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êl De Guichen早在十余年前就说过,“昨天我们看到的是物品,今天应该看到藏品”。[62]这表明了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再局限于单个物品上,而需要从整体上采取措施,这便构成了整体性预防策略。
随着可移动文化遗产概念外延的拓展,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数量越来越多,层次也越来越丰富。以单个物品为对象保护势必会降低效率,甚至会因小失大,降低整个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如果藏品的主要部分需要拯救的话,它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单个物品进行保护。这意味着,对于保护工作者来说,焦点需要集中在通过控制藏品的环境条件来预防或降低物品的降解速度。”[63]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可移动文化遗产是完好的,但是如果不采用整体性预防措施,仅仅关注已经损毁的部分,而忽视尚未受损的那部分,则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会增加治理的范围和难度,造成更多的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坏。因此,从总体上把握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现状,采取整体性预防是最为积极的、主动的措施,也是制订技术策略的首选。这和我国档案部门倡导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文物部门倡导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和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预防策略有着丰富的内容。早在2000年,欧盟在芬兰万塔市制定了《面向欧洲的预防策略》。该策略分为基本原理、策略主题、行动纲领和欧洲水平上的建议四个部分。在此框架下,捷克从培训、信息利用、大众参与、方法、政府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预防策略[64]。《计划发展指南》将预防策略的整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保护诊断,识别问题及其解决的必要行动;②开发和执行干预项目;③开发“技术维护计划”,在上一阶段所列行动的指导下,管理藏品进一步退化的危险;④训练博物馆维护人员,并与其他感兴趣的组织分享结果[65]。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的Jim Druzik推荐了一种预防策略:预防科学的研究框架包含识别藏品的威胁、证实危险、确定经济合算的方法来检测危险、开发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方法四个发展阶段[66]。巴黎市照片修复与保护工作室(ARCP)通过评估各项研究的特性和需要,以便制定保护政策,建立保护的优先权[67]。
Gaêl De Guichen曾经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可移动文化遗产预防保护计划,即组织的每个人都参与,对可移动文化遗产实施明确的、直接或间接的保护措施,旨在降低自然的和人为的降解原因,增加藏品的预期寿命,并确保他们所载信息的传播[68]。他还预言,这种综合性的预防计划将会逐渐在每个博物馆得到实施。这显然是对以环境因素为主的预防措施的高度认识,不论是可移动文化遗产还是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毫无例外地得到相似的结论。因此,正如美国历史与艺术作品保护研究所(AIC)所言,“预防是一个正在进行的过程,该过程贯穿于文化财产的终身,即使是在人为的介入下,也不会终止。”[69](www.daowen.com)
整体性预防贯穿于藏品终身,预防不局限于技术的使用。然而,单从技术层面上看,整体预防技术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全面控制技术。正如台湾地区“故宫博物院”岩素芬所言,“还是要从环境改善着手,才是釜底抽薪之道”。[70]“在欧洲,所有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和档案馆的藏品要么受到陈列的影响,要么受到储藏条件的影响。不合适的环境条件是藏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因为这种破坏的效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见的,这经常使得藏品变得更为恶劣。当这种损害被注意到的时候,该藏品的组织结构可能已经脆弱不堪了。”“因此,拯救这些藏品的主要方法是营造一个合适的室内环境。要达此目的,就需要对文化遗产实施可持续管理,包括更好的预防策略,这是非常重要的。”[71]这些都进一步表明了环境控制对于整体预防的重要性。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存环境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静态环境,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技术策略。美国历史与艺术作品保护研究所(AIC)认为,预防是通过对下列政策和程序的明确表达和执行来减轻文化财产的恶化和损毁:适当的环境条件;藏品储存、展览、包装、运输和利用的处理和维护过程;综合的害虫管理;危机的准备和应答;重定格式或复制[72]。据此,静态性预防侧重于库房环境条件的控制,包括库房温湿度、光照度、灰尘度等因子的控制。目前,自动控制系统(如BAS)能够有效地对这些静态因素进行控制。动态性预防则侧重于包装、展览、存取、利用过程中等遗产实体发生位移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防盗、防火、防蓄意破坏等技术。因此,整体性预防是动态防护与静态预防的有机结合,见图4-2。
图4-2 保护体系中整体预防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