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滁人游》与《杂然》之别——深度解读刘禹锡的两首诗

《滁人游》与《杂然》之别——深度解读刘禹锡的两首诗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淮阴中学胡忠祥生: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滁州人出游时的快乐。其实,作者所描写的滁人出游画面中,“负者”和“行者”只是一个点,除此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生:“杂然”也和第2段中优美的山水相和谐,只有“杂然而前陈”才更美、更自然!

《滁人游》与《杂然》之别——深度解读刘禹锡的两首诗

江苏淮阴中学 胡忠祥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3段)

生:从“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滁州人出游时的快乐。

师:能结合词语具体谈谈吗?

生:“歌”表现“负者”游玩时心情的快乐。因为背东西上山是比较辛苦的,他却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只有心情快乐的时候才会这样。

生:“休”字表现出行人的悠闲自在。行人不急于赶路,倚靠着树干休息,悠闲自在。

师:谁能描绘一下这幅优美的画面?

生:那些人肩负着沉甸甸的东西,汗水湿了衣裳,脸上却没有丝毫的疲惫,洋溢着幸福快乐。走到半路,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歌声嘹亮,那份快乐在秀丽的山谷间回荡着,也在人们的心间回荡着。行人靠着路旁那棵挺拔的松树,仰着头,眯缝着眼,悠闲自得地欣赏美丽的景色。

师:这样的画面真是既真切又温馨。其实,作者所描写的滁人出游画面中,“负者”和“行者”只是一个点,除此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生:画面中出游的人是互动的,“前者呼,后者应”,大家互相呼应,场面很热闹,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快乐。

生:一家人出游,前呼后应,关系非常和谐。

师:前呼后应的是否一定是一家人?

生:不一定,但都是滁州人,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滁州民风的淳朴。

师:说得很有道理,质疑一下就会发现作者的深刻用意。还有哪些细节?

生:“伛偻提携”,突出老人与小孩,表现滁州人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这样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生:“往来而不绝”,不仅突出人数量之多,而且把画面延伸开来——来来往往,幸福不只是我们看见的,还有没看到的。

师:能说说这里“幸福”的内涵吗?

生: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生:民风淳朴,人与人关系和谐。

生:生活富足是幸福的基础与前提,但最重要的是精神愉快。

生:有时候,物质生活并不一定很富裕,但只要能不汲汲于名利,有安闲自在的精神也会感到十分幸福!(www.daowen.com)

师:那么,作者写“滁人游”的用意是什么?

生:写百姓出游之乐,是为了表现太守治理下的滁州政绩好、民风淳。

师:阅读经典,读出词语的厚度,就更能理解作者的用意。大家再选一些词句来谈谈。

(生阅读思考)

生:老师,“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鱼、酒、野味、野菜等,各种各样摆放在一起。

师:大家揣摩一下,“杂然”有哪几层意思?

生:食物品种丰富。

生:各种食物形态不同,而且菜品丰富,所以摆放的时候就交错穿插,高低错落。

师:你很会从视觉效果来阐释。

生:从色彩来看,也是缤纷绚丽的,碧绿的野菜,白色的鱼,红色的野味,清清的酒,让人赏心悦目。

生:我觉得也指食物摆放很随意,不拘束。

师:我们这样细读“杂然”,词语就有了生命,这些美丽的词语就会烙在我们心里。如果进一步深入研读这个词语就会发现:看上去色彩缤纷,形态各异,摆放随意,其实蕴藏在这些“不同”的背后,也有着很多共同点。

生:虽各式各样,但都取自山野,朴素、自然。

生:自然朴素的食物,摆放得又很随意,更显示出人们心情的轻松自在。

师:你从这个词语中看到人们的快乐心理,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我们顺着他的思路说下去,注意当时“太守宴”这一重要情境。

生:这是滁州百姓和太守一起尽兴喝酒,古代百姓和太守在一起,一般都很讲规矩。而文中的宾客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杂然”契合了当时的情境,很好地表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追求。

生:“杂然”也和第2段中优美的山水相和谐,只有“杂然而前陈”才更美、更自然!

生:人们觥筹交错,起坐喧哗,无拘无束,是直接表现人们的欢乐。而这里的“杂然”,包括前面一句话是间接表现人们内心的快乐。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旦打开思维的大门,把词语放在全文语境下品读,我们就能读出词语的厚度,就更能领悟作者看似不经意,实则耐人琢磨的苦心孤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