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灯具的变化形制的变化与当时的生产力、生产技术密切相关,技术高超才能生产出结构比较复杂、造型比较精美的器物。反之,通过器物本身,我们也可以推知当时的生产技术的演变,这便是我们后人所称之的科技价值。
1. 灯具形制变化所体现的生产技术演变
不论是陶瓷灯具、青铜灯具抑或是铁质灯具,汉代最普及的灯具形态为豆形。陶瓷豆形灯具造型比较简单,最普通的豆形灯具为陶质,素面,浅盘灯盘,圆柱形灯柄和喇叭状或覆盆形灯座。到了西汉中期以后,产生了釉陶灯具,并且部分灯具在口沿、灯柱或灯座上刻画几何纹或动物纹图案。作为陶豆形灯的演变形态,陶多枝灯到了西汉末、王莽时期才有所见。可见,从民间层面看,汉代陶瓷灯具的生产技术在不断提高。
青铜灯具的变化说明汉代统治阶级控制着水平较高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优秀的工匠。首先,目前所见青铜豆形灯有2/3以上属西汉时期,其中包括不少西汉早期灯具,形制非常规整。另有一些以雁足、人形、熊座灯具,在西汉时期进入统治阶级的生活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见的釭形灯,不论是取形于鼎、动物或者人物,它在设计制造上的难度,不亚于东汉时期流行的耳杯形灯、卮形灯、连枝灯、动物形灯。这可能是由于陶制仿铜灯具明器的使用。从第三章看青铜多枝灯主要在西汉时期,东汉就少了。同时,陶多枝灯在西汉晚期出现,流行于东汉。从形态上看,陶多枝灯明显是模仿青铜多枝灯,并且可能是专用于替代青铜多枝灯陪葬的明器。青铜多枝灯不再用于陪葬,那么由于改铸、腐蚀的原因,就很难保留下来。
铁质灯具在汉代虽然也同样流行于统治阶级,但它最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材料,其工艺也在不断进步。比如铁质豆形灯和浅盘形灯虽然已于西汉早期产生,但带承盘带鋬的豆形灯、带三足带鋬的浅盘形灯、从三足延伸出三柱可以固定于墙上的浅盘形灯、多枝灯等形态直至东汉时期才产生。由此可见,汉代铁质灯具的生产技术,也同陶瓷灯具的生产一样,在不断进步。
3. 小结(www.daowen.com)
通过汉代灯具造型、纹饰等角度所体现的科技知识与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它的科技价值加以总结:
首先,汉代灯具的制造技术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汉代的生产技术演变,这种演变可以从三种不同质地灯具的数量和形态上的变化体现出来,同时,这种变化又是与当时整个汉代生产技术的演变和社会背景的原因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单一现象。
其次,造型上,汉代灯具沿用了春秋战国以来的铜釭灯、卮等造型,同时又开创性地借用了汉代漆器中的耳杯等造型;装饰上,汉代灯具融合了从战国以来非常纯熟的漆绘技术、鎏金技术、错金银技术等,同时又富有开创性地使用了施釉技术、浮雕技术等,都是当时制造灯具的工匠们劳动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科技价值。
最后,汉代灯具铭文中记录了灯具的生产、监督的等级制度,从而使我们对汉代灯具的生产管理体系有所了解,同时,通过与文献的相互补充,使我们建立起了对汉代职官及其职责更加全面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