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化诗音画综合设计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化诗音画综合设计策略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即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理想和未来的畅想?在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用起眼、耳、鼻、舌、身去演一演、唱一唱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例如,李白《望天门山》是一首画面简洁、空间感较强的七言绝句。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化诗音画综合设计策略

优秀的文学作品正如一段优美的旋律,抒写着人生的乐章。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即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至小学六年级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来的人教版多出55篇,增幅达80%。古诗文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但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理想和未来的畅想?针对学生想象力丰富、活泼大胆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画、读、想、诵”中陶冶情操,并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1.读一读,读出浓浓的诗意美

好文章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诗意,作家用他手中的笔,勾画出人间美丽的画面,歌颂真善美。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反复的朗读是枯燥的,根本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诗,师生对读、肢体语言辅助读都是比较好的方法。例如,清代诗人高鼎的七言绝句《村居》(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先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描绘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这里教师可以跟学生一问一答,自然诵读;接着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教师播放春日美景的视频做背景,与学生一起读,效果会比较好。通过节奏朗读,想象美好的乡村景象,体会美好的生活

2.唱一唱,吟唱文章的音乐

为了很好地感受作家的情感,诵读和吟唱是比较好的方法。像儿歌、童谣这种颇有韵律的文学作品,诵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更能够通过语音体会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在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动用起眼、耳、鼻、舌、身去演一演、唱一唱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时,教师先选择配乐吟诵,跟随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的美的景象、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接着,教师在音乐声中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最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加入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就是强调反复吟诵的效果。

3.想一想,想象画面的美(www.daowen.com)

各种艺术对作品的意境塑造及想象空间的展开,都有着相同的要求。例如,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以流动的旋律架构特定的曲式结构,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中呈现。在文学艺术中,也存在着时间性。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作品的客观表达方式唤起了我们对作品意境的想象,我们进入一个由作者构建而成、由自己去体会的巨大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刻的情感体验。

4.画一画,画出空间感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把二者揉在一起可使人们从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自古以来,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和画是和谐的统一体。如果能把诗中的语言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展现在学生面前,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那么给学生的感觉将是生动直观的。

例如,李白《望天门山》(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是一首画面简洁、空间感较强的七言绝句。从字面上理解诗句的含义不是很难,这首诗歌的理解难点是空间方位问题,当时诗人乘船从西往东,为何诗歌最后一句是“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师通过反复朗读进行引导,再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图画,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5.演一演,体会作者的感受

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途上,文学开启了人们对美好的追寻、对爱情的神往、对真理的探索、对智慧的渴求、对理想的渴望。中华经典诗词是德育的源头活水,它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艺术化,以诗词曲赋的形式记录下来,其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教育的内容。生活处处有诗意,例如,《搭石》一课中,“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演一演,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又如,著名散文朱自清写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启示每个人要学会珍惜时光,教师可以设计情节,让学生跟着课文一起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