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市黄姑中学 贾龙弟
师:作者说“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你对作者的“单纯”是怎么理解的?
生:也就是“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就是不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鸟的身上。
师:对的,比如作者举的那个例子,人们为了增添诗意,把“杜鹃啼血”的事情强加在“杜鹃”身上,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
生:爱就是爱,简简单单,这可能就是单纯吧!
(生笑)
师:那么课文中还有没有变味的、不单纯的爱呢?
生:有,第2段中写“提笼架鸟”的人和“胳膊上架着的鹰”的人,这些人对鸟的爱就不单纯,把鸟关进笼子赏玩,自己悠闲了,鸟却受罪了。
师:是啊,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嬉戏,在天空中翱翔,现在却被以“爱”的名义囚禁起来。真是悲哀!这样的爱,确实不单纯,这样做的人确实不应该。作者对这样的人、这样的爱,态度怎样?
生:是嘲讽的态度。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优待”这个词加了引号,说明这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鸟是在受罪,有点讽刺的味道。
师:哦,你是从引号的否定用法来分析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个句子,看看这种讽刺的味道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生思考)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师再读,特别重读了一些关联词)
生:哦,是关联词。
生:我感觉不仅仅是这些关联词,还有这些词,如“方便”“十分”“撞头碰壁”,都很幽默,读了想笑。
生:“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两个“大概是”,也让人感觉讽刺的味道很浓烈。
生:“哪里有半点儿瞵视昂藏的神气?”是反问句,语气中饱含对鹰的同情和对人类的愤懑。
师:大家已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渐渐把握了梁实秋散文闲适幽默的风格。作者是不满于这种爱的方式的。那么,作者真是在单纯地爱吗?
(生阅读思考)
生:是的。作者说:“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单纯地爱鸟,才会觉得鸟是最俊俏的。
师:能具体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吗?
生:“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很有感情。
师:那你能说说怎么好吗?
(生说不出)
师:你发现这个句子哪个词特别多?
生:“它”字。
师:我们很可能就会省略其中几个“它”字,作者为什么那么用呢?
生:老师,是不是说明作者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这只美丽的鸟呢?(www.daowen.com)
师:很好,这样的爱是专注的、深厚的、单纯的。单纯的爱,就是要相伴不分离。
生:“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我从“刺”这个字看出,鸟的喜悦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麻木的心灵一震,再也忘不掉了。只有这种单纯的爱,才会这么强烈。
师:因为那只鸟“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很自在,所以,我也很开心,是吗?这是“乐其所乐”啊!文中还有“乐其所乐”的地方吗?
生:“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很享受鸟的叫声,清晨鸟叫得欢,他很开心。
师: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乐其所乐”的美妙?
生:“唤”,就像妈妈每天唤我起床,很温暖,充满了爱意。
师: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所以才会有“乐其所乐”的美妙。
生:我觉得作者对鸟的爱也不是单纯的。
师:为什么?请你从文中找出证据。
生:因为作者在第6段的最后说:“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面对这么可怜的麻雀,作者却说没空闲为它感到悲哀。我觉得作者说的爱有点假。
师:是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寒风中发抖饥饿的麻雀,口口声声说爱鸟的人,怎么说没空同情呢?
生:我觉得作者的爱还是真的、单纯的,因为……
(一场激烈的争论以后,PPT显示)
我写的动机很简单,我爱鸟娇小轻盈、玲珑美妙的身躯,自由跳跃的姿态,更爱它婉转清脆的声音。但是我不是提笼架鸟的人,我只是心里虔诚深爱着。
——梁实秋
师:“我爱鸟”就三个字,那么单纯;爱就是一个句号,不是豪言壮语,激情澎湃,而恰恰是平平淡淡,平和圆满!一起朗读。
生:(齐读)我爱鸟……
主持人语
百啭怎解,风过蔷薇
肖培东
“‘哪里可见动听?’我示意学生接着描述。
“‘鸟啭。’
“‘“啭”是什么意思?’
“‘婉转。’”
读戴启江老师的课堂描述,心陡然一颤,很快就想起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说的就是鸟儿动听的歌声。诗人遗憾、感慨没有人能够懂得黄莺的婉转啼叫,只好看着它飞走。那么,梁实秋呢?他笔下的鸟,一样有婉转的啼唱,懂者谁?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每一声鸟啼都歌唱自由的欢乐,戴老师这一“啭”,很让我们感动。原来,梁实秋才是心里虔诚爱着鸟的人,“我爱鸟娇小轻盈、玲珑美妙的身躯,自由跳跃的姿态,更爱它婉转清脆的声音”,所以,写的动机也就很简单。戴老师由“啭”声入,从“自在”出,循循善诱,很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到梁实秋爱鸟的虔诚和纯粹。笔端带情,字里行间含情脉脉,梁实秋的《鸟》如此,好课好镜头也得有这风吹蔷薇的自然清香。
梁实秋先生的《鸟》选自《雅舍小品》,这是1939年先生在重庆北碚雅舍所写的小品文集。先生自序:“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可见,这里的散文都是随笔,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表达人生的体味和感受。“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王荣生语)《鸟》是梁实秋知性散文的典范,作者“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失去自由自在,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质疑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显示了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人深深的启迪。百啭怎解?阅读这类文章,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戴老师的镜头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散文的核心是作者的情思。“我爱鸟”,文章一开笔就表“情”,直截了当,毫不含糊。读懂了这份单纯又绝不单调的爱,也就读懂了这篇小品文。本期《镜头》五位作者都把散文的情思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戴启江老师于鸟啭声探作者爱鸟情,郭纪宁老师紧扣“慈悲”二字,李铮铮老师“缘物生情”,钱艺林老师在不同栖处感悟喜悲,贾龙弟老师则是“乐其所乐,悲其所悲”。可见,无论采取何种途径,最终踏上的都是散文内隐的情感之路,且以情感为归宿。这是抓住了散文教学的要义。除了能抓住散文的共性,有的镜头更是走进了梁实秋散文的独有个性,走进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世界。贾龙弟老师通过对文中幽默语言的品读,触摸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钱艺林老师通过发现式阅读找到了作者“移步换情”的情感表达方式,把握了文本的表达个性,另外郭纪宁老师的“单纯”,李铮铮老师的“人真正被物所牵动的感情是真实的感情;而想象的感情常常是架空的虚假的幻想”等都是对作者独特情感的个性把握。依据体式来阅读,是阅读的通则,正是在对散文共性和个性的双重把握中,我们才渐渐触摸到了作者爱的内容和爱的形式。
百啭怎解?还要在散文的文字中沉潜。作者对鸟的爱是通过作者精准的个性化的言语来表达的,按照朱自清先生的说法是,这种爱是“存在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的。只有沉潜到文字深处,才能触摸到情感的深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但是我不忍看”,四个“不”字,被郭纪宁老师敏锐地捕捉到。郭老师以此为砖,敲开了作者爱的心扉。“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这个“一直”,这个“又”,学生感觉到梁实秋对杜鹃声的期待。梁实秋描写是“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的,可不可以换成“远远近近都有杜鹃的叫声,而且声音急切”呢?李铮铮老师在高中教初一课文,“高”谈阔论却不脱离对文本语言的琢磨。钱艺林老师则是让学生“圈点词语”去体会对异乡的鸟的遗憾之情和淡淡的乡愁,立足鸟“栖息时空的变化”,其实就是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引导学生惊喜地发现“第5段很奇怪”,从而得出了“作者笔下的鸟从客观维度飞到了主观维度,表达了他对鸟爱得纯粹”这一独特的发现。贾龙弟老师甚至细读到“声调”,通过对“我爱鸟”句末的句号,把握了梁实秋先生对鸟的爱的平和与单纯,通过对“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一句反问号的品读体味作者的同情与不满。钱梦龙先生曾这样提醒我们:“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文本的?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还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和品味?”百啭怎解?全在文字的沉潜中。
散文中的抒情切忌凌空。爱物,不把“物”的特征牢牢把握,不在观察上下精细的功夫,不积累有关的知识,笔下的“物”就活不起来,而“爱”就缺少坚实的附着物,游离飘忽。教学呢?眼中有人,心中有文,课堂还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可以借鉴贾龙弟老师的教学方式,感受他发问激思的精妙。“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这句话学生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何处,贾老师不作解答,而是不紧不慢地问学生这个句子哪个词特别多,很快就让学生走进“它”的情感世界。作者是否同情麻雀?这个问题又掀起了思维的波澜。所以,教师要有引导设疑激思之能。当然,对散文的品读,尤其教学对象是初一新生,教师要特别重视从读中品读感知,要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和作者的情感共鸣、碰撞,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的。新课文,教学还需更多深思。用心阅读,用心教学,贴着语言,贴着学生,贴着文本,我们才能听懂那森林中天宇下最美丽的鸟啭。
梁实秋对鸟的爱好是单纯的,不带任何幻想的。教读他的散文,我们也是单纯的,却要带上我们细腻的想象的心。这样一想,就擅自改动了古人的诗句以憧憬,问百啭怎解,已是风过蔷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