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许多年的回忆——老舍故居里的日子

许多年的回忆——老舍故居里的日子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佳敏许多年以后,面对着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一定会回想起,在老舍纪念馆做志愿者时那些周三的下午。开始自己创业后,因为时间自由,很想去实现自己当志愿者的想法,又因为很喜欢老舍先生的文字,于是在2012年4月的某一天拨通了老舍纪念馆的电话,接下来很顺利地开始了我为期半年的志愿者生涯。倘若老舍先生在旁边听见了,估计也会乐的,这样的人他一定是见过的,只是没想到后来离他那么近。

许多年的回忆——老舍故居里的日子

孙佳敏

许多年以后,面对着老舍先生的作品,我一定会回想起,在老舍纪念馆志愿者时那些周三的下午。

开始自己创业后,因为时间自由,很想去实现自己当志愿者的想法,又因为很喜欢老舍先生的文字,于是在2012年4月的某一天拨通了老舍纪念馆的电话,接下来很顺利地开始了我为期半年的志愿者生涯。说到做纪念馆的志愿者,无非是从熟悉展厅的内容到熟悉先生的作品和大事年表,引导游客,及时讲解,工作枯燥又充满了乐趣。因为院落本身不大,展厅也够小巧,大部分游客都是走马观花20分钟内浏览完毕,然后走人。遇到喜爱聊天的游客会简单聊一下,不过内容都在工作的范围之内,偶尔有游客参观完展厅后会在院子里驻足照相,所以我对游客的印象不是很深,倒是对这个院落里的几个常驻工作人员印象深刻。

看门的两位大爷,年龄相仿。第一位不苟言笑,你坐下来与他聊天,他必先盘根问底,然后开始考你,比如“老舍先生的哪部作品使他开始了真正的创作生涯?”第一次被问到,我紧张了很久,看见他不屑地告诉你正确答案时,只有唯唯诺诺地点头,从此那个答案就永久地放在心里了。第二位大爷让人一见就极其放松,什么都不问,先介绍院落门口摆放的书,和一些仿制的字画,讲得头头是道,甚至有点“人来疯”,赶上有一次记者来采访,索性开始了表演,把老舍先生的故事在那个大大的福字面前表演得活灵活现,夸张的动作瞬时吸引了很多游客,人越多,他越来劲,演到最后把自己都感动得不得了。现在想到那个场景,依然觉得又是滑稽又是感动,不论他演的那个内容是否准确,光这一份热情都足以让人在这个院子里感到温暖。

老舍纪念馆供图(www.daowen.com)

院落里还有位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的阿姨,待人极其热情,逢人就聊几句,就连夸人都能夸到让你不好意思,不管是新来的游客还是长久在这里的志愿者。“我们是最漂亮的”,只这一句就让人坐立不安了。倘若老舍先生在旁边听见了,估计也会乐的,这样的人他一定是见过的,只是没想到后来离他那么近。

时间久了,就和这几位熟悉了起来,游客不多时,就坐在门房里聊会儿天,没的聊了,就去院子里的长椅上安静地坐会儿,看看日渐结出果实的柿子树和注满了水的鱼缸,或者到展厅里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先生的作品和生平。后来因为工作缘故,那年十一假期之后,我也就结束了在丹柿小院的志愿者生涯。来年再带朋友去时,门房里的两位大爷因为到了年龄已经换人了,打扫卫生的阿姨还在,只是她越发忙了,夸人还是那个劲儿,让人想靠近她又有点害怕。

那时每次去小院,心里都是满满的盼望,像小时候盼望一块糖一样,我把每次去都当作是给自己忙乱的工作放半天假,去的路上整理整理工作思路,然后就是一下午的放松与自在。尤其是赶上下过雨之后,院子里的空气特别好,单单站在小院里都是一种特别大的享受。那个时候内心平静而满足,那样的感受,在今天这个钢筋水泥拥堵不堪的四九城里,特别 难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