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同栖息环境下生物的喜悲之情

不同栖息环境下生物的喜悲之情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栖息时空的变化?生:不完全是,第6段是对野外鸟的悲悯。

不同栖息环境下生物的喜悲之情

江苏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钱艺林

师:在梁实秋的笔下,鸟这个美丽可爱的精灵翩跹起舞,归去来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栖息时空的变化?

生:是的,作者写鸟有时间的不同,也有地点的不同。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小精灵的翅膀划过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作者的感情也随之起伏。我们先从时间上看有什么变化。

生:在第3、4段写了黎明、夜晚、白昼的鸟。

师:对,时间确实不同,那作者的感情呢?

生:黎明时分的鸟叫声优美,白昼的鸟形体俊俏,作者都在欣赏;而夜晚的鸟叫声凄绝,作者不喜欢。

生: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作者不喜欢夜晚的鸟叫,因为他根本没有明确写不喜欢。

师:嗯,有意思,在这里有一个焦点,作者对夜晚的鸟鸣到底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请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小组认为不喜欢,理由是作者用了“凄绝”“哀乐”“酸楚”这些词语。

生:我们认为喜欢,不能说这些哀愁的词语就代表讨厌吧,有很多流行歌曲不是也很哀愁吗?

师:好,辩论很激烈,而且都有道理。同学们再读第3段,仔细找出证据。

(生轻声快读,迅速查找)

生:老师我发现了。第3段第一句话是“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说明作者是“欣赏”的态度!

师:嗯,你真是火眼金睛,这的确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那么作者欣赏黎明的鸣叫优美、白昼的形体俊美,夜晚的鸟鸣也美吗?如果美,那是一种什么美?

生:凄美!

师:“望帝春心托杜鹃”,凄美,很恰当!我们由时间再穿越到空间的维度看看写鸟的地点有什么变化。

生:第2段写了笼中鸟,第3段写了野外鸟。

师:情感有何不同?

生:对笼中鸟深表同情,对野外鸟则是欣赏。

生:不完全是,第6段是对野外鸟的悲悯。(www.daowen.com)

师:嗯,同学们分析得很全面,我们继续穿越,还有其他的地点变化吗?

生:作者还写了故乡四川的鸟和离开四川以后看到的鸟。

师:对,鸟栖息在故乡,也栖息在异乡。那么作者对它们是什么感情?

生:作者对故乡的鸟是赞美,对异乡的鸟是遗憾,而且还带着淡淡的乡愁

师:好,“遗憾”“乡愁”,这是准确的表达。同学们从哪些词语看出遗憾?请默读第7段,并圈点词语。

(生默读、圈点)

生:我从“不再容易看见”“也不再容易”“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也很少看见”看出遗憾。

生:还有“只是”“有时”“偶尔”。

师:对,还有“鼓噪”“怪叫”“令人触目”“不忍看”这些非褒义词也说明了作者的遗憾。

师:作者的思绪随着鸟儿栖息时空的变换或喜或悲,或欣赏或同情,或赞美或遗憾。这都是显性的。老师有一个发现,第5段很奇怪,因为它不属于时间也不属于空间,超越了时空!它到底写的是什么?有人说干脆删掉这段,同学们觉得呢?

生:我觉得作者是在写他爱鸟是“很单纯”的,“不存任何幻想”。

师:这里的“幻想”是指什么?吃天鹅肉吗?(生笑)

生:“幻想”就是对鸟的看法。

生:从第5段后面的内容看,是在鸟身上寄寓的感情色彩。

师:同学们越说越明了,这是作者从主观维度评价对鸟的爱,他爱的是鸟的本身,超越了个人的好恶,是一种超然的爱,是一种“单纯”的爱。那么这一段能否删掉呢?

生:不能,因为其他地方写了客观世界的鸟,这一段则是从主观的角度来写。

师:说得很有道理!在这里,作者笔下的鸟从客观维度飞到了主观维度,表达了他对鸟爱得纯粹,主客结合浑然一体,而且这段拓宽了文章的知识和精神层面又不偏离主题,更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请大家带着思考朗读本段第一句“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和最后一句“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立和创造的思想。

(生带着思考朗读)

师:时空转换间的发现式阅读,让我们穿越梁实秋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了作者笔下的鸟栖息在黎明在晨昏,在笼中在野外,在故乡在他乡,在客观在主观。随着时空、维度的变换,我们还发现作者的情感也在起伏,抒发着对鸟儿的情趣、情志和情怀。我们在作者的“移步换情”中审美、感悟、成长,同时这种写法也值得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