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语文特级教师,曾任天津市南开小学校长。多年来,靳家彦不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科学化,是“导读式教学”的创立人之一。在课堂教学上,倡导“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以读为本”的导读法,主张“生活—认识—表达”的作文训练程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主要著作有《导读式教学新探》《导读原理与艺术》《导读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导读论》等。
导读式教学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通过扎实有效的系列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导读法”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和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
(一)教学理念
1.整体教育观
语文教育活动应建立纵横联系、上下呼应、前后衔接的整体优化结构,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全面和谐发展;语文教育活动应正确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语文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语文教育活动应该突出语文训练这个重点,把其他教育和训练贯穿在语文训练的过程中,并在语文训练中交融、渗透、综合、发展。
2.学生主体观
“语文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中预习,在精读中领悟,在复读中探索,即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得情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推理: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读书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才能猎取知识、捕捉信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语文导读法正是在这个理念下指导学生读书,这是对学生一生负责、为学生未来着想的表现。
3.综合实践观
小学语文教育是有目的、有对象、有过程、有反馈的动态活动系统,是诸多方面联系的整体,所以应当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做到手、耳、口、脑、眼并用,知行统一,注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结合、语文教学与语文活动的结合,以及语文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二)导读的一般步骤(www.daowen.com)
1.诱导预读——认识性阅读阶段
教师主要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预读欲望,把预习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和积极探索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全貌、记下初读的体会并发现问题,诸如提出预习要求、介绍课文背景或作者、设置相应情境、印发预习提纲、动手进行某些操作等。预习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三读”课文:“一读”找出不懂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请教别人达到初步知晓字词的意思,能顺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二读”要理清思路,弄懂课文大意,大体能划分课文的段落,对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有所领会;“三读”要结合教师的要求和课后的练习题思考重点内容,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记下这些问题,上课时提出来。预习中提倡“三问”:“问自己”“问字典”“问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其他人)”。“三读”时,提倡在书上圈、点、画、批、注,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读完后要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激其有疑,导其设疑,促其释疑。
2.引导细读——理解性阅读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由总到分、由浅入深地理解语句的含义,把握课文的思路,加强朗读的训练。
该阶段包括通读全文,把握思路;逐段品味,披文入情;相机进行语言训练;认真指导学生朗读。
3.指导议读——评价性阅读阶段
所谓议读,是指在读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问、有答、有反驳、有争辩。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教师不只是评判是非的“裁判员”,还应该是“教练员”,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特点和学习中的疑点,集中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议论。其间,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议中心、谈结构、论项目、说学法”,使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辅导练习——创造性阅读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练读、学写、促进阅读的深化与吸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基础知识的训练包括字、词、句、段、篇有关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训练包括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指导和练习;读中学写的训练包括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