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可行的改进之一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与优化方法

可行的改进之一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与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体系的一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划分同样也可据此进行。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目标,以始终坚持传承和保护可移动文化遗产为主,这是全人类永远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因此,法律法规子体系建设也将成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管理子体系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管理性保护是与技术性保护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行的改进之一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组成与优化方法

组成一个体系的单元主要是各系统和要素。系统与要素之间有着明确的层次与等级之分,低一级层次是高一级层次的基础,高一级层次较之于低一级的层次则更加复杂,组织也更加有序。因此,合理划分体系层次,正确安排各子系统和要素的布局,将是体系具体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行为主体和组织行为的合理描述,是对体系中各角色的正确定位

一般来说,体系可被具体分为目标使命层、体系服务层、系统服务层、系统行为层四个层次[57],具体层次结构见图2-4。

不同的层次,具体的实施行为、行为主体以及效果测试方法都是不同的。

(1)目标使命层

目标使命层位于体系层次中的第一层,属于宏观指导层。目标是体系行为的驱动力,具体包括体系发展的策略与方针。这一层次的行为主体是体系中的权威人物或机构,通过建立政策或策略,明确体系的实施目的,实现体系驱动的使命,而实施的效果则是以政策与策略的有效性进行测度。

图2-4 体系主要层次结构图[58]

(2)体系服务层

体系服务层位于体系层次中的第二层,是第一层的执行层,也是低一级层次的中观指导层。体系的服务是指为实现体系的目标,或者说为执行目标中规定的使命而实施的行为。这一层次的行为主体是每一个子体系上的具体管理者,负责利用给定的人力与技术资源来执行既定的政策或策略,而实施的效果则是通过政策与策略对体系使命的实现有益与否的程度来测度。

(3)系统服务层

系统服务层位于体系层次中的第三层。系统的服务是为实现体系的服务而开展的,或者说为了满足体系服务的需求。因此,系统服务层是体系服务层的执行层。这一层次中具体的项目是行为主体,负责通过对给定人力与技术资源的组合实现对多系统服务的支持,而实施的效果则是通过对这一层次执行体系使命的好坏程度来测度。

(4)系统行为层

系统行为层位于体系层次中的第四层,如果说体系服务层和系统服务层主要关注的是体系的运行能力,那么这一层次侧重的则是系统的功能能力。这一层次的行为主体是项目的管理者,由他们操作由给定人力与技术资源构建起来的系统,以提供支持产品,实施的效果则通过系统性能测定,以及系统执行其需要的系统行为的好坏程度来测度。这一个层次是整个体系的微观层次,属于具体行为层。

以上是对体系组成及实施内容的笼统分析。作为体系的一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划分同样也可据此进行。科学正确地划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主要层次与结构,是本书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后期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基础与保证。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目标,以始终坚持传承和保护可移动文化遗产为主,这是全人类永远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技术、管理、标准、法律法规、制度以及人、财、物、信息等的支持六个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这六个方面正好构成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六个子体系,围绕着六个子体系,每个体系又可进一步分解成多个系统和要素,其层次结构见图2-5。这些系统和要素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这些可操作层次的执行,就可以完成各个子系统或子体系的功能,进而实现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目标。

关于各个子体系建设的内容以及在整个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位置将在本书中做简要概述。

(1)法律法规子体系

图2-5 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主要层次结构图

法律法规体系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运行的坚实保障,是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上升为法律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管理。因此,法律法规子体系建设也将成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行的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法按照适用范围主要分为国家法和国内法,构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仅需要实现各国法律与国际法的有效对接,而且还需要健全各国的可移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同时,制定一部包括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意义的国际法,从技术、管理、教育、培训、合作等方面实行总体规定。

(2)技术子体系

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技术性保护一直是长期延续的传统,也是最富特色的部分。在长期的保护实践中,人们逐步摸索和积累出了很多优秀的保护技术和方法,并取得良好成效。但是,随着可移动文化遗产保存环境的变化发展,研究和创新先进的保护技术与方法将成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首要工作,为此需要首先构建其技术子体系。在这一子体系中,如何在现有科学保护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与可移动文化遗产(整体、部分和个体)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从而及时对可移动文化遗产进行预警和干预,使可移动文化遗产维持在健康的状态是建设的主要目的与原则。具体来说,在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先进的预防技术、治理技术和修复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做好前端控制技术、整体预防技术、部分与个体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革新,使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成为贯穿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始终、环环相扣的动态性技术。

(3)管理子体系

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管理性保护是与技术性保护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综观传统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人们对管理性保护的关注与重视要明显弱于技术性保护,为此本书特意将管理子体系作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第二子体系,旨在突出强调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管理对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日常管理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直接的关联,可移动文化遗产保管环境的质量、可移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流程的操作以及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展示等都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鉴于突发性事件可能对可移动文化遗产造成的意想不到的危害,还在此子体系中加入了应急管理系统,通过强化事前预防、事发预防、事后处置、善后管理来进一步做好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有效防护。

(4)标准子体系

标准是行为的指导与规范,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工作中,标准体系的制定同样也是重要内容。目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主要分为国际标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标准以及国内标准三大类,各类标准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又可进一步加以划分。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滞后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发展的需要,且在标准的内容覆盖面上也呈现着不全面、不均衡的现象。为此,需要从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基础标准、工作标准、产品标准,以及安全、卫生等标准的建设方面强化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标准体系建设,这将成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5)制度子体系

对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政策的支持以及法律法规的支持都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最终的目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相应的运行机制,即制度子体系,这也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其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在规范业务流程、规范保护行为、保障战略实现、提升组织执行力的过程中,将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制度的长效机制中,不断实现制度的创新与共计,推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发展。

(6)支持子体系

为确保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有机运行和发展,还需要在上述五个子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人力与财务等方面的保障建设,这是保证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从构成上看,信息支持体系、人才支持体系和财政支持体系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支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渠道,有助于成果的共享,技术的推介和保护策略的引进;家库的建设、人才的引进,可以为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而国际组织、国家政府、行业及其企业资金上的支持与援助,则是推动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后盾。

以上是对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简要阐述,由此构成了本书写作的主体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涉及各个方面,并非以上六个方面所能完全统领,并且限于篇幅,本书无法一一深入展开,这将是今后研究需要加强的内容。此外,为了表述方便,在下列行文中,仍将各种子体系简称为体系。

【注释】

[1]于江生.语义学、哲学数学[EB/OL].[2011-02-20].http://icl.pku.edu.cn/yujs/papers/html/concept.htm.

[2]关于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第2议定书生效[EB/OL].[2011-02-03].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hasp?newsID=1259.

[3]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法规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6.

[4]陈淳.文物学、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M]//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8.

[5]杨志刚.试谈“遗产”概念及相关观念的变化[M]//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4.

[6]杨志刚.试谈“遗产”概念及相关观念的变化[M]//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3.

[7]除非特别注明,笔者仍采用与档案、图书平行的,传统的、狭义的文物概念,即“古董”“古玩”(闻泽.保护世界遗产:思想和行动[M]//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一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241),或者“古代遗存即文化遗迹和文化遗物”(李晓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概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

[8]Protec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 Act 1986[EB/OL].[2011-10-17].http://www.deh.gov.au/heritage/movable/.

[9]Heritage for a Culture of Peace[EB/OL].[2011-10-01].http://fmacu.wfuca.free.fr/cultrure_peace.html.

[10]Protec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Property[EB/OL].[2011-03-09].http://www.icomos.org/unesco/movable78.html.

[11]Tasmanian Heritage Council.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 Discussion Paper[EB/OL].[2011-08-09].http://www.tasheritage.tas.gov.au/Movable_Cultural_Heritage_Disscusion.pdf.

[12]Walta Information Center[EB/OL].[2011-02-24].http://www.telecom.net.et/^walta/profile/articles/sp_report3.html.

[13]蔡达峰.“世界遗产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M]//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78-79.(www.daowen.com)

[14]UniversitéParis 1-MST de Conservation et de Restauration des Biens Culturels.Introductionàla Conservation-restauratin des biens Culturels[M].Paris:1997:2.

[15]Sancti Spiritus Cultural Heritage[EB/OL].[2011-03-06].http://www.escambray.islagrande.cu/Eng/Heritage/Default.htm.

[16]章建刚.遗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理想模式[EB/OL].[2011-09-20].http://www.cass.net.cn/chinese/s14_zxs/facu/zhangjiangang/07.htm.

[17]ABS[EB/OL].[2011-02-09].http://www.abs.gov.au/Ausstats/abs@.nsf/0/.

[18]Heritage Collections Committee of the Cultural Ministers Council.National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Policy for Movable Cultural Heritage[EB/OL].[2011-05-11].http://www.nla.gov.au/preserve/cult.html.

[19]20世纪后,博物馆类型多样化,除了上述列举类型外,还有自然历史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水族馆、地质博物馆、园林博物馆等。这些新型的博物馆,按照Patrick J.Boylan的说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Patrick J.Boylan.Heritage and Cultural Policy:The Role of Museums[EB/OL].[2011-08-12].http://www.city.ac/uk/artspol/world-comm.html)。它们并非可移动文化遗产收藏机构,往往是可移动自然遗产的收藏机构。

[20]苏东海.苏东海论文选——博物馆的沉思[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22.

[21]Jan Partridge.Local(or Community)History in Australia:Supporting Cultural Heritage[EB/OL].[2011-07-04].http://www.ifla.org/IV/ifla65/papers/157-91e.htm.

[22]徐嵩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经营制度应解决四个问题[EB/OL].[2011-02-12].http://www.cnwh.org/articles/index_4.htm.

[23]Ségolène Bergeon,Georges Brunel,Élisabeth Mognetti.La Conservation-Restauration en France[M].Paris:Palais des congrès,1999:4.

[24]Conservation[EB/OL].[2011-09-12].http://sul3.stanford.edu:10001/cgi-bin/nph-glossary?keywords_used=conservation&hostname=localhost&port=0&database=/waiscool/privatesrc/glossary&docid=4927%205128%20/waiscool/H/doc/lex/glossary/gwin.glossary&type=TEXT&headline=conservation.

[25]Recomme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Movable Cultural Property[EB/OL].[2011-01-14].http://www.icomos.org/unesco/moveable78.html.

[26]CODE OF ETHICS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and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Conservators[EB/OL].[2011-08-09].http://www.capc-acrp.ca/code% 20of% 20ethics% 20and%20glossary.htm.

[27]Heritage and Cultural Tourism-Heritage for a Culture of Peace[EB/OL].[2011-08-09].http://www.culturalencounters.com.au/essay_1.hmt.

[28]AIC Definitions of Conservation Terminology[EB/OL].[2011-06-05].http://www.colorado.gov/dpa/doit/archives/cpa/articles/general/aic.htm.

[29]The Textile Conservation Center[EB/OL].[2011-05-12].http://www.wsa.soton.ac.uk/tcc/conservservice.htm.

[30]Restoration,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gyptian Cultural Heritage[EB/OL].[2011-09-07].http://www.cultnat.org/download/Pdfs/part_4/10-Rest.Pres.Cons.% 20of% 20Egypt %20Cult.pdf.

[31]John N.Depew,C.Lee Jones.A Library,Media and Archival Preservation Glossary[M].Oxford:ABC-CLIO Inc.,1992:49.

[32]Gaêl De Guichen.Preventive Conservation:A Mere Fad or Far-reaching Change?[J].Museum International,1999,51(1):4.

[33]Stan Lester.Becoming a Profession:Conservation in the UK[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2002,23(1):87.

[34]庄兴业.文物保存概论[EB/OL].[2011-09-06].http://www.chc.yuntech.edu.tw/essay/000159.html(2011.11.2).

[35]却咏梅.世界遗产,从我们手中传承——访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EB/OL].[2011-12-23].http://www.jyb.com.cn/gb/2011/06/04/zy/8-zb/1.htm.

[36]Gaêl De Guichen.Preventive Conservation:A Mere Fad or Far-reaching Change?[J].Museum International,1999,51(1):4.

[37]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70.

[38]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J]//毛泽东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9.

[39]Berry B.J.L.Cities as Systems within Systems of Cities[C].Papers of Regional Sciences Association,1964(13):147-163.

[40]Manthorpe J.R.The Emerging Joint System-of-Systems:A Systems Engineering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APL[J].John Hopkins APL Technical Digest,Vol.17,No.3,1996:305-310.

[41]Pei R.S.Systems-of-Systems Integration(SoSI)a Smart Way of Acquiring Army C4I2WS Systems[C].Proceedings of the Summer Compu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2000):574-579.

[42]Army Software Blocking Policy(Version 11.4E)[C].September 2001.

[43]Daniel De Laurentis,Donald Fry,Oleg Sindiy,Sricharan Ayyalasomayajula.Modeling Framework and Lexicon for System-of-Systems Problems[C].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Systems and Humans,2006-paper in Submission Process.

[44]Kotov V.Systems-of-Systems as Communicating Structures[C].Hewlett Packard Computer Systems Laboratory Paper HPL-97-124,1997:1-15.

[45]Delaurentis D.Understanding Transportation as a System-of-Systems Design Problem[C].43rd AIAA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Reno,Nevada,Jan.10-13,2005:AIAA-2005-0123.

[46]Keating C.et al,Systems of Systems Engineering[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Vol 15,No.2,2003:32-41.

[47]Maier M.W.Architecting Principles for Systems-of-Systems[J].System Engineering,1998,1(4):267-284.

[48]阳东升,张维明,刘忠,黄金才.信息时代的体系——概念与定义[J].国防科技,2009(03):21.

[49]阳东升,张维明,刘忠,黄金才.信息时代的体系——概念与定义[J].国防科技,2009(03):19.

[50]上海师范大学,等.辞海(语词部分)(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0.

[51]体系_百度百科[EB/OL].[2011-10-22].http://baike.baidu.com/view/390091.htm.

[52]阳东升,张维明,刘忠,黄金才.信息时代的体系——概念与定义[J].国防科技,2009(03):23.

[53]William J.R.,Reckmeyer J.Systems-of-Systems Approaches in the U.S.Department of Defense[C].lstannual System of Systems Engineer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Johnstown,PA,June 13-14,2005.

[54]肖艳玲.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0.

[55]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定律[EB/OL].[2011-05-27].http://cn.androidzoom.com/android_applications/business/100_vafy.html.

[56]体系_百度百科[EB/OL].[2011-10-22].http://baike.baidu.com/view/390091.htm.

[57]阳东升,张维明,刘忠,黄金才.信息时代的体系——概念与定义[J].国防科技,2009:24.

[58]阳东升,张维明,刘忠,黄金才.信息时代的体系——概念与定义[J].国防科技,2009: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