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荒凉的生命悲感:老舍笔下的祥子命运的悲剧

荒凉的生命悲感:老舍笔下的祥子命运的悲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读老舍的作品,我既感动于他对笔下人物的热爱之情,也震慑于他那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他为祥子的勤勉节俭自豪,也为祥子的淳朴忠厚感到骄傲。他让心爱的祥子最终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痛心地告诉读者,这不是祥子自己的过错,而是不公平的社会没有给祥子生路。他代祥子向社会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凡贴着老舍的心而生长出来的小说人物,他总是无奈地认定着他们无地生存的命运。

老舍的作品,我既感动于他对笔下人物的热爱之情,也震慑于他那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他是那么喜欢自己创作的洋车夫祥子,叙述起祥子的故事,他就像一个慈爱的父亲在向左邻右舍絮叨独子的种种行状。他为祥子的勤勉节俭自豪,也为祥子的淳朴忠厚感到骄傲。但是,老舍的故事走向从来都不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而总是好人没有善终。他最痛恨的就是大众文化光明尾巴”中的精神麻醉。他让心爱的祥子最终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他痛心地告诉读者,这不是祥子自己的过错,而是不公平的社会没有给祥子生路。“坏嘎嘎是好人削成的。”他代祥子向社会发出了沉痛的控诉。凡贴着老舍的心而生长出来的小说人物,他总是无奈地认定着他们无地生存的命运。《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月牙儿》中的母女俩除了卖淫没有别的生存之路,《茶馆》中的王利发在绝望中上吊自尽。是多么沉重的生命悲感,才能营造出这一系列荒凉的 景象?!

这种骨子里的荒凉感来自何处?是投射了早年父亡家贫的困窘生活印迹,还是感应了旗人在清末历史剧变中的悲剧命运,抑或是体验了中华民族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遭强权践凌的耻辱?或者说,只是基于天赋的个性气质?也许准确的判断应该是来自这四种因素的合力。(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