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两位著名数学家证明的超越数及其意义

两位著名数学家证明的超越数及其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4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首先提出超越数的概念并给出了它的定义,10年后,法国数学家刘维尔在一篇论文中首先证明了超越数的存在。虽然爱米特和林德曼证明了超越数的个数比代数数多得多,但在科学中最著名、最用得多的却只有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e。这就是著名的“布丰小针实验”。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给出了π是超越数的严格证明,走这“一步之近”的距离人类用了88年!

无理数这个概念已经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数学教科书中出现,我们已经对它有所了解。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虽然无理数的概念在八年级的教材中才看到,但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无理数却是圆周率π,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它是无理数。人们认识无理数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无理数是。为了知道无理数到底是什么样的数,花费了数学家们的大量心血。开始时,人们以为无理数就是那些开不尽方的数,1794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猜测π可能不是有理系数方程的根,这就导致超越数从无理数中分裂出来:凡是能满足某个整数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叫代数数,如,5;不是代数数的实数叫做超越数,如π,e。超越数必然是无理数,而无理数不一定是超越数。174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首先提出超越数的概念并给出了它的定义,10年后,法国数学家刘维尔在一篇论文中首先证明了超越数的存在。

虽然爱米特和林德曼证明了超越数的个数比代数数多得多,但在科学中最著名、最用得多的却只有圆周率π和自然对数的底e。

相对于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应该是我们的老朋友了,π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在国外曾叫鲁道夫数,在我国曾叫祖率、环率、圆率、周率等,1706年,英国数学家琼斯首先正式用π表示圆周率,从此,人们就用π表示圆周率了。

最先给出π实用而准确的值3.14的是公元前240年左右的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最先给出π小数点后四位准确值的是公元前150年左右的希腊人托勒密;最早算出π小数点后七位准确值的是我国公元480年左右的祖冲之;1610年,荷兰籍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费了毕生精力把π算到小数点后35位,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π的近似值叫做鲁道夫数。鲁道夫逝世后,在他的墓碑上刻着36位π值。现在,利用计算机可以将π算到任意位。

π在科学中应用之广泛,在公式中出现之频繁,现已广为人知。π有时会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我们做一个实验:先在铺平的纸上画一些距离4厘米且互相平行的线,再将长为2厘米的多枚小针随便地掷在纸上。掷完后,如果将投掷次数除以针与平行线交叉的次数,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除得的商竟接近π!这就是著名的“布丰小针实验”。

证明π是超越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后与几何三大难题中的“化圆为方”问题同时解决。1761年,德国数学家兰伯特首先证明了π是无理数;1794年,勒德让在证明了π2是无理数的同时,首先猜测π可能是超越数,距离证明π是超越数只有一步之近却又有一步之遥。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德曼给出了π是超越数的严格证明,走这“一步之近”的距离人类用了88年!

e作为数学符号最先是欧拉使用的,1727年欧拉在一篇论文中引进了符号e,现在是用无穷收敛级数来定义的:(www.daowen.com)

后来,欧拉又用e作为对数的底,他还在1737年证明了e和e2是无理数。人们确定用e作为自然对数的底来纪念他。有趣也是无法考证的是:这为什么恰好是欧拉名字的第一个字母的小写。184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尔最先猜测e是超越数,1873年,法国数学家爱米特首先证明e是超越数。

从定义e的无穷级数中,可以计算出它的前八位数是

e≈2.7182818。

现在用电子计算机已算出e的几万位数字的近似值。

e也会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使各等份的乘积最大,怎么分?”解决这个问题竟要用到e!具体分法是:使等分的各份尽量接近e。如:把10分成10÷e=3.7份,3.7份不好分,分成4份,每份为10÷4=2.5,这时,2.54≈39最大,比分成的其他结果的乘积都要大!可以称得上“数学上最值得称道的发现之一”的“素数分布定理”中,也奇迹般地出现e。素数分布定理:从1到任何自然数N之间所含素数的百分比,近似等于N的自然对数的倒数。N越大,这个规律越准确。这个定理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15岁时发现的,但直到1896年才被法国数学家阿德马和大致同时的比利时数学家布散所证明。

为什么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呢?这是由于:反映自然界规律的函数关系,若是以指数形式或对数形式出现的,必定是而且只是以e为底的。所以,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和自然对数以e为底就不足为怪了。同时,e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并不亚于π。如,原子物理和地质学中考察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规律或地球年龄时要用e,在用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算火箭速度时也要用e,甚至算储蓄最优利息及生物增殖问题时用复利律,也要用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