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推进的原则优化

小学语文课堂推进的原则优化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合理安排课时,落实教材要求部编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包含五种课型:独立识字课、拼音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语文园地综合课。重点是针对课文而言的,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衔接自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了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学体系特点,课堂教学就应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一)合理安排课时,落实教材要求

部编版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材包含五种课型:独立识字课、拼音课、阅读课(教读课与自读课)、口语交际课、语文园地综合课。尽管每个学校安排有所不同,但是完成的教学任务是一样的。这些课型的安排以教读课为主,一般安排2个课时;自读课以自学为主,一般安排1个课时。口语交际课一般情况下融入教读和自读课堂中,语文园地综合课也是如此。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教师会安排习作课,1—2个课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还建议教师在安排课时过程中可以参考一种“1+N”的教学模式,将课内学习和课外练习相结合。因此,合理推进课堂教学需要对每一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通盘考虑。

(二)以完成教学目标作为推进的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推进

在三个方面中,知识与技能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它是基础和核心,也是其他两个方面发展的依托。知识点和技能点是前后关系,只有先学习了知识,才能灵活运用,进而提升能力。以《妈妈睡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这篇散文为例(表2-1)。三个培养项中第一小点是知识点,第二小点是技能点,只有把第一小点学好了,才能完成第二小点。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的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提升运用能力。

表2-1 课文《妈妈睡了》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推进

过程与方法强调在实践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过程重在“亲历”,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运用一定的方法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还是以《妈妈睡了》为例。在2个课时的授课中,一方面,教师有条不紊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推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学生亲历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这两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表2-2)

表2-2 课文《妈妈睡了》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推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个目标又是如何推进的呢?从前面两个目标的展示中大家可以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知识,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逐步生发情感、逐渐体验情感,并加深对课文所表达情感的理解。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针对课文而言的,难点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轻重有别,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还能合理地平分时间和力度,这是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确定好重点。每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各不相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也不一样。如:生字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依据结构复杂的、笔画易错易混的、读音易错的、字义难理解的内容来确定。阅读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依据单元训练和课后问题来确定。教读课和自读课的重点、难点也不一样,教读课需要精讲精练,由知识讲解到能力训练,由阅读学习到实际运用;自读课则将重点放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习上,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要求。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除了需要随文识字,还要解决生词的认读和书写,课后的练习二给了我们提示: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明亮的眼睛 水汪汪的眼睛 ( )的眼睛(www.daowen.com)

乌黑的头发 波浪似的头发 ( )的头发

主要是形容词(修饰语)的运用,不要求书写,只要求能说出来即可。解决的办法也是有层次的:先把握课文的写法,了解这样写的好处,然后举例,最后进行模仿运用,举一反三,学生对修饰类的词语就能够比较熟练地把握。

其次,对重点内容要精讲多练,多下力量,多用时间。例如,对重点内容变换形式和角度,增加讲练次数,分配更多的时间。又如,教师让学生画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他们花更多时间朗读和感悟,并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主旨、理解段落结构、了解段落内容在文中的作用。

以《匆匆》(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例。当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由这一个句子出发,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品味。

再次,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巧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突破难点。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为例。课文的重点是什么?这篇课文所在的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这次专门安排童话单元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童话故事中奇特的想象,感受童话故事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结合这篇课文,重点就是想象青头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并把线路图画出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不少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十分感兴趣,对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已有初步的感受,对童话这一体裁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因此,在解决课文重点时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讲解情节等环节帮助他们进行合理想象。课文的难点在哪里?自然是把线路理清,青头蟋蟀从牛肚子里进去又出来,经历了哪些环节?该怎样列出来?重点和难点是相伴而来的,需要一步一步去解决,并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衔接自然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了大量阅读、分步习作的教学体系特点,课堂教学就应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推进上,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把握好教学设计各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以《田家四季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为例。教材中识字课的特点就是随文识字,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借助儿歌的优美韵律,引导学生根据时序的更替来观察和了解四季农事活动,并在这样的背景中识字。这篇课文的教学环节设定如下(表2-3):

表2-3 识字课《田家四季歌》教学环节

这样的设计把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做了统筹安排,从整体感知到分节学习,每一课时都安排了随文识字和书写生字,既避免生字太多而堆砌在一起,又能够把第一课时的学法迁移到第二课时,各环节之间关系紧密,有序推进,以便有序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促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过程。教学推进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要发挥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首先,课前精心备课,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上找准情感基调,把握好重点,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古诗时,教师要懂得绝句和律诗各有什么特点,碰上李白诗歌能如数家珍,不将“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说成小船从东边驶来,从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中读懂红军长征中的艰难与不易。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跟以往版本不同的地方不少,诸如增加了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说明类文章,安排了《太阳》与《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三篇习作“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个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阅读说明文、讲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来展开。因此,在阅读此类课文时需要有认真的态度、钻研的精神。

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设置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质疑,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例如,《西门豹治邺》(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动作和神情,之后设疑:西门豹向老大爷提问,一共问了几个问题?这种设置可以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的主体活动顺利展开。

最后,大胆放手,收放自如,尊重个体差异。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时间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求少讲多练,让学生多自学、多读书、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诸如查字典、猜想、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在关键的地方稍加点拨。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尽量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