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总结方式及优化

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总结方式及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课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诸如猜字谜、“找朋友”“大风刮来了”等识字游戏。课堂总结也是一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诸如“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拔萝卜”等。

小学语文课堂常用的总结方式及优化

课堂总结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出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所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后续学习新知识做铺垫。总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1.趣味式

小学生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思维活跃,爱热闹,好奇心重。教师可以设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形式,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让学生看录像、听儿歌等方式来做课堂收尾,帮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

以识字课为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识字课安排在一年级和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诸如猜字谜、“找朋友”“大风刮来了”等识字游戏。课堂总结也是一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诸如“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拔萝卜”等。例如,“找朋友”游戏,教师可以把一个合体字拆开,写在两张小卡片上,让学生组合成所学的字,巩固其所学的生字,寓教于乐。

2.启发式

启发式一般用在讲读前。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建立一个民主的课堂,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收尾时用启发式总结,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做结课,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特别需要以现有经验作为支柱,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让他们的思维从已知顺利地通向未知。

例如,寓言《守株待兔》(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和《揠苗助长》(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了解其寓意,总结时应该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则寓言都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思考?在生活中,我们犯过类似的错误吗?请同学们思考。

又如,名人故事《朱德的扁担》(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总结时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根普通的扁担,但仅仅是一根普通的扁担吗?在这根扁担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3.概括式

概括式总结是教师课堂中采用率高、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一节课结束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这样做,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动力。

例如,《将相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廉颇不服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了国家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两个人为了国家抛却前嫌,共同辅佐赵王。课堂的结尾可以这样设计:

师:同学们,这则故事我们认识了两位历史人物,感触很多吧!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与“渑池会面”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产生嫌隙,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终使两人和好如初。课文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的形象。当然,他们和好还有更深的原因,那就是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都以国家利益为重。

概括式总结的方法包括段意归并法、课题扩展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语句链接法等。不同的文体类型,文章要素也不同。例如,叙事类课文,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因此,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例如,《海上日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是巴金的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写“我”经常早起去看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薄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海上日出奇观的几种不同的景象,展现出了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文章紧扣“谁,在哪里,做什么,看见什么,按什么顺序来写,表达了什么感情”来组织文字。

概括以原文的语言材料为基础,但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语句,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机械的摘录,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提炼、整理,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而精练地表达出来。目前,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尽如人意,他们在概括时存在以下问题:抓不住关键信息,只摘引原文语句不加以归纳;概括不够深入,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无法整体驾驭文章,只能概括部分材料;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进一步分析并找出文段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4.悬念式(www.daowen.com)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做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这种悬念式的总结一般放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意,令学生课下情不自禁地去探求、去寻找答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去年的树》(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悬念总结:小鸟找它的好朋友,从冬天到春天,从山谷飞到村里,最后对着灯火唱着去年的歌,然后飞走了。同学们,它唱了什么歌,又飞向哪里了呢?

又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悬念总结: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长啊长,越来越长,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晒小鸟的尿布,它看中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了吗?还有谁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感兴趣呢?

再如,《搭船的鸟》(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悬念总结:美丽可爱的小鸟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了肚子,它饱了吗?还继续捕鱼吗?

5.谈话式

这是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教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这种方法突出了学生的地位,尤其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先由每个学生自己出声小结,教师指定某个学生起立作答,要求学生说明本堂课学到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来说难点是什么、与旧知识有何联系等。教师给予更正、解释,并提出要求。这种总结法把教师单人做总结变成了课堂上人人做总结,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是著名科学家刘忠范写的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改善我们的生活、医疗制药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及其在应用上的美好前景。因为纳米技术已经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所以总结时可以师生对话,共同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一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习这篇科普课文,我们了解了哪些知识?作者用什么方法给我们做了说明介绍?”

6.梳理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多数教师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当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总结,一般用时3—5分钟。教师可以借助板书,可以使用课件,也可以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列出主要内容。

例如,《司马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孩子掉进一口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缸,救了那个孩子的故事。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做主题式归纳:“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砸缸救一位小朋友的事,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的事情,不能慌张,要沉着、勇敢地想办法,这样才能处理好已经发生的事情。”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己做出总结,把师生的“双主”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7.拓展延伸式

这种总结方式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选择拓展延伸式结尾:“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对时间、对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你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编成一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送给自己或者你的同学呢?”教师通过让学生写座右铭的形式把课文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

8.习题训练式

这种总结方式是采用一定数量的填空题、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以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性训练。课堂总结的方法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采用不同的总结方法。

例如,《观潮》一文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课文以写景为主,文中运用了很多优美、恰当的词语,所以结尾的总结我们可以选择习题训练式:“同学们,这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使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让我们完成下面的填空来结束今天的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