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其虚构性

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其虚构性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寓言故事以动物为人物形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结构故事,这无疑是寓言虚构特征的直接表征。因此,阅读寓言必须注意故事的虚构性。一些熟悉的寓言故事常以如楚国人、宋国人等作为主要人物形象展开故事,例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都不能当历史故事来读,那只是作者为了阐述道理或教训的方便所假托的。每则寓言故事,都是一个喻体,而其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因此,寓言中的夸张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

寓言故事的特点及其虚构性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故事内容一般简洁而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是叙事性文学中篇幅最简短的一种,往往是从生活或自然之中截取一个精彩片段加以呈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结合学情,选编的都是篇幅简短、结构简单的作品,短的几十字,长的不过数百字。例如,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守株待兔》一文:“宋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事起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仅有三十多个字。

2.寓言大多表现概括的主题

寓言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题材大多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也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有的主题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例如,《南辕北辙》的最后一段中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寓言假托故事寄以寓意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寄寓深刻的哲理,诸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第二,寄寓鲜明的教训,诸如《农夫和蛇》《刻舟求剑》。

有的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诸如《坐井观天》;也有的从正面经验出发启示人们,诸如《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3.单一的虚构故事

寓言故事一般没有比较深刻的背景交代,几乎没有铺垫性的环境描写,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不少寓言故事以动物为人物形象,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结构故事,这无疑是寓言虚构特征的直接表征。有时,同一种动物在同一位作家笔下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的性格或言行特征,不同动物也可能被赋予差不多的思想性格。因此,阅读寓言必须注意故事的虚构性。一些熟悉的寓言故事常以如楚国人、宋国人等作为主要人物形象展开故事,例如,《揠苗助长》中的宋人,都不能当历史故事来读,那只是作者为了阐述道理或教训的方便所假托的。(www.daowen.com)

4.多样的创作形式

寓言的写作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散文体,比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寓言两则》,即《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也可以是诗歌体,比如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池子与河流》。常用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四种。

(1)比喻。每则寓言故事,都是一个喻体,而其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尾贯穿在寓言中。

(2)拟人。寓言里的拟人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训诫之意就可以了。因此,只需对所拟对象做大致的描写,不必过多地考虑物性,也不必过多地考虑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在生活中的真实关系。

(3)夸张。寓言中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把哲理、教训、讽刺放大,以便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寓言中的夸张有时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

(4)对比。通过此事物和彼事物的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好对比坏,善对比恶,大对比小,高对比低,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