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争时期的饮用水问题与人口死亡的巨大关联

战争时期的饮用水问题与人口死亡的巨大关联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粮食与饮水皆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缺一不可。战争期间,参战各方围绕水源及饮用水问题,展开过激烈的对抗与制衡。战争起后,民众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杀戮、断粮、疾疫等直接造成人口死亡的要素上,对饮用水这种间接导致人口死亡的要素,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实际上持续性的饮用水缺乏以及饮用水污染,与战时瘟疫流行有直接关系,对人口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战争时期的饮用水问题与人口死亡的巨大关联

粮食与饮水皆为维持生命所必需,缺一不可。现代医学常识表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饮用水,其生命体一般可以维持一个礼拜左右,而人在全饥饿下的生存极限甚至可以达到20天以上[52]。相反,如果只有食物而无饮用水,大概只能存活3天左右。显然,相对粮食而言,人体对饮用水的需求更加强烈,也更加迫切。然而,翻检各类官私文献,尤其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整个战争期间,各地饥渴缺水的记载似乎并不多见,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战争期间,饮用水问题并不严重,缺水造成的影响似乎也远没有缺粮造成的影响严重。但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整个西北,除关中、陕南等小部分地区以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半干旱区,用水问题历来比较突出。以陕西为例,虽然各地自然条件不同,采用“南塘、北窖、关中井”的不同用水方式,但人畜饮水大都较为紧张。其中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即清代的延、榆、绥、鄜诸府州,用水尤为困难。1973年的调查显示,延长县一般年份,全县约40%的人口饮水困难,平均每年约15%的劳动工日要用于生活取水。在黄陵县的部分乡镇,这一比例更是高达30%以上。南部秦巴山区,虽然自然降水较多,但绝大多平川狭窄,河道下切较深,喀斯特色形发育,地面渗漏快,雨停水去,存蓄不易。小民多有“听水响,看水流,吃水真发愁”之叹。即使水土条件最好的关中地区,也有相当多地方吃水困难。如渭以北旱原以及渭河以南的秦岭北麓高地,地下水埋深多在百米以上,土井一般深二三十丈,“各村用窖储雨水以资饮,夏日却天旱之时,井水不足,窖水东西又无,往往有十余里取水于谷者”[53]。其他诸如富平蒲城、郃阳、韩城、大荔等州县,土井亦极深,取水要使用双下索辘轳汲水,需数个强劳力协作方可,用水也相当困难。是以乡村市镇及至治所城市,凡有水井之处,多有绳制,从挖井、维护,盘绳、汲水时间和汲水时的劳动组合等,均有较完善的制度[54]

陕省各县,尤其关中西同两府在渭水南北分布的各县,是战争的发源地,也是战时打斗最激烈的地方。在日常饮水就普遍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战时不可能不发生用水困难。战争期间,参战各方围绕水源及饮用水问题,展开过激烈的对抗与制衡。不少地方,尤其是那些长期被围困的人口聚居之处,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比如礼泉县同治二年正月间,大小逃难小民入城,至五月初,官府开始组织人在城内掘井,可见此时城内已有缺水之虞[55]。甘肃很多地方高亢,平时饮水就很困难,战时被围,极易陷入缺水困境。比如陇西分县武阳龙锋堡,自同治二年二月被围,长达四月之久,“堡中至煎败皮捣树屑以食,绝水又死者甚众”[56]。部分城堡,甚至因缺水而被攻破。比如盩厔县的史务堡,同治三年五月中旬遭到围困,“堡在半山腰,其险可守,唯不能凿井,引渠水食用。贼侦之截流,人畜多渴死,城遂陷”[57]。(www.daowen.com)

官私文献中关于战时缺水问题记载较少,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是大部分地区饮用水虽然缺乏,但却并不像粮食那样会完全断绝,不至于对生存构成直接的威胁。尤其是战争的中心区域,比如关中、河西、宁夏、河湟等处,或有较多的地表径流,或有极为丰富的浅层低下水,饮水比较丰裕。以关中为例,地下水位只有数米,极易打井取水。一份川陕总督查朗阿奏报陕省凿井事宜的史料显示,早在乾隆初年,陕西的西、凤、同、汉四府及邠、乾二州,已开水井总数高达14万余眼[58],其数目相当惊人。甘肃各处情况类似,宣统人口调查“地理调查表”对各村镇治城的水井情况多有记载,其数目亦相当庞大。虽然这些水井大多用于农业灌溉,后世亦多有倾圮废弃,但就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而言,应该不是难事。而这一主观认为的战争中心区域饮用水看似较为丰裕的情况,又往往被视为整个区域的普遍特征。

实际上,战争爆发后,被难小民,尤其是老弱妇孺大量投井自杀,或无人及时打捞清理,或历经酷暑盛夏,很多水井遭到污染,饮水已成问题。同治元年八月,胜保带兵入关,此时开战仅数月,省城附近,井中皆有积尸,求水已不可得[59]。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戊辰)上谕称,“闻军士前因村镇井水不洁,饮之多生疾病,现更多疯癞软脚之症,回性凶狡,恐其于河水上流置毒,不可不虑,可多凿新井以汲水,或多置解毒之药于水中,并可将病疫之人另为一营,派弁照料,无令仍居大营,以免传染”[60]。官军尚且如此,小民饮水更难保证。战争起后,民众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杀戮、断粮、疾疫等直接造成人口死亡的要素上,对饮用水这种间接导致人口死亡的要素,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实际上持续性的饮用水缺乏以及饮用水污染,与战时瘟疫流行有直接关系,对人口造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