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修复技术:揭开可移动文化遗产砖的挑战

修复技术:揭开可移动文化遗产砖的挑战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揭“砖”技术有机质类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在灰尘、弱碱性物质的积累、真菌分泌物等的长期作用下,有时会粘连成“砖”,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安全揭开这些“砖”,这也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常采用的揭“砖”技术有常压加湿法、真空加湿法和蒸汽揭帖法等,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与前两个环节一样,修复技术也无法穷举。

修复技术:揭开可移动文化遗产砖的挑战

(1)修复的定义

“Restoration”(英语)、“Restauration”(法语)的中文意义均为“恢复”“修复”,并没有什么歧义[36][37]。修复,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含义是:①修复的行为或被修复的状态,以达到先前的位置或状态;重构;修复到无可匹比的没有损害的或改善的条件;失落牙齿或王冠的重新替代;②修复的东西,特别是原有形式(化石建筑)的代表或重建;③大写时:1660年英国查理二世时修道院的重建;经常和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相巧合的英国历史阶段,但有时又延伸到詹姆士二世[38]。一旦应用到文化遗产领域,针对不同的载体,例如纸质[39]、照片[40]雕塑[41],其含义不尽一致。

美国历史与艺术作品保护研究所(AIC)认为,“修复是处理的过程,即通过非原始材料的追加使文化遗产回归到一个为人熟知的或假设的状态。”[42]

在法国,“修复”一词在1992年以前被描述成“施加于文化遗产之上的工作,以提高对遗产的理解力。”自1992年始,它被定义为“所有的直接作用于物品上的行为。”[43]

加拿大文化财产保护协会和专业保护者协会职业道德章程认为,修复是“所有的用来修改文化遗产现存材料与结构的行为,以再现其为人所知的早期的状态。修复的目的是,基于对遗留的原始材料的尊重和藏品的早期状态的明显迹象,揭示文化财产的文化意义方面的特性。”[44]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前任主任Cesare Brand指出,“修复是确认艺术方法的时机,维持其物理的坚韧性和美学、历史价值,以便流传未来。”[45]

资深保护专家Gaêl De Guichen提出,“修复指任何旨在确保遭受损害的物品重新获得其美学的、历史性意义的直接的人类活动。”[46]

可见,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并通过这种“还原”活动获得其原始的史学、美学、科学社会学价值。修复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修复技术

从质地上看,可移动文化遗产有金属器物、陶器、瓷器漆器、木器、石器、玉器、纺织品、纸质文物等类型。由于保存不当,或者由于其自身降解的原因,金属藏品锈蚀,陶器、瓷器破碎,石雕残崩,木器和竹器干裂、皱缩,出土的纺织品、纸张文物腐朽等情况时有发生。这部分遭受严重破坏的可移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修复才能长期地保存下去。修复的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47]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残损情况的不同,修复的技术与方法也存在差别,主要包括[48]:(www.daowen.com)

·除锈技术

金属质地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铜器、铁器等)在长期保存(地下或地上)过程中易于生锈,现代档案、图书也会因为机械装订的原因带来锈迹。尤其是古代青铜器,易于产生有害碱化氯化铜成分,形成“青铜病”或“粉状锈”,需要除去。除锈时,可以采用机械方法或者化学方法(醋酸盐酸、硝酸、D26去锈剂)。

·残缺补全技术

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在使用不当时,出现划伤、裂口、断裂等情况,有机质的遗产(木器、纸张、缣帛、磁带等)在遭受霉害或虫蛀后,藏品上往往留下洞、槽或沟痕。为了保证遗产的完整性,需要将破损部分补全。例如,采用纸浆补洞机对纸质可移动文化遗产进行修复,用502粘剂或环氧树脂黏合剂黏结瓷器,用计算机图像恢复的方法修复照片和影片的划伤等。

·加固技术

纸张类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在长期保存和利用过程中会逐渐发脆,字迹材料也容易发生水渗或油渗现象。缣帛类可移动文化遗产天长日久也变得脆弱不堪。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脆弱的遗产进行加固。例如,其中丝网加固是目前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丝网可以实施双面加固,对于文献遗产非常实用。此外,陕西省档案保护研究所研制的DH-B型等系列加固剂对于字迹的保护卓有成效。

·揭“砖”技术

有机质类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在灰尘、弱碱性物质的积累、真菌分泌物等的长期作用下,有时会粘连成“砖”,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安全揭开这些“砖”,这也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常采用的揭“砖”技术有常压加湿法、真空加湿法和蒸汽揭帖法等,操作难度较大,需要在专门的实验室中进行。除了机械、蒸汽方法外,国外有人研究用酶的方法进行处理[49]

与前两个环节一样,修复技术也无法穷举。早在二十年前,遗产保护界就意识到,文物载体“质地复杂,残损情况各异,修复方法各不相同。”[50]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手工修复技术已经发展到现代的计算机辅助修复技术、纳米修复技术等,这使得修复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