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瓷铭文的款式及优化方法

中国古瓷铭文的款式及优化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瓷铭文在东汉至今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款式。题铭的位置以不影响使用价值为前提。清乾隆粉彩读书乐诗画笔筒历朝瓷器铭文位置沿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铭文由偶然的工艺处理逐步成为必要步骤,题写位置由随意选择到达约定俗成。明、清两代写前朝年号的年号寄托款,其排列方式与年号款基本一致。明代四字的吉语有一种“钱文”式排列。

中国古瓷铭文在东汉至今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款式。就铭文位置讲,有器身、器心、器底、器盖;就铭文排列讲,有直行、横行、钱文式、印章式等;就铭文装饰讲,有单圈、双圈、单线方框、双线方框、单线长方框、双线长方框和图案等。

每一种款式的采用,与铭文的内容、用途和字数,器物的形、胎、釉的特征,及约定俗成的工艺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1.铭文题写位置

古瓷铭文题写位置,由于器形、烧造时间、地点、釉彩、铭文内容、字数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较难归纳出简单的规则。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研究中必须着眼于较常见的例子。现从横的方面(影响铭文位置的器物自身因素)和纵的方面(烧造时间)来分述如下。

(1)器物特征和铭文位置

① 器形

历朝瓷器形制各异,然每一器形由于其用途的一致性,变化还是在有限范围之内的。题铭的位置以不影响使用价值为前提。因此就同类用途的器物来说,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烧造的有大体一致的题铭位置。

碗、杯、盘类——这类器物造型为撇口,浅身,铭文题写的基本位置在里心、底面和外口沿。唐宋单色釉瓷刻划、模印铭文,在里心和底面两个位置均可以看到。唐代和五代的白釉瓷,在底面刻划“官”和“新官”字样。

宋代定窑白釉瓷在里心铭刻“定州公用”四字。明初洪武时民窑青花碗大多砂底,将铭文题在碗心。

永乐开始,釉底增多,铭文基本上都题在底面,明早中期官窑青花瓷亦见题于外口沿。明、清两代制彩瓷酒杯,配合外壁主题纹饰,往往在边上题句。

雍正粉青釉天圆地方瓶,底青花“大清雍正年制”篆款

康熙时烧制的“十二月花卉”酒杯,在十二只酒杯上画十二种花卉,配以十二种诗句。明宣德青花五彩碗在碗口内沿一周以藏文题吉祥语,主要起装饰作用,属较为特殊的例子。

壶、瓶、罐——这类器物造型为高身、小口,主要是存放酒、水等液体用,里心显然无法题铭。这类器物题铭的基本位置是器腹、器底、器肩和口沿。带有欣赏、装饰性质的文字一般题于容易看见的位置。

唐代长沙铜官窑壶类器物,常见器腹有草体题诗。明陈继儒(眉公)在《妮古录》中所说的宋白釉瓶,肩上斜书“仁和馆”三字。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云龙“春寿”瓶,肩腹间用方笔篆体书“春寿”二字。

明、清两代的帝王年号款书于底面为多,然题于口沿下和其他位置的亦不少。

明宣德青花兽耳环瓶,口沿有“大明宣德年制”六楷书横款。

明万历青花五彩鸳鸯莲池纹蒜头瓶,在口沿下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楷字。明嘉靖青花云龙大盖罐,在肩上横书“大明嘉靖年制”六楷字。

瓷枕——瓷枕发轫于隋朝而盛于宋、金。瓷枕上的铭文有两类,一类是模印或刻划而就的,另一类是以毛笔题写的。模印的铭文外观上凹凸不平,一般不适宜放在枕面,因此见于枕侧和枕底。内容有吉祥语,也有商业用铭。唐绞胎如意枕,底面压印篦状水波纹,划“杜家花枕”四字。

金、元的瓷枕底部常模印有“某家造”的字样。明成化元年紫绿釉鸳鸯枕,在枕面刻铭“成化元年孟秋吉日景德镇东山镇程氏静乐轩章靖公十一世孙节淳置为妻何氏足具用”等字。用毛笔书写的釉彩铭文见于枕面的为多,内容主要是吉祥语和诗句。金代扒村窑孩儿枕,枕面有“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十四字。

② 铭文内容

铭文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铭文位置,日用器皿铭文主要有两类,一类属商标性的铭文位置以不影响使用为度,如碗的底部,枕的侧面;另一类属观赏性的铭文则位于比较明显的位置,如明代青花碗心的“喜”“寿”“福”等字。

铭文字数一般和器身上的题铭位置的大小一致。底面字数以八至十个字为限,题句、长铭在器腹为多。

③ 胎、釉

就碗、盘等有底足器物而言,砂底的题铭于里心或器物口沿,釉底的题铭于底面。

乾隆粉彩读书乐诗画笔筒

(2)历朝瓷器铭文位置沿革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铭文由偶然的工艺处理逐步成为必要步骤,题写位置由随意选择到达约定俗成。对使用者来说,铭文也是由偶然出现变成欣赏的内容。铭文位置逐步规范化的过程,是随着瓷器的大量生产并日益广泛地进入百姓日用之中等情况而完成的。

这个过程以明朝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明代以前瓷器上的铭文位置有这样的特点,即总体上看是无规律的,从局部看则是有规律的。明代以前这一段时间跨度大,烧造地区多,由于交通的限制,彼此很难交流,因此铭文的题写位置很难有一个固定模式。但就局部讲,在同一朝制造的器物,在器形上相互借鉴,铭文内容相互参考,使题铭位置相对统一。对同一瓷种、同一类器物,这种统一性则更为明显。

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青瓷粮罂瓶刻划铭文

从明朝开始,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瓷业生产。交通的便利,商业流通的增加,全国各地窑场在工艺水平、器物形制、铭文内容等方面有了更多的统一,使铭文位置也逐渐走向有序化。明、清两代,除长篇题句外,帝王年号、堂名、斋名、吉祥语句均题铭于里心或底面。明宣德制瓷铭文位置较杂,器心、底面、器口、腰腹,都可以见到铭文。如果单就宣德而言,铭文位置又是极有规律的。如碗、盘、碟、钟铭文位置基本在底面;壶和瓶铭文位置在底面和口沿两处;花浇和瓷灯题铭在器腹;高足钟题铭在器心;水盛、豆、鸟食罐题铭在口沿等处。

2.铭文文字排列

明代以前,瓷品铭文字数多寡不一,文字排列方法也各有千秋。汉字铭文由书写规则决定,概作直行。

明嘉靖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纹盘,底青花“大明嘉靖年制”楷款

明、清两代,帝王年号款成为铭文中的主要内容,其字数统一为六字或四字,有六字三行、六字两行、四字两行三种。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款的大都是官窑,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的则官窑、民窑皆有。楷书年号款有蓝字和红字两种,以前者居多。如宣统云龙纹红彩描金酒杯,底有红彩“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款。明、清两代写前朝年号的年号寄托款,其排列方式与年号款基本一致。

明、清两代有些类年号款的铭文,明代有“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和“太平年造”三种,清代有“大清年制”一种,其文字排列同四字的年号款一样,一般为四字两行。

个别瓷器款字作单行排列。明景泰白釉酒杯,底面中心青花双线长方边栏内“太平年造”四字款,四字作单行。(www.daowen.com)

在楷书题铭中,二字、三字的吉语、堂名、斋名等一般为一行,四字的为两行。明代四字的吉语有一种“钱文”式排列。明万历民窑青花花卉虫鸟碗,底面中心青花双重圈“富贵佳器”四字作钱文排列,即“富”在上、“贵”在下、“佳”在右、“器”在左。款字中间有单线方穿(铜钱的方孔)。明代民窑瓷中,“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款常作钱文式排列。

(1)楷书铭文的文字排列

直行年号楷书款,据文献记载有宋“宣和年制”款,但所见实物为后世伪制。宋代的年号题铭比较可信的有一件宋黑瓷碗上的“崇宁年制”四字,这件器物在1935年中国艺术伦敦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明、清以“□□年制”形式出现的楷书年号在明宣德出现。

明代皇帝年号款有六字和四字两种,六字是“大明某某年制”和“大明某某年造”两种。

清雍正青花团龙碗,底“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款

四字省去“大明”两字,即“某某年制”和“某某年造”两种。这些铭文排列,有单行、双行、三行等三种。其中六字三行的比较少见,如明代嘉靖、万历瓷上的“大明嘉靖年制”或“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三行,外有方框。

清代年号款字体有一演化过程,楷书款以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和晚清光绪、宣统为多。款字有六字(大清□□年制)和四字(□□年制)两种。四字的嘉道以后罕见。排列为六字两行,每行三字;六字三行,每行两字。

清乾隆粉彩开光花卉纹双耳壁瓶,底红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列篆款

(2)篆体铭文的文字排列

明代年号款用篆体书写,在永乐、宣德、弘治、万历四朝瓷中可见,两行,每行两字。

清代自乾隆起流行篆书款,自乾隆至同治款字的大部分是篆书。篆书款有两种,一种是无边栏,用红釉或蓝釉书写。六字的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的分二行,每行二字。另一种有双线方栏,用红釉书写居多。款字排列和无边栏的一样。这两种款字之间的距离都很小,犹如印章文字的排列,俗称图书(印章)款。图书款在道光末至咸丰、同治年间最为流行。同治年间民窑瓷年号款是篆字的,都采用图书款形式,有些省去“大清”二字,笔划大多不规范,但能识别。

3.铭文边饰

铭文有独立的而对铭文起装饰作用的圈、框、图案等,称为铭文边饰。

(1)图案铭文边饰

在单色釉瓷的模印铭文上,常见图案边饰,其形式是文藏图中或以文配图。例如:

宋代耀州窑青瓷小碗,碗心印有束莲纹,同时印有“三把莲”字样。

宋代临汝窑碗心饰团菊纹,菊花中心圆圈内,印有阳文瓷工姓名如“吴”“董”等字。

宋城关窑青瓷碗,底面印有“张”字,上有一覆荷叶,下有一莲花。同时期的磁州窑“张家造”铭瓷枕,也有同样边饰。

金代中期承安五年(1200年)瓷枕,模印“福禄”图案,其中“福”用文字,“禄”以一梅花鹿代替,谐音“禄”字。

元代枢府白釉瓷“枢府”两字分别印于器两侧花纹间。同窑产品中还有的以同样形式印“太禧”“福禄”等文字。

明初永乐、宣德官窑瓷,在“永乐年制”和“宣德年制”四字篆文暗款外,有各种刻划暗花作边饰。永乐有云纹、花边、八瓣花图案、龙凤、轮形等,宣德则有莲瓣等。这种形式永宣以后即不复再见。明、清瓷中,有在彩瓷花纹中间写铭文的,称为“花捧真言”,这种花纹,亦可称作铭文的边饰。

(2)圈状铭文边饰

圈状铭文边饰有釉彩和刻划两种。

清末石湾窑瓦脊陶塑并题句

釉彩圈状铭文边饰始自明代宣德年间。圈有青花和红彩两种,以前者为常见,红彩圈则正德才有。圈有单、双之分,单、双圈明清两代历朝都有。圈的位置视铭文位置不同而分别有里心和底面两种,底面居多。

明制青花瓷底面双重圈,两圈距离较远,粗细相等,圈的起迄处有重叠。有些民窑瓷帝王年号款外不用圈线,底面较小的官窑瓷帝王年号款外亦不用青花双圈而用方框。

清制青花瓷底面青花双重圈距离较近,外圈粗而内圈细,圈上看不出笔划起迄,总的来说较明代的为细。嘉庆、道光以降,用篆字入铭的瓷器上不再见青花圈。

刻划圈状边饰有两种:一为刻划后上底色釉,这种形式明代永乐年间即有,如永乐官窑甜白瓷半脱胎番莲八宝葵瓣口碗,碗心锥拱“永乐年制”四篆字暗款,外加单圈,款字外施与器同样的甜白釉。另一种圈状边饰是刻划后加填彩釉,如明万历官窑紫地黄绿彩云龙花果碟,浅紫釉底,花纹填黄、绿彩,底刻有“大明万历年制”六楷书款,款字加填绿彩,外刻双圈,加填黄彩。

永乐宣德官窑器暗款外还有一种椭圆双圈,属于比较特殊的例子。

(3)方框铭文边饰

以直线组成的图形作铭文边饰,在西晋青瓷谷仓铭文上已开始使用。以直线组成的方框作年号款边饰,最早由宣德开始。这种边饰有单线和双线两种,从形状看有方和长方两种,长方边栏又有横竖之分。配合不同的字体,有几种形式。

明宣德以后和清代帝王楷书年号款,外围以青花单线或双线方框及长方框,六字和四字的都有,四字的一般用方框。

晚明变体篆文款和窗格式款,外围单线方框和长方框,偶见双线。

明成化青花海兽纹宫碗,底“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款

清初康熙、雍正民窑商标图记,外围以青花单线或双线方框。

清乾隆以后流行图书(印章)款,青花(或红彩)绘成单线或双线方框,内写篆字铭文。在明清瓷中,有的款字外,将圈、框、图案结合在一起使用,以加强装饰效果。如明永乐甜白半脱胎五龙高足碗,碗心“永乐年制”四篆字暗款外有单圈,单圈外再饰花边。明代还有些器物款字写于双线方框内,在方框外再加青花双圈。然从总体来说,两种或两种以上边饰使用于同一款字外的并不多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