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教师朗读技能的方法

提高教师朗读技能的方法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朗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重视朗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二)提高朗读的技能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学习语言的方法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因此,教师一定要苦练朗读基本功。

提高教师朗读技能的方法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的,所以教师要重视自身朗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重视朗读习惯和兴趣的培养。

(一)掌握朗读的方法

1.停顿

停顿是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的目的:一是朗读者在朗读时生理上的需要,二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三是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需要,四是给听者一个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的含义。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1)生理停顿。生理停顿是朗读者根据气息的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做一个短暂的停歇。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要割裂语法结构。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中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表现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的用法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3)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做停顿的地方做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做了较大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的含义来安排的。

2.重音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需要强调某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朗读中的这种做法通常叫作“重音”或“重读”。如:

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我请你跳舞。

诚心邀请,给面子吧:我请你跳舞。

请的是你不是别人:我请你跳舞。

请你跳舞不是唱歌:我请你跳舞。

按照要求,上述句子的朗读重音分别为“我”“请”“你”“跳舞”。根据重音的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性的重音:重读关联词。如:

小红既喜欢唱歌,又喜欢跳舞。

(2)对比性的重音:重读对比的内容。如: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3)排比性的重音:重读排比的关键词。如:

信仰是石,擦起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亮希望之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4)转折性的重音:重读转折性关联词。如:

今天我想去公园玩,但是马上就要下雨了。

(5)呼应性的重音:重读问与答。如:

她还有一个美名,叫什么呢?叫小雷锋

(6)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

①比喻:重读比喻性词语。如:

巫峡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②反复:重读反复词。如:

盼望着,盼望着,冬风来了,寒假的脚步近了。

3.语速

语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朗读所能容纳的一定数量的词语。在朗读不同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朗读速度。

(1)“场面”是影响语速的因素之一,不同的场面,语速处理也不一样: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如: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2)“不同的心情”是影响语速的第二个因素,心情不同,语速处理也不一样: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如: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今天,为革命牺牲的同志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3)“不同的谈话方式”是影响语速的第三个因素,辩论、争吵、急呼的谈话方式宜用快读,闲谈、絮语的谈话方式宜用慢读。如:(www.daowen.com)

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早上好,去上班吗?

(4)“不同的叙述方式”是影响语速的第四个因素,抨击、斥责、控诉、雄辩的叙述方式宜用快读,记叙、说明、追忆的叙述方式宜用慢读。如:

违法乱纪的人是不值得被原谅的!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一个湖。

(5)“人物性格”是影响语速的第五个因素,年轻、机警、泼辣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宜用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宜用慢读。如:

小明轻踩着自行车,不禁感叹:“今天天气真好呀!”

老师把试卷放下,说道:“学生的成绩退步了。”

4.句调

为了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了极强的表现力。例如,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如:

谁是班长?——我。(语调平稳,句尾稍抑)

你的电话!——我?(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谁负得了这个责任?——我!(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你来当班长!——我?!(语调曲折)

又如,同样一句话:“他怎么来了?”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语气。

他怎么来了?——柔而扬,表示询问。

他怎么来了?——柔而抑,表示疑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抑,表示责问。

他怎么来了?——刚而扬,表示反问。

在朗读中,需要掌握以下四种基本语调。

(1)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情感的句子适宜用这种语调。如: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升调,语调由低逐渐升高。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如: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你怎么可以这么做?

(3)降调,语调由高逐渐降低,末了的字读音低而短。常用于表示肯定、祈使、允许和感叹的语气。如:

行,你们把这东西拿走吧。

善良在他心中早已泯灭了吧。

(二)提高朗读的技能

朗读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因为学习语言的方法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由于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在朗读中,文章的语言特色通过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能被传达出来了。

1.注重规范性朗读

除了掌握上述朗读方法之外,教师还要练好普通话。朗诵的诀窍就是把汉语拼音掌握好,熟悉发音的器官和位置,了解发音的构造和原理,把声调念好,在训练中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整。朗读中常见的问题有:音读得不标准、平舌和翘舌音不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送气和不送气无差别、四调中第三调读不饱满、轻音和儿化没有体现、轻重音表现不出来。因此,教师一定要苦练朗读基本功。

2.加强诵读能力

朗诵和朗读既有联系又区别。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利用洪亮的嗓音来表达。诵读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要求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一定的理解,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

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注意句子的语气,把握好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情感。例如,《鸟的天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有一段落:“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描写了绿叶的颜色、外形,捕捉了阳光下绿叶的光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一句以抒情句收尾,描写与抒情相结合,表现出榕树的茂盛。因此,只有理解了段落的表达,知道了感情的着落点,朗读时才不会仅限于读得准确,还会抑扬顿挫、绘声绘色,且富于感染力。

3.开展多样的朗读活动,展示自我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朗读活动提升阅读水平,如:定期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建立教师朗读群,朗读作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将朗读作品展示给广大师生;组织各年级组以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定期、定主题组织朗读活动。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栏目办得非常有特色,教师可以多听多读,模仿提升,也可以跟学生共同欣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