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陶质灯具的地理特点及区域分布

陶质灯具的地理特点及区域分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分析了汉代陶灯的类型,这是探索不同形态陶灯在区域上的共性。事实上,陶灯与其他质地灯具相比,在不同区域中所存在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即陶质灯具的区域特征。Ⅱ式,4件,均为陶质。Ⅲ式,13件,灯盘弧腹近直。Ⅲ式,7件,灯盘较大,有的灯柄中部产生竹节状突起。灯盘与灯座基本呈上下对称,细腰。

本书第二章第一节分析了汉代陶灯的类型,这是探索不同形态陶灯在区域上的共性。事实上,陶灯与其他质地灯具相比,在不同区域中所存在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即陶质灯具的区域特征。

1. 豆形灯

Aa型陶豆形灯,考虑到此亚型灯具存在的地区性差异,本文将分八个区域进一步分型分式。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Aa型矮柄豆形灯,根据灯座、灯盘或装饰性部件的细节变化,又可以分为五个子型(图4.1.1)。

图4.1.1 黄河中下游地区Aa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①子型,浅盘,座呈喇叭形,共118件。除1件无法判断式别外,根据灯柄的变化,分式如下:

Ⅰ式,36件,其中陶35件,釉陶1件。灯柄实心,灯座喇叭形外撇。方新村开发公司M15:15、雅荷城市花园M11:14、西北医疗设备厂M39:7、龙首村军干所M14:12、满城汉墓二号墓出土17件陶灯[347]均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早期至中期前段。

Ⅱ式,55件,其中陶42件,釉陶9件。灯柄空心。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M13:28、曲江春晓苑M24:6、西安南郊三爻村M19:3、滕州东小宫墓地M164:3[348]等均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期晚段至东汉早期。

Ⅲ式,12件,西安雅荷智能家园M10:8、嘉馨花园M60:17、陕西咸阳杜家堡M1:52[349]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

Ⅳ式,14件,西安市电信局第二通信大楼M67:20、陕西高陵县宝诗佳公司M12:16、山东枣庄市桥上M1:5、北京亦庄X10号地M33:14[350]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②子型,浅盘,覆盆状座,柄和灯座皆实心,灯柱较①类粗壮。

Ⅰ式,35件,其中陶质27件,釉陶8件。灯盘弧腹,有带花纹,也有素面的。西北医疗设备厂M93:10、陕西蓝田支家沟S2:36、汉宣帝陵寝园⑤:Y1:8A、汉长安城桂宫2北:T1③:6、明珠花园M11:7[351]等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4件,均为陶质。灯盘斜折腹,素面。白鹿原汉墓绕M12:1、陕西神木县M4:11、临潼新丰铁路M1:59[352]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

③子型,24件,浅盘,实心柄,覆盆状座。其中2件无法纳入分式外,其余分式如下:

Ⅰ式,3件。灯盘斜折腹。陕西咸阳茂陵M1出土一件、南阳牛王庙M85:5、洛阳市南昌路BM3:53[353]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Ⅱ式,6件,灯盘斜弧腹。均出土于河南陕县刘家渠[354]。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Ⅲ式,13件,灯盘弧腹近直。洛阳烧沟汉墓出土3件、西安市电信局M163:24、洛阳市南昌路BM3:53[355]等均属此式。年代贯穿整个东汉时期。

④子型,器身矮小,浅盘,束腰,圈足座,座上饰弦纹数道。

Ⅰ式,19件,灯盘较浅。河南陕县刘家渠M20:1[356]等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4件,其中陶质1件,釉陶3件。西安电容器厂M3:14、三门峡南交口M17:5[357]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⑤子型,器形圆礅,灯柱和灯座形成大喇叭口,且中空。

Ⅰ式,6件,腹径与底径相当。均出土于河南陕县刘家渠[358]。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6件,腹径收束。河南灵宝张湾M2出土5件、北京西杏园M2:34[359]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⑥子型,浅盘,覆盆状底座,细实柄,柄中部饰两周凸弦纹。

Ⅰ式,3件。灯盘壁较直,灯盘较浅。河南南阳东苑小区M31:3、河南南阳市审计局M32:9[360]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Ⅱ式,3件,灯盘加深,斜弧腹。河南南阳桑园路东汉画像石墓M132:27、南阳一中M406:14[361]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

Ⅲ式,1件,灯盘变浅。出土于河南南阳[362]。年代为东汉中期或晚期。

长江上游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为便于地区间的比较,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准,对不同地区的相同子型采用同一编号,不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子型编号顺延(图4.1.2)。

图4.1.2 长江流域Aa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①子型,浅盘,座呈喇叭形,共10件。根据灯盘的变化,分式如下:

Ⅰ式,3件,灯盘较深,盘口微敞,盘壁近直。赫章可乐M174:29、重庆云阳马沱墓地M12:41[363]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

Ⅱ式,4件,灯盘较浅,盘口近直,壁直。重庆奉节赵家湾M8:77、重庆丰都火地湾HM1:17[364]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中期。

Ⅲ式,3件,灯盘加深,盘口内敛。重庆丰都燕子村M11:20、重庆丰都林口LM2:76[365]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③子型,15件,浅盘,实心柄,覆盆状座。除1件无法分式外,除根据整体比例及灯柄的变化,分三式:

Ⅰ式,2件,整器较矮,灯座较灯盘小,灯盘壁斜直。均出土与重庆巫山麦沱[366]。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6件,整器加高,灯座较灯盘大,灯盘壁近直。重庆丰都石宝寨M2:34、四川牧马山灌溉渠M14:40、三台郪江崖墓BM1:23[367]等均属此式。年代相当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

Ⅲ式,7件,灯盘较大,有的灯柄中部产生竹节状突起。四川遂宁笔架山M3:23、重庆合川南屏WM6:21、云南昭通象鼻岭M1:15[368]等均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⑦子型,22件,灯座呈大覆盆状。可分2式。

Ⅰ式,8件。灯盘与灯座基本呈上下对称,细腰。重庆巫山土城坡所出7件、重庆奉节拖板崖墓群M10:11[369]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至中期。

Ⅱ式,14件,其中陶6件,釉陶8件。灯盘(或灯座)[370]变小,成子口形状。重庆巫山县神女路S1M5:48、重庆巫山水田湾ⅢM8:36[371]等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至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等(图4.1.2)。

①子型,浅盘,座呈喇叭形,共19件。除1件不能分式外,根据灯盘的变化,分式如下:

Ⅰ式,3件,大喇叭座外撇,湖南溆浦茅坪坳M31:6、湖南里耶M85:3[372]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晚期。

Ⅱ式,2件,底座略内收,有的座下部折收。湖南郴州出土一件、湘西古丈河西M10:2[373]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

Ⅲ式,13件,湖南莱阳出土2件、湖北宜昌前坪M18:38、湖南常德出土5件[374]等属此式。大喇叭座外撇,年代相当于东汉中期至晚期。

③子型,26件,浅盘,实心柄,覆盆状座。除1件不能判断式别外,其余可分式如下:

Ⅰ式,3件,灯座呈下弧形或圆弧形,均出土于湖南里耶[375]。年代为西汉中晚期。

Ⅱ式,22件,湖南耒阳出土21件、湖北宜昌前坪包金头M24:4[376]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图4.1.2)。除1件异型、1件信息不全,不能分类外,其余灯具可分为:

①子型,浅盘,座呈喇叭形,共6件。可分两式:

Ⅰ式,2件,灯座底部略设小坎,间以凹弦纹一道。江苏徐州凤凰山M1:59、安徽萧县牛车返汉墓XCM8:5[377]等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早中期。

Ⅱ式,4件,灯座底部内折。江苏虎丘M1:40、安徽萧县冯楼汉墓、破阁汉墓出土灯具[378]均属此式。年代从西汉晚期直至东汉晚期。

③子型,6件,浅盘,实心柄,覆盆状座。分式如下:

Ⅰ式,2件。灯座呈小覆盆状,灯柄中部内束,有竹节状饰。江苏仪征张集团山[379]出土。年代为西汉早期。

Ⅱ式,1件。灯座依然呈小覆盆状,灯柄中部增粗,无竹节状饰。安徽芜湖贺家园[380]出土。年代为西汉中期。

Ⅲ式,2件,灯柄中部进一步增粗。安徽天长三角圩M27:28、江苏霍邱县M2:20[381]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

Ⅳ式,1件,灯柄呈大覆盆状。江苏邗江宰家墩[382]出土。年代为东汉晚期。

⑤子型,器形圆礅,灯柱和灯座形成大喇叭口。可分2式。

Ⅰ式,3件,灯盘弧腹,灯柄中空,灯座喇叭形。浙江龙游东华山M11:55、常州市酱品厂M1:12[383]属此式。年代相当于西汉早中期。

Ⅱ式,1件,灯盘折腹,实心灯柄,灯座底部有折棱,类似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④子型。出土于安徽淮北市李楼[384]。年代为东汉中期。

甘青(黄河上游)地区,包括甘肃、宁海及宁夏西部等地。

①子型,浅盘,座呈喇叭形,27件。分2式。

Ⅰ式,1件。实心灯柄内束、较细。甘肃秦安上袁家[385]出土。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26件,空心灯柄较粗。甘肃高台县出土4件,青海上孙家寨出土22件[386]。年代为东汉晚期。

图4.1.3 黄河上游、两广、内蒙古地区Aa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④子型,28件。器身矮小,浅盘,束腰。可分2式。

Ⅰ式,6件,器身较矮小,有实心和空心灯柄,有的灯座有折棱。均出土与上孙家寨[387]。年代为东汉早中期。

Ⅱ式,22件,器身更加矮小。甘肃省高台县M10:15、上孙家寨出土11件,甘肃永昌乱墩子出土9件[388]均属。年代为东汉晚期。

两广地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除1件异型,1件信息外,其余可分两子型。

①子型,2件,浅盘,座呈喇叭形,广西平乐银山岭M117:12、广东顺德沙富村SM3:15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或稍晚。

②子型,浅盘,柄和灯座皆实心。可分两式。

Ⅰ式,2件,灯座呈弧状外撇。出土于广西平乐银山岭[389]。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2件,灯座为平底带折棱。广西合浦寮尾M7:扰9、广西昭平M10:4[390]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③子型,70件。浅盘,实心柄,覆盆状座。可分三式。

Ⅰ式,3件,灯座弧度较大。广州横枝岗[391]出土,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29件,灯座渐鼓起。广州汉墓出土12件、广西平乐银山岭出土9件[392]等均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Ⅲ式,38件。灯座更鼓近折。广州汉墓出土13件、广东顺德官山GM1:10、广西合浦寮尾出土4件、广西钟山张屋出土7件[393]均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内蒙古地区,实际出土此类灯具40件,但17件未公布详细材料。

①子型,19件,浅盘,座呈喇叭形。可分三式。

Ⅰ式,15件,其中釉陶灯2件。灯盘较浅,喇叭足平滑外撇。纳林套海5件、沙金套海M32:7等[394]均属此类。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2件,灯盘加深,灯座近底部微外折。均出土于包尔陶勒盖[395]。年代为东汉早期。

Ⅲ式,2件,灯座折棱明显。出土于内蒙古召湾[396]。年代为东汉晚期。

②子型,2件,浅盘,柄和灯座皆实心。包尔陶勒盖M16:15、内蒙古杭锦旗乌兰陶勒盖M7:9[397]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

东北地区,能确定为Aa型矮柄豆形灯的仅一件,出土于辽宁新金县马山[398],年代为西汉晚期。

Ab亚型陶豆形灯,黄河中下游地区(图4.2.1)

图4.2.1 北方地区Ab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①子型 浅盘,斜直壁,细长柄灯柱,中间有一周凸起。灯座为喇叭形,座上饰凸弦纹。

Ⅰ式,1件,高柄,灯座扁平。出土于陕西西安北郊青门[399]。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1件,灯座加高。出土于河南禹州新峰[400]。年代为东汉早期。

Ⅲ式,22件,灯座加高,饰弦纹,有的灯柄饰竹节状装饰。河北望都南柳宿出土6件、山西离石马茂庄M19出土1件、北京东南郊三台山M2:13、平谷杜辛庄遗址M13:15[401]等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②子型 灯盘敞口,圆弧腹,直柄,覆盆状座。分2式。

Ⅰ式,4件,灯盘壁斜直。山西广灵北关M52:13、陕西神木大保当98M1:27[402]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

Ⅱ式,14件,其中釉陶3件,灯盘壁圆弧,有的灯座镂孔。侯马乔村墓地M7230:36、山东青州马家冢子QM:44、北京亦庄X10号地M53:1[403]等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③子型 灯柄与灯座呈大喇叭状,灯座带镂孔。分两式。

Ⅰ式,2件。灯盘较浅,灯柄微外鼓。兴谷河道治理工程M21:2、M3:8[404]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Ⅱ式,2件。灯盘加深,灯柄内弧。兴谷河道治理工程M6:18、M7:4[405]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甘青地区(图4.2.1),1件信息不全,无法分类,另一件灯盘直口,浅盘,柱形柄,圈足,出土于宁夏盐池县宛记沟[406],属①子型。年代为西汉晚期。

内蒙古地区(图4.2.1),2件,灯盘直口,竹节形灯柄,喇叭状灯座。属①子型,出土于内蒙古召湾和沙金套海[407],年代为西汉晚期。

东北地区(图4.2.1)

①子型,灯盘直口,较深,柱形柄,覆盆状灯座。辽阳旧城东门里出土1件、辽宁辽阳南郊街出土灯盘8件、灯座2件[408]属此子型。年代为东汉晚期。

④子型,灯盘较小,直口,灯座较大,从灯柄头部直往外扩。分两式。

Ⅰ式,1件,灯座略内收。出土于辽宁大连前牧城驿[409],年代东汉前期。

Ⅱ式,5件,灯座外扩。均出土于辽宁盖县九垅地[410]。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上游地区(图4.2.2)


图4.2.2 南方地区Ab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①子型,仅1件。出土于云南昭通象鼻岭[411]。底呈外撇喇叭状,灯盘口微敞,较深。

②子型,灯盘敞口,圆弧腹,直柄,覆盆状座。分两式。

Ⅰ式,1件。灯座斜弧。出土于四川成都石人坝[412],属新莽时期。

Ⅱ式,4件。灯座鼓起近折。四川绵阳何家山HM2:48、贵州黔西县M37:13[413]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图4.2.2),除3件无法分类外,其余可分三个子型。

①子型,浅盘,斜直壁,细长柄灯柱,灯座为喇叭形。(www.daowen.com)

Ⅰ式,6件。灯座近平。均出土于湖北襄阳王坡[414]。年代为西汉早期。

Ⅱ式,1件,灯座更加扁平。出土于湖南衡阳赤石天门山[415]。年代为西汉中晚期。

Ⅲ式,2件。灯座近平。出土于江西南昌蛟桥[416]。年代为东汉晚期。

②子型,灯盘敞口,圆弧腹,直柄,覆盆状座。分三式。

Ⅰ式,1件。灯盘较浅,灯座近折。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417]。年代为西汉早期。

Ⅱ式,1件。灯盘加深,灯座呈斜弧状。出土于湖南长沙杨家岭。年代为西汉中期。

Ⅲ式,25件。灯盘较深,灯座近折。湖南里耶出土23件、湖南保靖粟家坨M13:24、湖南溆浦大江口M6:1[418]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

③子型,灯柄与灯座呈大喇叭状,灯座带镂孔。分三式。

Ⅰ式,3件,灯柄较大,微外鼓。湖北蕲春茅草山M6:1、草林山M8:17[419]属此式。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1件。灯柄较小,腹壁斜直。出土于湖北蕲春付家山汉墓[420]。年代为西汉晚期。

Ⅲ式,1件,灯柄较大,微外鼓。湖南衡阳市兴隆村[421]出土。年代为东汉早期。

长江下游地区(图4.2.2),除1件器形有所差别,不纳入分型外,其余均为①子型。

①子型,浅盘,细长柄灯柱,灯座为喇叭形。分两式。

Ⅰ式,1件,釉陶灯。灯盘较小,灯柄颈部较细,底座呈大喇叭口。出土于江苏苏州娄葑公社[422]。年代为西汉中期。

Ⅱ式,4件,灯盘较小,灯柄颈部较细。安徽定远谷堆王出土3件、安徽寿县茶庵马家古堆出土1件[423]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至中期。

Ⅲ式,2件,灯盘增大,灯柄颈部变粗。江苏邳州山头M7:4、江苏邗江出土1件[424]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两广地区(图4.2.2)

①子型,11件,浅盘,细长柄灯柱,灯座为喇叭形。均出土与广西贵县[425],年代为东汉时期。

②子型,8件,灯盘较深,敞口,圆弧腹,直柄,覆盆状座。广东番禺出土4件,广州汉墓出土4件[426]。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③子型,4件,灯柄与灯座呈大喇叭状,壁较直,灯座带镂孔。广西贵港市孔屋岭M1:1、番禺汉墓M13:4、广州汉墓出土2件[427]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B型陶豆形灯,中原地区,5件,形态基本一致,由灯盘、灯柄、托盘三部分组成,灯盘和托盘均敞口,部分灯柄中部有竹节状装饰。出土于河南南阳牛王庙、陕西勉县老道寺、河南淅川杨岗码头[428]等地,从西汉晚期一直沿用至东汉中期(图4.3)。

图4.3 B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长江上游地区,根据灯盘和托盘造型分两个亚型(图4.3)。

a亚型,灯盘口内敛,子口,托盘口外敞。分两式。

Ⅰ式,1件,托盘壁上部近直,出土于赫章可乐[429],年代为新莽时期。

Ⅱ式,1件,托盘壁外敞,出土于重庆合川南屏[430],年代为东汉晚期。

b亚型,在托盘下增加三足。1件,出土于重庆合川南屏[431],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根据托盘深度的变化分三式(图4.3)。

Ⅰ式,17件,托盘较浅。湖南溆浦茅坪坳M32:9、湖南里耶M186:4、湖南常德M3出土2件等均属此式。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7件,托盘加深。湖南大庸DM25:1、江西南昌蛟桥M2:13[432]等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

Ⅲ式,6件,灯盘进一步加深。湖南益阳羊舞岭出土2件、湖南益阳M28:45[433]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两广地区,根据托盘深度变化可分三式(图4.3)。

Ⅰ式,2件,托盘较浅。出土于广东南海[434]。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1件,托盘加深。出土于广东连州[435]。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Ⅲ式,1件,灯盘进一步加深。出土于广州汉墓M5010[436]。年代为东汉晚期。

C型多层豆形灯,均出土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Ca亚型,根据中层托盘变化,分两式(图4.4)。

图4.4 C型陶豆形灯型式演变图

Ⅰ式,中层托盘极浅。1件,出土于四川成都跃进村[437]。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中层托盘加深,16件,四川中江塔梁子M3:9、四川成都曾家包出土3件、四川乐山中区大湾嘴出土2件[438]均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期至晚期。Cb亚型,出土于四川新都县马家山、成都站东乡青红包M2和四川三台灵兴乡[439]。年代为东汉晚期。

Da型俑座灯,其余根据人俑与灯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个子型(图4.5):

图4.5 Da陶俑座灯型式演变图

①顶灯陶俑,人俑跪地或席地而坐,用头顶住灯盘。

Ⅰ式,6件,灯盘大,但较浅。均出土于广州汉墓[440]。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

Ⅱ式,14件,灯盘变小,但加深,人俑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广东东山、广州汉墓5032:12[441]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②托灯陶俑,人俑跪地,用手将灯盘托起。分两式。

Ⅰ式,2件,均出土于广州汉墓。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

Ⅱ式,1件,形制与广州汉墓出土的极其相似,出土于广西合浦寮尾[442],年代为东汉晚期。

黄河中下游地区,9件,分两式。

Ⅰ式,2件,出土于河南陕县刘家渠[443],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7件,形态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均出土于河南灵宝张湾[444],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2件,分两式。

Ⅰ式,1件,出土于湖南资兴[445],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1件,形态接近于广州地区出土陶人俑座灯。出土于湖南常德南坪“酉长阳”墓[446],年代为东汉中期。

Db亚型 熊座灯,黄河中游两件为西汉晚期器,甘肃两件为东汉晚期器(图2.2)。

Dc亚型 兔座灯,出土于四川乐山市中区大湾嘴[447]。年代为东汉晚期(图2.2)。

Dd亚型 蟾蜍座灯,均出土于重庆地区,年代分别为东汉早期和东汉末年(图2.2)。

De亚型 狗座灯,出土于河南济源,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图2.2)。

Df亚型 龟座灯,出土于河南济源,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图2.2)。

Dg亚型 马座灯,出土于广西合浦凸鬼岭[448]。年代为东汉晚期(图2.2)。

Dh亚型 龙虎座灯,均出土于四川,年代为东汉中期(图2.2)。

2. 陶浅盘(碗)形灯(图2.3)

A型,分布于四个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3件,陕西西北医疗设备厂M58:37、河北鹿泉西龙贵M65:6[449]属此型。年代分别为西汉早期和东汉晚期,但形制基本没有变化。

长江上游地区,1件,出土于四川三台郪江[450],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3件,出土于湖南耒阳白洋渡和湖北黄冈对面墩[451]。均为东汉晚期。

长江下游地区,2件,分别出土于浙江杭州地区和江苏高邮邵家沟[452],年代分别为西汉晚期和东汉晚期。

B型,分布于两个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2件,下附三蹄足,均出土于湖南资兴[453],东汉时期器物。

东北地区,1件,出土于辽宁瓦房店市马圈子[454]。年代为东汉末期。

C型,出土于湖南耒阳花石坳[455],年代为汉魏时期。

D型,可分两个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3件,湖南耒阳白洋渡M8:16、湖南资兴M498:22[456]等属此型。年代为东汉中期至晚期。

甘青地区,1件,出土于宁夏盐池县宛记沟[457]。年代为王莽时期。

E型,均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3. 陶多枝灯(图4.6)

图4.6 陶多枝灯型式演变图

A型,可分四个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31件,可分两式。

Ⅰ式,1件,顶部为一熏炉,出土于山东宁津庞家寺[458],年代为东汉早期。

Ⅱ式,30件,除灯盘数量不等外,部分灯具还在灯盘外侧增加了挡风的小屏障。河北望都二号汉墓出土7件、北京顺义临河村:9、天津蓟县西关M6:1山东济南青龙山JQM1:21[459]等均属此型。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上游地区,4件,四川遂宁笔架山M3:26、泸州市博物馆藏1件[460]均属于此型,年代为东汉晚期。

长江下游地区,2件,分两式。

Ⅰ式,1件,覆盆状灯座,灯座上托一托盘,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461],年代为东汉早期。

Ⅱ式,1件,覆盆状灯座,出土于江苏徐州十里铺[462],年代为东汉晚期。

东北地区,辽宁抚顺小甲邦[463]似出土了2件此型灯具,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B型,均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可分两式。

Ⅰ式,2件,灯座成柱状,出土于河南陕县刘家渠[464],年代为东汉早期。

Ⅱ式,11件,灯座外鼓,呈喇叭状。北京平谷杜辛庄M5、兴谷河道治理工程M3:7[465]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晚期。

C型,均出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可分三式。

Ⅰ式,1件,造型简单,实际只有一个灯盘,但灯盘已出现天鸡造型,应与此类多枝灯有渊源,出土于河南济源泗涧沟[466],年代为西汉晚期。

Ⅱ式,3件,灯盘层数增多,但灯座仍比较朴素,没有太多的雕塑。河南济源市桐花沟M10:36—40、陕西扶风县官务M1:14[467]属此式。年代为东汉早期。

Ⅲ式,17件,灯座饰以多层动物、人物雕塑。北京顺义临河村:4、西安世家星城M169:2[468]等均属此式。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4. 杯形灯(图2.5)

A型,黄河中下游地区,1件,出土于陕西神木[469]。年代为东汉前期。长江中游地区,4件。年代为东汉中期至晚期。

B型,出土于长江中游地区,年代为东汉中期至晚期。

5. 小结

汉代灯具型式多样及所体现的时空特征已昭然若揭。从上述灯具的分类可以看出,各区域之间的灯具种类构成显然有所不同。根据徐苹芳先生观点,历史时期“社会现象复杂,历史的发展曲折”,因此历史时期的分区“难用统一的标准来界定”[470]。不过就汉代陶灯而言,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汉代陶灯大致可分为如下八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有Aa①、Aa②、Aa③、Aa④、Aa⑤、Aa⑥型矮柄豆形灯、Ab①、Ab②、Ab③型高柄豆形灯、Ba型托盘豆形灯、Da①、Db、De、Df型俑座灯、A、E、F型碗形灯、A、B、C型多枝灯和杯形灯。

长江上游地区,有Aa①、Aa③、Aa⑦型矮柄豆形灯、Ab①、Ab②型高柄豆形灯、Ba、Bb型托盘豆形灯、Ca、Cb多层豆形灯、Dc、Dd、Dh型俑座灯、A型碗形灯、A型多枝灯。

长江中游地区:有Aa①、Aa③型矮柄豆形灯、Ab①、Ab②、Ab③型高柄豆形灯、Ba型托盘豆形灯、Da①型俑座灯、A、B、C、D型碗形灯和杯形灯。

长江下游地区:有Aa①、Aa③、Aa⑤型矮柄豆形灯、Ab①型高柄豆形灯、A型碗形灯和A型多枝灯。

两广地区:Aa①、Aa②、Aa③型矮柄豆形灯、Ab①、Ab②、Ab③型高柄豆形灯、Ba型托盘豆形灯、Da①、Da②、Dg型俑座灯和陶烛台。

甘青(黄河上游)地区:有Aa①、Aa④型矮柄豆形灯、Ab①型高柄豆形灯、Db型俑座灯、D、F型碗形灯。

内蒙古地区:有Aa①、Aa②型矮柄豆形灯、Ab①型高柄豆形灯、F型碗形灯。

东北地区:有Aa①型矮柄豆形灯、Ab②、Ab④型高柄豆形灯、B型碗形灯、A型多枝灯。

这八个区域之间陶灯的共性与个性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器形,在全国各地均是最普遍的,并且形制差异不大。如Aa①、Ab①豆形灯。可见,汉代灯具存在着统一的生产背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汉代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山西、北京、山东等地,灯具的种类比较齐全、造型相对规整,装饰精美。除特别形制的灯具,如Ac多层豆形灯和陶烛台等外,几乎涵盖了其他所有类型的灯具。并且这一地区的豆形灯从西汉晚期开始在灯具的口沿、灯柱或灯座上增加比较繁复的纹饰,并施釉,精美程度为其他地区所不及。B型、C型多枝灯等精美灯具为这一地区所独有。

三、陶灯具有地方特征。如长江上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等地,Aa⑦型矮柄豆形灯、Bb型带三足托盘豆形灯、C型多层豆形灯、Dc兔座、Dd蟾蜍座、Dh龙虎俑座灯都是其他地区所未见,体现了明显的地方特征。两广地区独有Da②侧托人俑陶灯、Dg马俑座灯、烛台。长江中游独有C带三足、D带三足和鋬碗形灯。长江下游的Aa③矮柄豆形灯在早期也比较接近过去錞于的外形。

综上所述,汉代陶灯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从共性角度看,汉代陶灯具有相对统一的模式,这是一个时代的共性,体现了汉代大一统的思想与社会环境。同时,时间上的变更和空间上的差异又体现了汉代人们对灯具需求的差异以及各地区人们对灯具的造型和审美的理念,汉代灯具的流通具有一定的局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