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比较新旧两注,探讨其优劣

比较新旧两注,探讨其优劣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夷陵中学周敏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握作品主旨,我设计了“新旧两注论短长”的教学环节。请结合课文深入分析、比较:这新旧两注有什么异同,或者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新旧两注,探讨其优劣

湖北夷陵中学 周 敏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握作品主旨,我设计了“新旧两注论短长”的教学环节。

师:纵观全文,哪一句能表明作品的主旨?

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师:对。那么,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又在“乐其乐”三个字。课下是怎样注释的?请读出来。

生:(齐读)“〔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师:这是现在新编课本的注解;老师当年读书时,课本可不是这样注的。请看当年(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的旧注。

(PPT显示)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

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样是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同样是“乐其乐”三个字,为什么新旧课本的注解不一样?请结合课文深入分析、比较:这新旧两注有什么异同,或者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先小组讨论再发言。

(生兴味盎然,讨论热烈)

生:新旧两注看似不同,其实大同小异。比如,对两个“乐”字的解释都一样:前一个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作名词,指快乐的事。

师:你认为是“大同小异”,并从字面上作了语法分析,两个“乐”字的解释都一样,这是“大同”,“小异”在哪里?

生:“小异”在于对“其”字的解释,新注释为“游人”;旧注释为“他”,作者自己。这也只是说法不同,其实意思也一样。

师:“说法不同,意思一样”?有些费解,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新注说“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旧注说“以他所快乐的事为快乐”;“游人的快乐”和“他所快乐的事”,二者不是一样的吗?

师:二者一样?大家同意吗?

生:是的,“他所快乐的事”就是“游人的快乐”,下文说得明白:“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生:就像流行歌曲唱的“因为爱着你的爱,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欧阳修作为滁州太守,他爱着百姓的爱,所以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师:这么说,新注的意思更明白,是吗?

生:是的,新注把“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表达得简洁明了;而旧注说“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有点含糊其词。(www.daowen.com)

师:请注意,他认为旧注“自有他的乐趣”是含糊其词,大家都这样看吗?

生:我不这样看。我认为不是“含糊其词”,而是“含而不露”。

师:“含而不露”?你能具体说出它“含而不露”的意思吗?

生:“自有他的乐趣”,言下之意是太守之乐不完全等同于“游人之乐”,还有他独有的乐趣。比如他自号“醉翁”,并将亭子命名为“醉翁亭”,就是一乐。

师:很好,很有创意的解读。我们常说阅读理解要“知人论世”,请大家联系作品的背景和课文,看太守还有哪些“独有的乐趣”。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被贬到滁州,内心苦闷,但滁州秀丽的山水美景令他陶醉,于是他便寄情于山水之间,也是一乐。

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是一乐;而又能“寓之于酒”,更是一乐。

生:滁州的百姓生活安定,结伴出游,宴饮啸歌。作为太守,他为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感到快乐,这更是太守“独有的乐趣”。

生:所以他“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太守与百姓同乐,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啊!

(掌声响起来)

师:请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时年高寿?(纷纷看注解)

生:四十岁。

师:四十岁怎么就“苍颜白发”、自号“醉翁”呢?

生:他政治上遭受打击,从朝廷命官贬到滁州,内心抑郁、愁苦,愁一愁白了头,所以四十岁就“苍颜白发”了。

生:自号“醉翁”,我认为是他心中的苦闷难于排遣,以“醉翁”自嘲,这也表明他对忠而被贬的不满和愤懑。

生:他并非真醉,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一半是快乐一半是苦涩。

师:说得好!他在大展才华的盛年时期,横遭打击,被贬滁州,内心自有难以排遣的苦衷。但他胸襟旷达,苦中有乐,他乐山、乐水,乐于施政为民,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这种苦乐人生的复杂感情,尽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可见,旧注说“自有他的乐趣”,的确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

师:今天,我们品评“乐其乐”的新旧两注,也并非真要论个短长,意在借此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借用欧阳修的话说,那就是“醉翁之意——”

生:“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