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是流传至今的我国一部古代数学典籍,根据考证,大约成书于东汉初期,作者姓名不详。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典数学的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总结了我国先秦至西汉的数学成果,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算法体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鲜明的特色,对世界数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杰出的古代数学家刘徽于魏景元四年(263年)首次注释«九章算术»;唐初,数学家李淳风于显庆元年(656年)奉命对«九章算术»也作了注释。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序»中说:“往昔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可见,在秦朝以前已有算书流传,但因受秦始皇焚书而散失,后来张苍和耿寿昌等收集了旧算书的残篇,进行了删补。他们删补校订旧算书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培养行政官吏,或教习官家子弟,以实用为宗旨。1983年从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西汉早年(约公元前180年左右)的竹简算书«算数书»,也是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并按算法将问题分类。其中大部分算法术语,都出现在以后的«九章算术»之中,因此,«算数书»可能是«九章算术»的取材来源之一。«九章算术»就是在这类算书的基础上,经过多人之手,不断补充、修改、增订而逐步形成的。
由于«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教材之一,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所以,对我国古代数学的影响十分巨大。(www.daowen.com)
«九章算术»对分数、正负数的记载是世界上早而有系统的论述。这不仅早于欧洲,也比印度的有关记载早5到6个世纪。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无理数的明确记载,但是,«九章算术»里早有这一概念的萌芽。刘徽意识到有一种开不尽方的数,为了近似地表示这种开不尽方的数,便创造了十进制分数。刘徽十分重视比例算法,当比例算法传到欧洲时,欧洲人对比例算法也很重视,不但称为“黄金算法”,而且往往还把简单的问题化为比例问题去研究。
«九章算术»里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法是“直除”法。“直除”法就是连续相减的消元法。“直除”法与现今加减消元法在理论上是完全一致的。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这种解法,它不但比印度婆罗摩笈多的解法早五百多年,也比法国别朱的解法早一千五百余年。此外,«九章算术»还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不定方程问题——“五家共井”。
刘徽独立地创造了割圆术,系统而严密地用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刘徽的割圆术既给我国古代数学开拓了新的道路,也给近代数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割圆术里刘徽创立并使用了极限观念,这是我国第一个创立并使用极限观念的数学家,他的业绩是值得表彰的。
«九章算术»不但对我国古代数学有极大影响,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引起各国专家的重视。前苏联于1957年由别辽迟金娜将«九章算术»译为俄文;1975年日本出版了大矢真一的日译本;1988年西德出版了福格尔的德译本;侨居英国的王铃作了英译工作。但是,这些译本只译了«九章算术»的经文,却未译刘徽、李淳风的注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