你今后发言时不要打比喻了。”

惠子回答说:“假如有个人不知道‘弹’为何物,您告诉他‘弹就是弹’,他能明白吗?”

梁惠王说:“当然不能明白。”

惠子接着说:“如果您改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样子像弓,是用竹子做的弓弦’,那么,他能明白吗?”

梁惠王说:“当然明白了。”

惠子说:“我要把我知道的事物,告诉不知道这事物的人们,您说要是不打比喻,行吗?”

梁惠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不打比喻是不行的。”

梁惠王本来的意思是不许惠子再打比喻的,可是惠子就这件事恰恰又打了一个比喻,说得梁惠王口服心服。由此可以看出,惠子是一个“善喻”的人。

有时候,当你觉得某个问题三言两语难以讲清,即使费尽口舌,对方也不一定明白时,不妨运用联想或想象,引入另一件事情,从而把要表达的事情说得更生动、更具体,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喻。比喻,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美感,还能让语言更有说服力,一个善辩的人应该要懂得合理利用比喻的手法让自己的话语更为饱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十分著名,人们一般只觉得它形象贴切,并不一定知道它还曾阻止了一场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想去攻伐荆国,许多人都认为不应该这样做。但吴王刚愎自用,告诉他左右的人说:“谁敢来劝谏我,处以死刑。”

舍人(掌管宫中之政的人)中有一个年轻的孩子,想进谏,又不敢,害怕被处死。于是,就拿着弹丸到后园去守候,身上的衣服都被露水沾湿了。一连三个早上都是这样。吴王见了十分不理解地问:“你为何要把衣服都弄成这样呢?”(www.daowen.com)

孩子说:“后园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树上悲凄地叫着。它饮着露水,而不晓得捕它的螳螂正在自己的后面呢!螳螂正低下身子想去抓蝉,但它也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身后等它呢!黄雀等着螳螂,想去捉它,却不晓得我拿着弹丸正在它的下方呢!这三个都是想得到它自己的利益,而没有顾虑到它后面的灾患。这是我这几天所明白的道理。”

吴王听了他的话,说:“很有道理。”于是,吴王不再出兵攻打荆国了。

总之,要说服一个人,总免不了要跟他讲道理,大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人并不喜欢听人跟他说那些大道理,你直来直去地讲,人们不一定会听,但是你学会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说明,由于生动形象,而且又能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善意,往往更容易达到你说服对方的目的。

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于被对方接受,还能给对方带来深刻的启发、极大的鼓舞和有力的鞭策。运用比喻说服,通过以事寓理、形象比喻的方法,能使说服语言显得更加委婉,使说服对象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说服者要表达的思想。

巧用比喻,语言会更有说服力,那大家知道其中的语言技巧吗?

1. 语言生动具体、浅显易懂

运用比喻必须以生动具体、浅显易懂、为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才能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如果运用了人们不熟悉或不好理解的事物作比喻,听众就不知道你到底在表达什么意思,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你讲的道理。运用比喻既要形似,更要神似。

2. 比喻要形象

形象性的比喻听了使人很容易接受。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对被打散又重新集结的队伍说道:“我们的武装力量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的反动派力量现在还很大,就好比一个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会打烂那个大水缸的。”

3. 语言要贴切、自然

比喻是增加语言色彩的好方法,但比喻不是越多越好,不能为了比喻而比喻,不能出于猎奇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比喻应有创造性、不能老用那些已经为人熟知的比喻。不自然的比喻,不但不能为讲话添彩,反而会让听众反感。

说话小启示

其实,在古时候,那些说客在说理的时候经常利用比喻说理术。在运用这个技巧时,为了引导对方认识某个道理,你需借助某一个类似的事物加以说明和描述,这样才能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把深奥的哲理讲得浅显,把生疏的事物说得熟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