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清明时节缅怀老舍先生,走进老舍纪念馆

清明时节缅怀老舍先生,走进老舍纪念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4年,老舍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同时也是老舍纪念馆建馆开放20周年。值此清明时节之际,沉痛悼念和缅怀人民的艺术家、一代文人。清明时节,我来到了位于东城区灯市西口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人民艺术家”。最后我在游客留言中这样写道:“清明时节,走进老舍纪念馆,是对老艺术家的怀念之情,在我的心中老舍永远是个人民艺术家。缅怀老舍先生,并向老舍先生致敬!”

清明时节缅怀老舍先生,走进老舍纪念馆

崔淑芬

老舍故居坐落于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是老舍先生1950—1966年在京时的住所。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师、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讲学,1949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联主席等职务。各类作品很多,其中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巨著。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84年,老舍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50年初,老舍先生由美国归国。一家人团聚之后,老舍先生想购置一个安静的小院,好便于自己写作。同年4月份,购置了东城区迺兹府丰盛胡同10号(现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一座普通院落,一家人在此定居。老舍先生在这个小院中生活了16年,写下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所有作品。这个小院门开在东南角,一进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南侧两间平房,西面和北面各有一道门通向两个院子。正面的院子是院落的主体,院子里两棵柿子树是老舍夫妇刚搬进来的时候种的,每到秋天,红红的柿子缀满枝头,老舍夫人因此将这个院子命名为“丹柿小院”。院子正面三间正房是客厅,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东面三间房是厨房和餐厅,西面三间房是三个女儿的卧室。南面的院子比较小,是老舍儿子舒乙的住房。在这个普通的小院里,老舍写下了许多为人民所喜爱和传诵的作品,接待了许多他的朋友。现在这个院子成为老舍纪念馆,向大家展示着这位人民艺术家的一生。通过大量珍贵的照片、手稿,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出生在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他爱写作,爱观察,用小人物、小场景和写实的方法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带有浓郁的老北京生活气息,令人过目不忘。老舍生在大杂院,长在大杂院,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工人、小商贩等劳苦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着纯纯的北京“味儿”,更属于那些平凡却又传奇的北京人以及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这一古老城市的人们。老舍是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他是名人,但又是与老百姓息息相通,同呼吸共命运的普通人。其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和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当今社会里,更显伟大。他的作品曾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起到过非常大的作用,在我们的心中,他的作品是永远闪光和不朽的。(www.daowen.com)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同时也是老舍纪念馆建馆开放20周年。值此清明时节之际,沉痛悼念和缅怀人民的艺术家、一代文人。老舍离去50多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他的作品及人格魅力,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明时节,我来到了位于东城区灯市西口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人民艺术家”。2018年3月31日早晨九点钟,当我来到丹柿小院中时,正好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上实践课,她一边讲课,一边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们都能认真地回答,可想而知,老舍先生的影响力极大。我紧随其后,一边看着展览,一边听着讲课,真的是受到一次教育,心灵得到净化。在三个展厅中,我仔细地看了每一处地方后来到了老舍先生生前住过的房间,布局非常简单。走出来的时候,再回望那棵柿子树、鱼缸、铜像以及夫人写的“多”“福”组成的大“福”字,我的眼中充满了泪花,我默默地对那宁静的一切深深地鞠了一躬。最后我在游客留言中这样写道:“清明时节,走进老舍纪念馆,是对老艺术家的怀念之情,在我的心中老舍永远是个人民艺术家。缅怀老舍先生,并向老舍先生致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