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角色扮演活动及案例展示

小学语文课堂角色扮演活动及案例展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关注角色对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角色扮演者只需做动作配合其语言表达,其他学生朗读除了角色语言之外的句子。活动开始,四个角色扮演者依次上台表演。(二)案例展示二1.课文呈现小说节选《少年闰土》。这少年便是闰土。

(一)案例展示一

1.课文呈现

小蝌蚪找妈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2.课文解读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它们要寻找自己的妈妈,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它们将鲤鱼、乌龟误认为自己妈妈,最后在鲤鱼、乌龟的提示下,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也从蝌蚪变成了青蛙。

3.设计要点

这篇童话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内容都适合设计成课堂角色扮演活动。文中有两处肖像刻画也可以作为活动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全班活动或者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4.设计方案

活动一:读一读,画一画。课文有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四个角色,重点描写了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先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用了什么词语展开刻画,然后画一画,再互相分享画作。例如,青蛙妈妈的描写:“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作者抓住颜色“碧绿”“雪白”,抓住脑袋、眼睛“大”来刻画青蛙的外形,运用四个动词“蹲、披、露、鼓”逼真地表现了青蛙的神态。

活动二:抓动词,演一演。文中“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其中,“蹬”“跳”“蹦”三个字极富动态,准确地捕捉了青蛙的动作。先谈谈这些动词运用的妙处,再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通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三:抓人物语言,展开角色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关注角色对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2)招募角色扮演者(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配角色,让他们分别熟悉自己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做好准备。角色扮演者只需做动作配合其语言表达,其他学生朗读除了角色语言之外的句子

(3)教师适当提出关于角色语言的个性化要求,营造氛围。

(4)活动开始,四个角色扮演者依次上台(或者分组合作)表演。

(5)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二)案例展示二

1.课文呈现

小说节选《少年闰土》(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年;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www.daowen.com)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课文解读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怀念之情。课文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3.设计要点

课文有两处人物肖像描写,并且重点描写了“我”与“闰土”的对话,可以开展角色对话活动。

4.设计方案

活动一:读一读,画一画。课文开头一段的环境描写“看瓜刺猹”突出了少年闰土勇敢的形象,可以开展绘画、动作扮演活动。文中还有一处人物肖像描写,“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以用简笔画勾勒出大致的形象。

活动二:抓准人物的语言,注意文中的几次对话。

(1)教师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课文,概括出对话的主要内容,重点关注角色对话时的语气和神态。

(2)招募角色扮演者(“我”和闰土),分配角色,让他们分别熟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做好表演前的准备工作。角色扮演者需要做动作配合人物的语言表达,其他学生读背景文字。

(3)教师适当提出关于角色语言的个性化要求,营造氛围。

(4)活动开始,四个角色扮演者依次上台(或者分组合作)表演。

(5)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