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什么我的心如此沉重

为什么我的心如此沉重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去看戏是“我”的第一目标,却一直无法实现,所以很难受,很压抑。但“我”的“第一盼望”却处处受阻。这是“我”的心很重更直接的原因。(生笑)结果,“我”的难过变成了难过的平方了,“我”的心自然越来越沉重了!这让“我”的小心脏怎么能受得了呀。至此,“我”的第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为什么我的心如此沉重

安徽六安市轻工中学 张初吴

学习快结束时,我请学生梳理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有学生举手说:“作者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为什么说‘我’的心很重呢?”

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顺水推舟,请全班一起来探讨。

师:作者说“很重的心”是什么意思?

生:“很重的心”应该是心情非常沉重的意思。因为去看戏是“我”的第一目标,却一直无法实现,所以很难受,很压抑。

生:有不开心的意思。

生:还有心很累的意思。

生:感觉自己的心头上似乎压着一块大石头似的,有一种出不了气的感觉。

师:大家的解释比较全面。那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生:“我”来平桥村“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也就是说,吃也好,玩也好,对“我”的吸引力都不大,最重要的是有机会去看一场戏。但“我”的“第一盼望”却处处受阻。

师:为什么说处处受阻?

生:“我”想去看戏,“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没有船,看戏的第一愿望自然无法实现。

生:而“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叫不到船,又找不到合适的船。

生:其实,“我”是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的,但母亲“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这又阻断了“我”一条可能实现第一愿望的路。“我”当然更不高兴了。

生:“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是“我”的心很重更直接的原因。我只能孤独地待在家里,想象着他们看戏的快乐,想象着他们喝豆浆时的兴奋,想象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想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而自己只能痛苦地干咽唾液。这让“我”怎能不难受呢!

生:本来可以说出来、哭出来,一吐为快,就没有那么沉重了;可是,“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这让小小的“我”不得不将一肚子的委屈压抑在心里,“我”那么小,却承受这么多,心当然会越来越重了。(生均点头同意)(www.daowen.com)

生:“我”的不满,总要表现出来。于是,“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我”用不做、不吃、不玩来对抗,既是发泄不满,也是为了争取机会。

生:让“我”心更重的、火上浇油的是“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这不是明摆着逗“我”干着急吗,明明知道“我”没有去看,还在那儿讲,这让“我”情何以堪?(生笑)结果,“我”的难过变成了难过的平方了,“我”的心自然越来越沉重了!

生:“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伙伴们看出了“我”的不开心,不说也就罢了,可他们偏偏“表同情”,这一同情,“我”岂不是更难过,更不好受!这就像小时候,我们跌倒了,本来没有什么;但大人一嘘,说:“宝宝,摔痛了吧!”于是,我们的泪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教室里笑声一片)

生:当伙伴们看出“我”不高兴后,立刻想办法,说八叔的航船回来了,“我高兴了”,因为“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去看戏的机会;“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美好的希望如肥皂泡一般,顷刻间又破灭了,“我”的希望还没有升腾起来,就“嘭”的一声炸了。这让“我”的小心脏怎么能受得了呀。(全班哄堂大笑)

生:峰回路转: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地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在这种类似发誓的情形下,“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至此,“我”的第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师:同学们这样一梳理,我们就明白了,也难怪“我”的“心”那么沉重了,原来,“我”的小心脏被反反复复地折腾,在想看、失望、希望、失望、更想看之间不断变换着,当终于能够成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就理所当然了。谢谢同学们!

主持人语

诗意的“转身”

肖培东

很少能在鲁迅小说中读到如《社戏》般诗意的表达。“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当我们以舒缓的节奏朗读文中这些语言时,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图便绘声绘影地呈现面前。如何展现这些富有特征的生活场景,是教师需要格外着力的。熊亚萍老师就是这样切入教学的。她问道:“课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学生踊跃搜罗出散落于全文的生花妙笔:有品景,有炼字,能勾连,善激思。所谓“把空洞的叙述变为生动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是也。

当然,栩栩如生的描绘是为了揭示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深刻思索。吴奇老师也在探寻作者描绘的淳朴乡情和美好景色,但巧妙地转到诗意的“背后”去思考。能略去“极偏僻”这个词吗?学生归纳为:平桥村地理位置远离城市、乡镇,交通、信息都不发达,文化也落后。这是“偏僻”的顺理之意。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领悟到风景原生态和民风的自然淳朴。这是“偏僻”的格外之意。精彩的教学,就是要在常规的状态中打出第二情景,使之显示小说人物或作者的深层心态,吴老师显然是在往这方面努力,不过他是直接从学生对第二情景的疑惑中去生成教学的,“极偏僻”是作者深层思考的设置,学生的非有意成就了教师的沿“源”讨“波”,从诗意的“背后”转到诗意,能冲击人物静态的感觉,作者内心的深层情感就不难挖掘出来了。若能进一步地触及情感,教学自会更得深意。

鲁迅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实际上,鲁迅力避的是直接出面参与解释小说。然而俭省的景物描写、简短的人物刻画并不呆板,反而充满诗意,原因就在于他并没有吝啬浓烈情感的注入。就如本文,师生感受那一份诗意的同时,更要转到背后去体会鲁迅的温情。余米曲老师概括为:看似寻常最情真。她带着学生去挖掘细微情节的深意,揣摩平淡中的隽永真情。钓虾——“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为何不是“这虾照例是归我们吃的”?一处补笔,钓虾的乐趣之外又有了尊重喜欢之情;放牛——“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是盯着迅哥儿的不足而“嘲笑”吗?细微之处是友善的理解和宽容;看社戏——“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他们仅是在迅哥儿失望后的被动反应吗?行为的“主动”凸显的是细心和善解人意。余老师着力于对“温情”的提炼,使文本笼上一层明朗的馨香,诗意盎然,温情脉脉。立足语言展开教学,获得教学意义,是语文教学的本真。由语言入手,并且始终沉浸在作者的语言里,陈家尧老师甚至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与性格,这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语言教学的意识与能力,还要具备语言训练的意识与能力。三处句子关系的分析,可以放手其一交给学生主动探求,化教为学,更利于学生实实在在地、积极地步入平桥村的诗意与温情中。

但是,诗意的“转身”仅仅是温情吗?即使是温情,也有温度的差异!我们如能把不同形象的原生态还原出来,形象的差异和情感的差异就会显现出来。何定琴老师就抓住了此点切入分析。她问“《社戏》里有一个流行语‘写包票’,即打包票……何时、何地、何人、因何事、给何人打包票?”学生说,双喜的“写包票”,除了负责“我”的安全,还有友谊责任、关心照顾、体贴关怀、无私忘我,蕴含着无尽的情谊;六一公公的“打包票”缺少实现的可能,虽也可以看出他的淳朴善良、珍惜劳动成果和对读书人的敬仰,但是建立在“我”夸赞他的豆好吃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如果师生有了自觉的还原意识,就能发现相同背后的潜在差异。很可惜,何老师最后归结为“‘包票’里蕴含着真诚、热情、淳朴、善良、无私,这是一个具有人性美的童话般美丽的‘乐土’”,而没有进一步挖掘它们之间的差异,进而体会鲁迅内心深处的表达。张初吴老师从“很重的心”这个情感基点入手分析,“很重的心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师生层层梳理,从借不到船的失望,到母亲阻断的痛苦,到想象小伙伴们欢声笑语的孤独,到不能一吐委屈的压抑,到双喜打包票时的希望,到终于成行的舒展,到误认戏台的急切,到看戏的无聊,到偷罗汉豆的快乐,等等。几经转折,起伏有致,张弛有度。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冲击,让师生发现了文本内容潜在的冲突,潜在的冲突让师生找到了分析可操作的路径,可操作的路径又促成了文本诗意的释放。鲁迅没有刻意制造波澜却波澜起伏,自然朴素道来却引人入胜。教师没有刻意深入却左右逢源,从情感原点出发而能使课堂情境互生。如此说来,这样的“转身”也是富有诗意的。

如果我们把目光前移到《社戏》删去的两段,我们会发现《社戏》背后严峻、令人痛苦的现实,“比沙漠更可怕的人世在这里”,作者却只能追忆淳朴和诗意。可以理解为那是对希望的求索,但更是对现实的深切忧虑。面对初中学生,或许有人问,我们有必要去探究这背后的背后、转身的转身吗?但我们不是发现好多老师已经带着学生站在这门口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