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瓷器年号款的书法特征与断代意义解析与优化

明清瓷器年号款的书法特征与断代意义解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瓷上的年号款,是我们确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年号款的断代分析应从题写内容、题写方法、题写位置等方面深入。但因釉彩工艺的限制和款字功能的需要,年号款书法特征和流行书风还是有区别。字体的规范,也是年号款这种标签式文字的要求。明清年号款最常见的是青花款。这时生产的器物可能未书年号或书宣德年号。

明清瓷器年号款的书法特征与断代意义解析与优化

明清瓷上的年号款,是我们确定器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年号款的断代分析应从题写内容、题写方法、题写位置等方面深入。如果我们摈弃其形式外壳,仅从款字的书法特征进行研究,则是一条更为便捷而可靠的道路,因为唯有书法特征的强烈时代感更具判别价值。

款字的书法特征包括书法风格和用笔特点两个方面。

书法风格——中国书法历经汉唐宋元,各种书体的风格已基本形成。明清书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是对这些书法经典的复制和演绎,因而都能找到其艺术源头。以仿古为特征的明清书风,每一时期的追摹内容不同而形成阶段性。明代书坛基本为帖学所垄断,清代书法前期秉承唐碑余韵,晚期则充溢北碑气势。年号款从书法角度看,反映了当时的书风。

但因釉彩工艺的限制和款字功能的需要,年号款书法特征和流行书风还是有区别。明代自弘治正德起,款字点画挺拔遒劲,结体雄伟险峻,和北朝书风极为相似。但明中后期书坛以纤柔温雅的帖学为宗,和款字写法截然有别。究其原因,这种瘦硬严整的用笔结体更适合釉彩书写。字体的规范,也是年号款这种标签式文字的要求。

用笔特点——官窑年号款由宫廷内府“定夺样制”,现存明清官窑款风格的惊人一致性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有些朝代的年号长达数十年,书手必定数易其人。且官窑烧制动辄几万件,必定有不少人同时书写。因此虽有统一格式与字样,但受多种个人条件限制,作品面貌总会有所不同。在研究中必须经过提炼分析,找出笔画的共性,作为分析的基础。可以认定的是,后世仿款可以将前朝原款仿得乱真,但前朝款字不可能出现后朝款字的流行写法,这是一条重要的断代原则。

和款字书法特征紧密相连的是工艺方法。如不同时代的书画作品的纸墨不相同,款字釉彩也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明清年号款最常见的是青花款。从明初起,用过两种进口料和数种国产料,呈色各异,截然分明。款字的底釉同时应注意,包括釉层厚薄、釉中气泡、釉表状态等,都为年号款的判读提供了辅助手段。

在怀古情结和牟利目的双重推动下出现的仿款,给古瓷的断代识别带来了混乱。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凭借先进的物质手段,理论上说可能做到仿旧如旧。但是既然自然界找不出两片相同的树叶,仿真成真就只能是天真的幻想。时过境迁,制作人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等文化方面的区别,是难以弄假成真的根本原因。

一、明代年号款的书法特征

(一)洪武

明初官窑建于洪武二年即1369年(另说1402年)。目前所见洪武款有刻制暗款数种,民窑出品。明后期及清初有仿款,青花题写,书法风格上与这一时期的民窑款相似。

图1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丰腴端庄,气度超绝,对明人书法产生深刻影响

(二)永乐

永乐年号唯“永乐年制”四字篆体一种。有的学者考证永乐、宣德年号的字样由沈度书写(刘新园《景德镇明御厂故址出土永乐、宣德官窑瓷器之研究》)。沈度为松江人,明初翰林。沈度自篆砚铭中“永乐”二字和永乐年号款确有几分相似。

永乐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字体相似。青花款见于青花压手杯。暗款则见于色釉器,有模印和刻划两种。款字笔画圆柔,刻款起笔收笔尖细,从书法角度看较为稚嫩。

(三)宣德

宣德起官窑器上普遍书写年号款。有篆体和楷体两种。

宣德篆款,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珠山明御窑遗址发现几件标本,为“宣德年制”四字。“宣德”两字笔画平直,“年制”两字则较圆柔,和永乐款几乎一样。四个字书写风格不统一,推测是宣德初作品。

作为永乐、宣德两朝有影响力的宫廷书家,沈度的楷字代表了当时流行的书风。沈度的楷字源于初唐书家,但甜俗太过,宣德款反映了这种风格(图1、图2)。因摹写时釉彩表现能力的局限和工匠书法功底的差距,宣德款面貌各异,除基本笔画外,宫廷书家的影响实在已微不足道。

宣德楷款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的近年才发现。青花款的主要书法特征为:

1.用进口苏泥勃青料,呈色浓艳青翠,见钴料结晶点及晕散。

2.釉层肥厚,密布气泡,釉表见橘皮纹。款字因气泡而有朦胧感。

3.款字书写粗糙居多,间距大小不一,各种器物上款字有明显的差异,似非一人所书。

4.“德”字“心”上少一横,唐代虞世南、欧阳询诸家均有这种写法。有些款“”和“”距离过大,气势不连贯。

图2 明沈度书《敬斋箴》,楷体,妍丽典雅,秀润甜美,是明初书风的代表,对宣德楷款有示范作用

图3 宣德楷款“年”字的写法 

图4 宣德楷款“制”下衣部的写法

5.“年”字第四笔一般为向右的斜点(图3)。在传世品中,凡“年”字第四笔为右斜点的基本是真款,写短竖的则有真有伪。因成化官窑“年”的第四笔也作短竖,这些具宣德款特征,又写短竖“年”宣德款的是否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和成化早年所制,存疑。

6.“制”下“衣”字首点或有或无,有些款第一画的点和第三画撇用一笔写成(图4),清雍正乾隆珐琅彩款中也见这种写法。

(四)正统、景泰、天顺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政局混乱,迄今未发现带有年号的官窑器。但据记载,窑事未罢,生产器物仍有一定数量。这时生产的器物可能未书年号或书宣德年号。存世数件题这三朝年号的,均带晚明风格。

图5 成化官窑楷款左撇收笔时向左上挑起

图6 成化官窑楷款“成”字第五画短撇平直或逆势向下

(五)成化

成化瓷取得很大成就,尤以斗彩为最。成化早期器物从胎骨、釉色到形制、纹饰都极像宣德瓷。稍后形成了胎薄釉白、轻盈秀美的风格。成化朝长达二十三年,但传世年号款书风相近,似一人所书,这就为确认成化款特点提供了方便。

1.釉有白和白中含青两种,釉汁肥厚,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气泡,使釉层带玉质感。釉表致密平滑如玻璃状。有些器物底面釉表见波浪痕。

2.青花除早期外,用国产钴料,呈色淡雅、纯净。

3.款字中锋用笔,起笔圆浑,收笔尖细。笔画雄健,跌宕跳跃,有明显粗细变化。款字间气势连贯,前后呼应,一气呵成。如果说宣德款带初唐书风的严谨古朴,那么成化款则具晚唐书风的活泼流畅。

4.笔画较多使用逆势。左撇笔画均向内逆势收笔,有些夸张地上挑后再向左下撇出,和通常的向上圆势不同(图5)。

5.“成”字的斜右勾平直,很少弯势,第五画撇平直或逆势向左下方(图6)。

6.“化”字右半竖横勾转折处轻柔圆滑,起笔比左半“人”傍略高。

7.“年”字第四画写成短竖,垂直或向右下方倾斜,大多超出第三画短横(图7)。个别的第四画作右斜点,类似宣德款写法,疑为成化早期风格。

8.“制”上半部右面“刀”写成两竖,长短相仿。“制”下“衣”的一横大多右面稍短,不超出“刀”的第二笔。

图7 成化官窑楷款“年”字第四画作右斜短竖

(六)弘治

弘治瓷和成化瓷风格相近。题弘治年号款的器物不多,书写风格基本一致。宣德始创楷书年号款,书写较为稚拙。成化年号款点画精到,气势流畅,从书法角度看,已解决了用釉彩“写字”的技巧问题。弘治年起,楷书年号款摆脱了晋唐楷书严谨法度的束缚,采用了更适合釉彩书写的书体,笔画平直,布白均匀,有美术字化的倾向。这样一方面书手更容易掌握,另一方面更规范化,不同工匠的作品可保持同一风格。

1.釉白中含青灰,较厚浊。

2.用国产平等青料,呈现或深或浅的灰青色,非常纯净。

3.款字点画粗细变化较小,瘦硬挺拔,字体俊秀。

4.笔画倚斜,竖笔从右上向左下倾斜,横笔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5.“弘”字的弓上宽下窄。“治”字口末笔明显出头。“年”字第四画为左斜的短竖,和成化款“年”字中右斜短竖相反(图8)。

6.弘治有“弘治年制”刻划篆款一种,笔画圆润,结构宽松,“年制”两字写法和永乐篆款相似。

(七)正德

正德瓷上承成化、弘治,下启嘉靖、万历,处于转折时期,款字奇崛刚健,将弘治开启的平直方正的书风发挥尽致,和北朝碑刻的风格相近。

1.釉面青亮,釉层中有小而密集的鱼子状气泡。早期青花用国产青料,呈色纯正。晚 期用进口回青料,呈色青中含紫。红彩年号款这时也较多。

图8 弘治官窑楷款“年”字第四画作左斜短竖

图9 正德官窑楷款中“正”字的写法

图10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系龙门二十品之一,笔力雄健、宽博奇峻。正德官窑楷款中“年”字写法和此碑极为相似

图11 正德官窑楷款中“年”字的特征

图12 正德官窑楷款“制”下衣字的结构特征

2.款字笔画平正,结体宽博,横笔画间距一致,基本平行。

3.“正”字首画短,末画长,第四画短竖的上延线和首画起笔处基本相交(图9)。

4.“德”字“心”上无一横,右半部上紧下松,上窄下宽。

5.“年”字第四画有斜点、短竖和短横三种写法。短横是正德款的典型写法,源出北碑书风(图10)。“年”的三横笔(二画、三画、五画)逐渐加长呈宝塔形(图11)。

6.“制”下“衣”字首画点大多不写。“衣”的短撇(五画)和捺交叉,且和竖勾的竖笔相连,和勾平行(图12)。

(八)嘉靖

嘉靖开启了明后期制瓷的新阶段,以更多世俗化的题材代替了以图案装饰为主的古典风格。制瓷技术的高度成熟,充足的进口钴料的广泛使用,使缛丽繁华的嘉靖瓷成为明代制瓷业的最后一个光辉点。

嘉靖年号款遒劲严整,对明后期年号书风产生重大影响。嘉靖后期因过分圆熟,出现流动有余凝重不足的倾向。

1.嘉靖胎骨白净坚致,釉面青亮。青花采用进口回青料,呈色蓝中含紫,亮丽光艳,略见晕散。

2.笔画平直,间距匀称,无明显粗细变化。款字呈长方形,字距较小。

3.横笔逆势,两头低中间高如扁担状。勾画长,大多同左面笔画相接。捺脚修长,折角明显,极似北碑写法(图13)。

4.同一字的横笔画长短几乎一致,“嘉”和“靖”上半部尤为明显。

5.“明”和“靖”中的“月”字,左右直笔内凹成弓形,横笔则中间上凸(图14)。

6.“制”下“衣”字的左勾和短撇相接,属嘉靖年号款的一种写法。

图13 “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题记”结体朴拙,用笔古穆,嘉靖官窑楷款深得其味

(九)隆庆

隆庆朝前后仅六年,但制瓷技术高度成熟,纹饰缛丽。年号款风格不一,工整精致与草率粗陋均有。从书法角度讲,隆庆款峻峭挺拔,英气超绝,在明代年号款中独树一帜。

1.胎色稍灰,釉层肥厚,用进口回青,呈色浓艳青紫。

2.官窑款用“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即改“制”为“造”,在明代年号款中仅见。以青花款为主,另有红彩款。

3.成熟的隆庆款字笔画遒劲有力,提按分明,刚健峻峭,结体严谨。

4.有些款字笔画粗细变化小,逆势用笔,与嘉靖官款如同一手笔,应属隆庆初期风格。大部分隆庆官款行气十足,随意洒脱,启万历款之新风。

5.隆庆民窑款同为“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有些款中将“隆”下的“生”写成“正”,“年”字多一横,民窑特色。

(十)万历

万历制瓷业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转变。平民文化的涌起,使万历瓷风格更多市井色彩,抛弃了华贵典雅的宫廷气质。

图14 明嘉靖官窑款中“月”字写法

万历朝长达四十七年,烧瓷数量极为庞大,年号款书手众多,风格很难统一。在现存的万历年号款中有两类主要风格。有一类款字带有明显的嘉靖款痕迹,逆势用笔,笔画粗细变化小,结体规整;另一类则提按分明,用笔跳宕,结体生动,如酒幌市招,具晚明民窑款字特点。从发展的一般规律说,前一类属早期作品,后一类属晚期作品。结合器物形制纹饰看,款字用笔洒脱不羁的大多纹饰活泼率真,更具晚期明瓷风格,反证了这一结论。

1.官窑青花以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用进口回青和国产石子青的混合料,蓝中含紫无浓淡,明亮艳扬;后期用浙江料,蓝中带灰,但纯净清丽。

2.“大”字有两种写法,笔画平稳的三画相交于一点,成“”,笔画提按明显的三画不交于一点,成“”或“”状。

3.“万”上草字头有“”和“”两种写法,在前后期两种风格的款上都能见到。下部“”后期风格的上宽下窄,右肩有两个折角成“”,和北碑写法相似(图15)。

图15 “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题记”,龙门二十品之一。北碑以方笔书写为主,转折处夸张。万历年号款的风格实源于此

4.“历”上部有“”“”和“”三种写法,第一种多见,第三种一般是仿款。

5.“年”字有数种写法,第四画写成短竖的较多,和嘉靖、隆庆款相似。另有“”“”“”几种,一般是后期作品。

6.“制”下衣字首点一般不写。竖勾和短撇相接或不相接的均有,早期的大多数相接如一笔,成“”。

(十一)天启·崇祯

晚明天启和崇祯官窑已停产,虽有采取“官搭民烧”制作的一些官窑瓷,但数量极有限。

这两朝年号款有两种风格:一种和嘉靖官款相近,点画粗细变化小,逆势用笔,结体平直规整,属官窑款;另一种点画狼藉,结体奇肆,属民窑款。

二、清代年号款的书法特征

(一)顺治(www.daowen.com)

从明天启到清康熙十九年(1621~1680),改朝换代的动乱中,官窑停烧,民窑则一枝独秀,这六十年称为制瓷史上的过渡时期,题年号款的有民窑器和民窑生产的官窑器两类。事实上,这两类产品很难区分。

1.釉层厚润,带乳浊的青白色,用国产青料,早期的青中含灰,晚期的纯净翠青。

2.“大清顺治年制”六年款用笔放纵,撇末尾上挑,捺脚重按轻提,见一缺口。“大”字重心下移。“年”和“制”首笔夸张,存晚明款字遗风。

3.“顺治年制”四字款线条柔弱,用笔圆润含蓄。有些排列歪斜,间距不统一。

(二)康熙

康熙瓷气势宏大,精美绮丽,为清代制瓷奠定了基础。康熙十九年(1680年)恢复官窑后,年号款普遍使用,楷篆兼备,洒脱精湛,形成特有风格。

1.早期康熙瓷底面见放射状跳刀痕,有细小缩釉点,釉层较薄,混浊泛青。中晚期底釉趋白,釉层由薄变厚,有些仍可见到旋削纹和细小缩釉点。

2.款字有青花、珐琅彩和褐彩几种,偶见红彩、金彩和釉里红款。褐彩的大多用于素三彩器。青花呈色早期的稍灰,中期开始艳丽青翠,如宝石般的纯蓝色。青花深沉釉底,无飘浮之感。

图16 清康熙刻“中藏集”一叶,精整古朴,仿宋刊,是康熙刻本习见体势。康熙中后期瓷款颇受影响

3.楷书款有两种风格。前期的带有晚明民窑款字遗风,用笔流畅飘逸,重按轻提,结体疏密有致,秀劲峻奇。后期的更多吸收了“宋椠体”(木板刻本字体)的写法,用笔横平竖直、规整健挺,结体宽博端庄、严谨静穆(图16)。后期这种字体已开雍正款字先风,晚清光绪款字也采用了这种写法。

4.早期康熙年号款横笔修长柔美,起笔轻盈,收笔凝重。捺笔重按轻提见一缺口,收笔向右下方。点极轻,呈圆点状。结体上紧下松,内紧外松。

5.“清”字的三点水旁是两轻点后再挑笔。青上部竖笔向左斜。月有“”和“”两种写法,后一种写法较少见。

6.“康”字上部一种为点横起笔,另一种点和竖勾连成一笔。后一种大多见于宋椠体款,属康熙后期写法。“康”字下部有“”和“”两种,其用法前后期无明确界限,后一种晚期稍多见。

图17-1 康熙官窑青花楷款“製”下“衣”字写法(之一)

7.“熙”字上部“臣”有数种写法,如“”(三曲臣)、“”(两竖臣)、“”(目字臣)等,后两种较少见。“熙”下四点有三轻点一右斜点、四轻点、四右斜点等几种写法。

8.“年”字有“”和“”两种主要写法。第四画写右斜点的一般是康熙早中期作品,晚期以短竖为多。

9.“制”下“衣”字横画修长,竖勾和短撇有些一笔写成,有些两笔写成,但相连(图17-1、图17-2)。

图17-2 康熙官窑青花楷款“製”下“衣”字写法(之二)

10.珐琅彩年号款为“康熙御制”四字。笔画饱满凝重,圆润端庄。“康”下作“”状。“熙”下四点首点左斜,后三点右斜。“制”下“衣”字无首点,横和撇连笔(图18)。

图18 康熙官窑珐琅彩楷款“製”下“衣”字写法

(三)雍正

雍正瓷以清丽典雅著称,洁白如玉的胎骨和轻盈秀美的造型都成就空前。年号款形式多样,楷篆均有,篆体款增多。

1.釉面厚润、光洁,白中含青,有的表面见橘皮纹。青花呈色有纯蓝和蓝中含红两种,深沉或浅淡的都有。色沉釉底,无飘浮感。中期青花见晕散。

2.楷书款笔画挺拔峻峭,结体方正均匀。早期的横细竖粗似宋椠体,后期的则横竖粗细大体一致,成为雍正楷书年号的独有风格。

3.青花楷书年号的笔画特征是:

清——三点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两轻点后挑笔,另一种为两斜点后挑笔。前者类康熙款写法,属早期风格。“青”上部“主”的竖笔向左倾斜,有些几和“月”字的撇成一直线(图19)。“月”有“”和“”两种写法,后者在雍正前期较多。

图19 雍正官窑青花楷款“青”的写法

雍——首点为短竖,向左倾斜,有的带弯势。

年——首笔撇有明显弯势。

制——首笔撇弯曲,“衣”略去首点。

4.珐琅彩楷款为“雍正御制”或“雍正年制”四字。“制”下“衣”字的首画点和第三画撇一笔写成。“衣”的竖勾和短撇分两笔写成,但收笔处相接连成一线(图20)。

图20 雍正官窑珐琅彩楷款“製”下“衣”字的写法

5.篆款笔画平直结体方整,带有缪篆(汉印文字)风格。偶见方圆并济的篆款。“雍正年制”四字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的都有。六字组成方形或长方形,方形的字体较为成熟。“雍”右半“”和“”中间竖笔不连如“”,仿款则大多一笔写成如“”。“制”下“衣”字概为“”状,乾隆早期篆款也见这种写法。

(四)乾隆

乾隆瓷缛丽豪华,制瓷工艺已达顶峰。年号款以篆体为主,间有楷款。乾隆朝历时六十年,款字书手前后有几代人,书写风格难以统一。

1.款字题写有青花、红彩、金彩、珐琅彩、刻画、模印几种。釉层青白、粉白或白色,肥厚光亮,有的釉面见微小波浪痕。青花早期呈色不稳,有晕散,中期为纯正的蓝色,晚期的蓝中含灰。

2.篆款笔画平直,转角略带圆势。同一笔画的转折断开后另起笔,或断开或交叉,但笔断而势不断,一气贯成。近代仿款大多不见断笔。

3.篆款“清”字特征:

三点水有 等五种写法,第一种最常见,第五种系晚期写法。“月”字有 几种写法。

第一种雍正时常见,属乾隆初风格。

第二种一般认为属乾隆二十年(1754年)前作品。

第三种最为常见。

第四种为异体字,民窑款和仿款中多见。

4.篆款“乾”字特征:

“乾”左下部“十”写作 ,前者常见,后者乾隆早期作品较多。“乾”左上部“”一般写作 ,早期作品中偶见写成

“乾”右上部“”一般写作 。“大清乾隆仿古”篆款中则写成

5.篆款“隆”字特征:

“隆”右上部“”有 两种主要写法,前者常见。

“隆”右下部“”有 等几种写法,第一种 最常见。

6.篆款“製”字特征:

“製”上左部“”有 三种主要写法,以第一种为多。

“製”上右部“刀”有 等几种写法,均常见,似无明确前后区别。

“製”下衣字有 三种主要写法。第一种早期风格,第二种常见,第三种晚期较多。

“製”下衣字首点或有或无。有点的大多写在 的中间竖笔右面,写在 中间的很少。

7.乾隆青花楷款字体端庄,用笔爽利,早期作品和雍正款如出一人手笔。

8.乾隆珐琅彩楷款为“乾隆年制”四字,其中“製”字具特征性写法:

衣字第一画点和第三画撇合成一笔,和雍正珐琅彩款写法相同。

衣字的竖勾和短撇相连,且与第三画长撇平行。

9.红彩楷款有“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两种。“製”上左部“”中间一竖两笔写成,由“”和“”两部分拼成。同治红彩款也见类似写法。

(五)嘉庆

嘉庆早期瓷承乾隆旧制富丽堂皇,后期瓷则流于粗率。嘉庆款篆楷均有,以篆为主。款字有青花、朱红、金彩等色釉,以朱红为主。

1.釉面泛青色。朱红釉浓郁鲜丽,青花则趋灰,后期青花有飘浮感。

2.篆款“清”字特征:

三点水旁有 四种主要写法。第二、第三种常见。第一种沿袭乾隆款字,早期较多。第四种属嘉庆后期写法,为道光款所沿用。

“青”有 两种写法,后者少见。

3.篆款“製”字特征:

“製”上右部“”写成 较多,这种写法乾隆款中还很少见。稍后有些款误写成 ,道光款也有这种写法。另见 ,很少。

“製”下衣字有 两种写法。第二种常见,第一种如乾隆款写法,似属早期风格。

(六)道光

道光年号有“大清道光年制”一种,篆楷兼备,篆体为主。

1.青白釉或白釉,釉层肥厚,见波浪痕。款字用青花、红彩、金彩等书写,也见刻印。青花淡雅纯正,但略含灰。

2.篆款“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中,前后四字平直如乾隆、嘉庆款。“道光”两字用笔珠圆玉润,婉约流动,后期这种特征更明显,但六字之间风格不统一。

3.篆款“清”字的三点均作,这种写法在乾隆、嘉庆时偶一见到。“青”下“月”字成 ,第二种后期多见,实已成“日”字。

4.“製”上右部“刀”写成 几种。第一种最常见,第二种实为异体,嘉庆时多用于民窑款,道光时官窑款也偶采用。

(七)咸丰

咸丰时中国内忧外扰,瓷业萎缩,带年号款的官窑器不多。这时楷款重新流行,字体丰腴秀美,传以咸丰帝的字为蓝本。款字写法与欧阳询、虞世南风格相近,反映了当时馆阁体盛行的情况。

1.釉层较薄,呈细小波浪状,早期釉色白,后期白中含青。青花呈色纯正明丽。

2.笔画圆润含蓄,横细竖粗。字体上松下紧,宽博大度,敦厚庄重,和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非常相似,这是咸丰款的基本书法特征(图21)。

图21 唐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字书之妙独能与钟王并驾,明清人尊之重之,瓷款中可窥知一二

3.“清”字三点水前二点贴近,第三点稍分开。“青”上一竖左斜。“月”中二横成短横点,不与右竖相连(图22)。

图22 咸丰官窑楷款“清”下“月”字写法,极似虞世南

4.“咸”字的第一画横和第二画撇分开。第七画斜勾较平直。第八画撇至口下横笔处而止。末画点在第一画横笔的右上角。

5.“年”第四画写成右斜点,不写短竖或短横。

6.“製”下“衣”字首点不写,左勾和短撇相接,很少例外

(八)同治

同治初御厂尚未恢复。同治五年(1866年)官窑重开,有复古倾向,风格和咸丰不同。年号款字楷书常见,大多以红彩书写。笔画丰厚,提按不明显,字体宽博粗放,缺少灵秀之气。

1.“同”字上宽下窄,转折生硬。

2.“治”字三点间距接近,和咸丰款前二点较近不同。

3.“年”字第四画为短竖。

4.“製”下衣首点和第三画撇一笔写成,交于横笔右侧。左勾和短撇连笔,整个衣字四笔写 成。有些款“制”上左部“”中间竖笔分开,由“”和“”组成,如乾隆楷款写法。

(九)光绪

晚清制瓷以光绪为高峰。光绪朝历时三十四年,款字风格多样。初期风格同咸丰、同治楷款,近欧虞圆润而丰厚,属内笔法。稍后流行颜柳,峻峭飘逸,锋芒毕露,属外拓笔法。日用器皿上多见宋椠体,属后期产品。

1.光绪款楷篆并见,以楷为主。红彩和青花款均有。

2.晚清红釉款同治的浓厚滞涩,宣统的稀薄流滑,唯光绪红彩釉色饱满,乾润适中。青花呈色有两种:一种明丽鲜亮,同康熙青花;另一种青中含紫,晕化飘浮,系含进口工业钴料所致。

3.楷款“清”字三点中,第三点下按后上挑,源于颜柳写法,唯光绪款多见(图23)。

图23 唐柳公权《玄秘塔》,寓圆柔于清刚之内,仙风道骨,绝无俗尘,晚清习字者多宗颜柳,光绪款“清”字的特征性写法源出于此

4.有些“製”下“衣”字的竖勾和短撇一笔写成,且和横笔相交,是光绪楷款中的一种写法。

5.篆款笔画圆润,和道光篆款相近,“光”字更如出一人手笔,但笔力较弱,布白不匀。

6.单色釉瓷上大多用楷体刻款,各种风格都用,均十分精美。

(十)宣统

宣统年号款以楷书为主,有两种风格,一种是继承光绪款字的颜柳面貌,另一种为挺拔方正的北碑字体。光绪、宣统时的年号书写并无严格限制,不少民窑器也题年号款,唯书风粗陋,真正官窑款还是非常精美。

1.釉层匀薄而光亮,略含青。款字书写有青花、红彩、金彩、墨彩数种。青花色泽明亮艳丽,少数泛紫晕化。

2.楷款“製”下衣字均竖勾和短撇相连,一般和横笔不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