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治理性保护技术的优化措施

治理性保护技术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以译为“治理性保护”。治理性保护是“所有的在被损坏物品上进行的工作,以便将遗产从危险中拯救出来。”·清洁技术清洁是确保各项治理性保护技术达到效果的基础,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同样的,可移动文化遗产治理性保护技术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限于篇幅,只摘其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治理性保护技术的优化措施

(1)治理性保护的界定

同“Preventive Conservation”一样,“Curative Conservation”(英语)、“Conservation Curative”(法语)也是国际保护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词汇。庄兴业将其译为治疗性维护[31]。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以译为“治理性保护”。治理性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其代表性的论点有:

治理性保护是“采取措施对已损坏的藏书进行补救性的控制与处理,如:对现存馆藏进行重新装订、移库、修复等维护工作,对图书进行个别保护处理与熏蒸、强化等批量保护处理的工作,对文献信息进行同样载体的转换(照相复制、磁带、照相底片)与不同载体的转换(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等。”[32]尽管这是针对图书的治理而言的,但对于其他类型可移动文化遗产同样适用。

治理性保护是“所有的在被损坏物品上进行的工作,以便将遗产从危险中拯救出来。”[33]

治理性保护主要指“直接着手处理艺术、文化物品,其目的是要断定(注:原文为“当机”,疑为“断定”)损坏来源,消除毁坏处,并保存原料成分。”[34]

因此,“治理性保护”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遗产(整体、部分、一组或单个遗产)的保护行为,以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2)治理性保护技术

简言之,凡是将可移动文化遗产从“病痛”中解救出来的技术都属于治理方面的内容。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性保护技术往往分为不同的类型:杀虫、除微、去酸、脱水、清洁、去污、加固等[35]

·杀虫技术

库房环境害虫提供了一个稳定的适于生存的条件。库内一旦有害虫生存,在橱柜或遗产表面会留下虫皮、虫孔或排泄物,甚至可见幼虫、成虫。而可移动文化遗产一旦遭受虫害,需要进行杀虫处理。

中国古代经院有“扫经”的习惯,其优点之一便是查虫、除虫。当代,杀虫更多地采用了物理化学方法。例如,高温(50℃以上、8小时)、低温(-15℃~-22℃环境中经96~190小时)、远红外线辐照(50℃、辐照30分钟)、微波辐照(3.8~4.8千瓦、处理时间60~90秒)、气调(FX-B型铁系脱氧剂)、射线辐照(钴-60)等物理方法杀虫,也可以使用胃毒剂(砷素剂、含氟物)、触杀机(滴滴涕)、熏蒸剂(溴烷、磷化氢、硫酰氟)等化学杀虫法。国外有人采用15种保幼激素类似物试验防治黑皮蠹、烟草甲、花斑皮蠹等10多种仓库害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库房实践方面目前只停留在试验阶段。

·除微技术

微生物常常借助于空气传播,库房的温湿度条件往往比较适合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库房内一旦有了微生物,对可移动文化遗产就构成了威胁,因此,需要进行除微处理。(www.daowen.com)

化学灭菌法包括拭抹法、喷雾法、浸渍法、熏蒸法等多种方法。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熏蒸法。甲醛、环氧乙烷是最常用的熏蒸剂。各种物理方法中,真空灭菌(700mm汞柱以下大气压强)、冷冻灭菌(如低于-20℃温度下维持一段时间)、干燥灭菌(低湿环境下)、微波辐照灭菌(50万伦琴辐照剂量)、射线辐照(钴-60或铯-137)等,都可以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去酸技术

19世纪中叶以来,机械造纸法开始得到推广应用。和手工纸相比,机械纸呈酸性,更易于老化。因此,去酸已经成为纸质类实物型可移动文化遗产(主要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一项紧迫任务。

纸张去酸技术经历了湿法技术、干法技术和气相技术的发展历程。目前,世界范围内,既有小规模的手工去酸法,也有大规模的工业化去酸法。

·脱水技术

经历过水灾或者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的可移动文化遗产通常需要采用脱水技术予以处理。半个世纪以来,佛罗伦萨博物馆、柯柏斯基督图书馆、柯尼琉璃博物馆附设图书馆、牛津大学泰勒图书馆等都历经水洗,大量珍贵的书籍、档案和文物遭受水患。此外,长期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墓葬品也易遭受水害;长期保存于地下室的档案文献和图书古籍等都容易遭受水灾。因此,脱水处理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脱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干燥法、插页空气干燥法、真空加热干燥法、真空-热空气循环干燥法、冷冻融解真空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微波干燥法、电介质能量干燥法、溶剂萃取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真空干燥法等。我国对饱水简牍(木器)进行脱水处理取得了成功。2002年的捷克和德国洪灾中,美国东北文件保护中心(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NEDCC)和英国保护专家对遭受水害的文献遗产进行了脱水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去污技术

古籍图书、古代瓷器、古老公文上因年代久远而有时附着一些污点,近代的档案、图书在形成、利用过程中也会形成蜡斑、霉斑、墨水斑等污斑,这都严重影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使用,需要使用去污技术进行处理。去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例如,油斑、蜡斑在机械方法无法解决时,可以采用苯、四氯化碳、丙酮、酒精除去;色素斑等顽固污斑则可以使用氯胺T、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强氧化剂进行处理。总之,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斑,因地制宜地制定处理方案。

·清洁技术

清洁是确保各项治理性保护技术达到效果的基础,通常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前者主要指机械清理,例如用掸子清扫灰尘,后者往往借助于水、有机溶剂等介质进行。清洁时需要区分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状况,尤其是鉴别其水溶性和油溶性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清洁。清洁往往也结合消毒(例如使用低浓度的甲醛溶液)进行。

同样的,可移动文化遗产治理性保护技术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限于篇幅,只摘其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