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温情和冷酷:《孔乙己》中的温情描写令人同情

温情和冷酷:《孔乙己》中的温情描写令人同情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外国语学校王欣师:请大家找出《孔乙己》中最温情的描写文字,读一读。对孩子太“残酷”!如果说分茴香豆给孩子是最温情的地方,那么,用手“走”去就是最冷酷的细节了。这应该是最能引起人们同情的地方。

温情和冷酷:《孔乙己》中的温情描写令人同情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外国语学校 王 欣

师:请大家找出《孔乙己》中最温情的描写文字,读一读。

生: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是温情的一幕。(生读)

师:你能说说这里面的哪些细节有温情吗?

生:分给孩子们茴香豆吃。孔乙己没有多少钱,钱也来之不易。这样的经济状况,还能分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让人感到他的善良。

生:孔乙己多花一文钱买一碟茴香豆,其实是为了表示他比花四文钱买酒的短衣帮要高贵!这一文钱对他来说真的很重要。但是,他却舍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说明他是喜欢孩子的。

师:是啊!喜欢孩子足见他的善良!鲁迅先生也是喜欢孩子的!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有哪些写到了孩子?

生:《故乡》《从百草园三味书屋》。

生:《社戏》《雪》。

师:这些文章中都有孩子。而且很多文章是把孩子当成民族的希望的代名词的!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也爱孩子,即便孔乙己不是把孩子当成希望,那他也是有良知的人!那么,既然分给孩子们豆吃,那为什么不把豆子分完呢?

生:因为孔乙己太窘迫,再分自己就没有了。

生:这样刻画孔乙己的性格恰到好处。

生:这才能刻画出孔乙己的矛盾心理。

师:好一个矛盾心理!说说具体矛盾在哪里?

生:他想给孩子们豆吃,可自己的豆又不多。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对,他是财力不足!其实,作者对孔乙己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都体现在一个字上了,哪个字?

生:罩!

师:对!大家用手比画一下这个“罩”字。看老师比画,你们觉得是哪个动作?

(师比画两个动作:一是五指并拢盖在上面;一是五指岔开遮在上面)

生:应该是第二个动作,五指岔开。

师:为什么?

生:如果是五指并拢,孩子就全看不见了。对孩子太“残酷”!五指岔开,才更能体现出孔乙己既善良又迂腐的一面。再加上后面的“多乎哉,不多也”就更可笑了。

师:所以,这温情的一幕,写出了孔乙己的善良。“正是因为他善良未泯,所以……”,能不能把老师没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生:正是因为他善良未泯,所以孔乙己的遭遇才值得同情。

生:正是因为他善良未泯,所以人们对他的死活不管不问才显得无情!

生:正是因为他善良未泯,所以摧残孔乙己的社会和摧残他的人才显得残酷无情!(www.daowen.com)

师:“哀其不幸”,鲁迅深深地同情他,鲁迅曾对孙伏园说,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那么,孔乙己最值得同情、最不幸的境遇体现在哪个细节呢?谁能读一读。(生读“不一会儿……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你读得很好,大家觉得哪个很平常的字最见鲁迅先生的语言功力?

生:“笑”字。

师:“笑”很有意味,还有一个字也不可忽略。

生:“走”字。孔乙己是用手走过来的。所以,这个“走”很见功力。

师:那为什么不用“爬”呢?(生沉思)

生:“走”本是脚的动作。孔乙己却只能用手来代替脚,全部的力气都用在手上了。

师:而且动作是“慢慢”的,说明什么?

生:说明孔乙己身体已经很差了。

师:再读这句话。读出感觉来。(生读)对啊!如果说分茴香豆给孩子是最温情的地方,那么,用手“走”去就是最冷酷的细节了。这应该是最能引起人们同情的地方。可孔乙己得到了什么?

生:依然是讥笑。

生:依然是嘲讽。

师: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一个高度残疾的人,一个并没有作恶的人,一个没有任何生活能力的人,就这样在说笑声中远去了。留在你心头是什么呢?

生:是酸楚!

生:是对孔乙己的同情!

师:文中有没有谁心生同情的?

生:有。小伙计。“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师:小伙计是唯一一个没有完全丧失良知的人!

(PPT显示)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师:把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不要像掌柜和酒客一样丧失良心!呼吁救救孩子是鲁迅的一贯主张!

生:还有愤怒!对麻木的看客的控诉!

师:看客们和掌柜太没人性了!他们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其实,作者批判的只是这样几个人吗?

生:不是!作者矛头指向的是整个社会!

师:一个对不幸者不心生同情的社会是要被埋葬的社会!一个对弱者肆意践踏的社会是要被推翻的社会!这就是鲁迅的呐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