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的诗情画意特点优化展现

小学语文课文的诗情画意特点优化展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了诗词之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多以讴歌真善美为主题,正如每一册教材的封面,都是一种有温度的橙红色,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一幅意境幽远的绘画上,题上一首小诗,再加上几枚朱印,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可谓珠联璧合,构成艺术史上的独特样式。

小学语文课文的诗情画意特点优化展现

1.诗意语文

一般来说,将诗歌和语文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教材里选入了大量的诗歌,既有古诗词现代诗,又有大量的儿歌。其简短的诗句和明朗的节奏可以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诗意中,体验人生,体验生活。除了诗词之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多以讴歌真善美为主题,正如每一册教材的封面,都是一种有温度的橙红色,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些课文都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理想的追逐,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否定。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阳货》中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不仅可以用于政治活动,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论语·季氏篇》中孔子与儿子孔鲤有一段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历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诗教。以诗育人,对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2.音律语文

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不同,音乐、舞蹈属于造型艺术,以音响或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表情来塑造艺术形象。音乐作为抽象性的艺术,是演奏给人听的,也可令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这是一幅用音符当色彩、旋律作线条所绘出的只能用听觉去观看的心灵之画。(www.daowen.com)

音乐用旋律的高低起伏、音响的强弱来表现情感的起落。人生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总会有高亢与低沉的旋律,而这些旋律正如乐章中的插曲,或是几个跳跃的音符,随着乐曲的展开、呈现和深入,表达感情的起伏波动,给作品注入灵魂,表现出丰厚而深刻的内涵。文学也能展现作家喜怒哀乐的感情变化,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小说中的一段叙述和描写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程度的感情,诗歌中的每一句都是感情的抒发。感情的抒发直接跟节奏连在一起,通过节奏来表现作家内心的情感波动。节奏感可以带给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音乐般的美感,如:诗人表现平和细腻的感情时,采用比较舒缓的节奏;诗人表现奔放激昂的感情时,采用比较急促的节奏;诗人表现大起大落的感情时,则采用急缓相间、转换跳荡的节奏。

3.画感语文

文学以语言符号描写世界,作用于人的想象,是语言的艺术。绘画、雕塑则用木、石、线条、色彩等物质材料和艺术手段,塑造出在空间中可以直接感触的艺术形象。由此构成二者的区别:绘画用的是“自然符号”,即形体和颜色,文学用的是“思想符号”,即语言。尽管如此,二者也有很紧密的联系。

中西方很早就认识到诗画有着密切关系。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过:“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评论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说诗中有如画般的优美鲜明的形象;所谓“画中有诗”,是说画中富有诗意,韵味无穷。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在一幅意境幽远的绘画上,题上一首小诗,再加上几枚朱印,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可谓珠联璧合,构成艺术史上的独特样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