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有数据的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现有数据的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宣统人口调查以辖有实土的基层行政区划为基本调查单元,以在地理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城乡自然聚落为最小调查单位。这一户数和人数在宣统人口调查甘肃总户数和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均在70%左右。图1-7宣统甘肃“地理调查表”现存数据空间分布(数据说明:地图引自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V4版1911年数据。因为该数据地理单元同样为67个,与实际调查单元相比,缺漏较多。

现有数据的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宣统人口调查以辖有实土的基层行政区划为基本调查单元,以在地理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城乡自然聚落为最小调查单位。汇总数据显示,甘肃省图书馆现存“地理调查表”共包括66个县及县以上调查单元,约6987个调查单位[14]。其中调查单元信息如下:

8个府附廓县,即:皋兰县(兰州府附廓县)、张掖县(甘州府附廓县)、平凉县(平凉府附廓县)、陇西县(巩昌府附廓县)、安化县(庆阳府附廓县)、宁夏县(宁夏府附廓县)、宁朔县(宁夏府附廓县)、西宁县(西宁府附廓县)。

3个直隶州本州,即:泾州直隶州、安西州直隶州、肃州直隶州。

1个直隶厅,即:化平川直隶厅。

5个县级州,即:河州、狄道州、静宁州、灵州、宁州。

31个县,即:渭源县、金县、靖远县、安定县、会宁县、通渭县、宁远县、伏羌县、华亭县、隆德县、环县、正宁县、大通县、碾伯县、永昌县、平番县、古浪县、山丹县、玉门县、敦煌县、秦安县、清水县、礼县、两当县、高台县、灵台县、镇原县、崇信县、平远县、海城县、平罗县。

7个县级厅,即:洮州厅、循化厅、贵德厅、宁灵厅、巴燕戎格厅、丹噶尔厅、抚彝厅。

11个县级分征佐贰辖区,即:肃州王子庄分州、皋兰县红水分县、海城县打拉池分县、陇西县陇西分县、隆德县庄浪分县、高台县毛目分县、固原州硝河城分州、狄道州沙泥分州、秦州三岔分州、灵州花马池厅、隆德庄浪茶马分县。[15]

宣统年间,甘肃辖有二级政区共8个府、6个直隶州1个直隶厅。其下辖三级政区数目,牛平汉著《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与傅林祥、林涓等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等书,以及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CHGIS)[16]等均记称,至清末年,甘肃省领8府(兰州、巩昌、甘州、凉州、平凉、庆阳、宁夏、西宁)、1直隶厅(化平)、6直隶州(泾、秦、阶、肃、安西、固原)、8厅、6州、47县[17]。以上合计,二级政区15个,三级政区共61个。因8府9个附廓县已计入47县之内,去除重复,合直隶州与直录厅,独立的行政单元共67个。

但实际上,清末甘肃实际存在的独立行政单元远不止这67个。甘肃地域辽阔,部分县域因辖区过大、废县管理以及政治变迁等因素,出现过一类独具特色的分征佐贰辖区。这是清代甘肃特有的行政建置。这些分征佐贰在其辖区内拥有官方正式授权的极广泛行政职能,尤其在钱粮与刑名方面,已初步具备准县级政权性质。宣统人口调查时,分征佐贰辖区是独立的人口调查单元。胡恒系统梳理后认为,清代甘肃这样的分征佐贰辖区共13处,分别是:灵州花马池分州、皋兰县红水分县、阶州西固分州、秦州三岔分州、隆德县庄浪分县、固原州硝河城分州、海城县打拉池分县、高台县毛目分县、张掖县东乐分县、狄道州沙泥分州、肃州王子庄分州、陇西县漳县分县(更确切的称谓应该是陇西县陇西分县)、安化县董志原分县[18]。其数实际不止这13处,其他至少还有河州太子寺分州、阶州白马关分州、西大通分县以及固原州同心城巡检4处。合而计之,清末甘肃地方独立行政单位已达84个。

宣统二年,清廷定为厅、州、县(不含乡镇)巡警一律完备之期。宣统二年十一月,甘肃全省巡警总局造赍《甘肃警务宣统二年第一次统计书》,次年又统计奏报一次。现根据宣统三年《甘肃警务宣统二年下届统计书》及《各厅州县巡警一律完备表》两份原始表单汇总,将清末甘肃84个州、厅、县具体名目及“地理调查表”存佚情况整理如表1-3。

表1-3 甘肃“地理调查表”现存信息汇总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甘肃图书馆藏宣统“地理调查表”及相关文献汇总;数据说明:○表示“地理调查表”经亡佚的调查单元;⊙表示附有地图的调查单元;①三岔厅即秦州三岔分州,乾隆二十二年置,因三岔地势低洼,建厅于吴砦,即今之甘肃天水麦积区吴砦故城。详见缑良忠:《吴砦“三岔厅”的建置》,见政协天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天水文史资料》第2辑,第59—63页;②甘肃省图书馆所藏《平罗县地理调查表》原始表册已经散佚,仅存书目,现数据系根据叶光杰的辑录内容转抄而来,详见平罗县志办公室编:《平罗县志资料》第14辑,第23—29页;③花马池厅即灵州花马池分州,雍正八年置,即今之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www.daowen.com)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现存“地理调查表”的分布情况,笔者以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V4版1911年数据为底图,绘制“地理调查表”空间分布图,见图1-7。

从图1-7可以看到,缺失的“地理调查表”主要集中在甘肃西南部和北部与蒙古交界的人口稀少区域,东部、北部及中西部等甘肃人口分布核心区域调查单元的“地理调查表”缺失较少,基本保存完整。

现存甘肃“地理调查表”共约6987个调查单位(城乡聚落),按户口汇总,共约626903.5户,3295175口。平均每户约5.3口,平均每个聚落大约有89.7户,471.6人。这一户数和人数在宣统人口调查甘肃总户数和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均在70%左右。详见表1-4。

图1-7 宣统甘肃“地理调查表”现存数据空间分布

(数据说明:地图引自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V4版1911年数据。因为该数据地理单元同样为67个,与实际调查单元相比,缺漏较多。为制图需要,将调查单元的户口数据作如下调整:红水县丞并入皋兰县,打拉池县丞即海城县,狄道沙泥州判并入狄道州,陇西县丞并入陇西县,三岔厅并入秦州,庄浪县丞即隆德县,化平厅即化平川厅,庄浪茶马厅并入平番县,毛目县丞并入高台县,王子庄州同并入肃州等)

表1-4 甘肃“地理调查表”现存数据与陈长蘅修正全省数据

(数据来源:陈长蘅修正数据见陈长蘅:《人口》,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表一)

现存66个调查单元的“地理调查表”大都(镇原县、静宁州两处除外)仅存分村信息,没有注明调查区内累加的户、口及村落总数信息。其中注明具体上报时间者仅有18个州、县、厅,尚不及1/3,已注明的奏报时间主要集中在宣统元年十一、十二两个月份之中,少部分在宣统二年的正月和二月。其中,最早奏报的是抚彝厅,时间为宣统元年三月。皋兰县红水分县、平凉县以及华亭县三地奏报较晚,均在宣统二年二月。上报日期格式亦极不统一,有的只记为宣统某年者,也有记为宣统某年某月者,更有精确到日,记为宣统某年某月某日者。更多的虽记为宣统某年某月某日,但某月和某日处,均留为空白。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调查表是预为制备完成后,由当事者根据实际情况后来填写的。信息不完整则可能是因为现存“地理调查表”为地方备份表,不需要上报。调查表注明的上报者或为知县、县丞,或为知州、州判,不论是何官职,均为各调查单元中最高行政长官

图1-8是使用人口和户数为6987个城乡聚落建立的散点图。从图1-8可以看出,清末甘肃城乡聚落户口分布较为集中,大部分聚落的规模都处在0至400户、0至2000人的区间中。数据集中性与离散性的双重特征明显,同时,在人口相对较大的变程内对应着相对较小的户数变化。统计显示,户中位数36,标准差188。口中位数198,标准差901。户口分布散点图见图1-8。

图1-8 宣统甘肃“地理调查表”6987个城乡聚落表户口分布

各州县调查单元数(城乡聚落数)差别很大,其中超过100的仅有15个州县,超过300的仅有4个州县,镇原县最多,有600个调查单元,最少的打拉池县丞(即海城县)仅有9个调查单元。其中原因,除了各州县城乡聚落数目原本存在差异外,可能也存在调查数据丢失的情况。这一点可以从汇总数据看出一些端倪。如仅以调查单元计算,现存66份“地理调查表”分布的调查单元大约占全部调查单元的79%。但甘肃现存66份“地理调查表”分村户口汇总结果显示,不论户数还是口数,在全省调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均在70%左右。这一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统计结果表明,现存“地理调查表”分布的各调查单元内部,很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调查数据缺失的情况。并且,在部分调查单元中,这种数据缺失的情况可能还比较严重。这一点从0户村的记录上可以看到些许端倪。现存“地理调查表”共68个0户村,其中有些的确是有村无人,有堡空置,比如宁朔县的平羌、镇北两堡均系如此。平羌堡在县城西南40里,“无户”,附录称:“堡无,有民数家在此牧放牛羊,均系各堡居民,每年春去冬归。系通阿拉善大道。”镇北堡在县城西北45里,“无户”,附录称:“堡墙颓坏,有民二家,开设小店,系通阿拉善小道。”[19]但有些就可能是没有调查,数据缺漏,而非聚落无人。68个0户村中,永昌一县就占了39个,其行文见图1-9。

图1-9 宣统《永昌县地理调查表》局部

(数据来源:本图根据笔者在甘肃图书馆所拍照片合并而成)

永昌县一共有85个调查单位,但调查绅董姓名一栏未署一人姓名。调查内容的详略呈两个极端,有约半数的聚落方位、户口以及附录记载极详,但有一半记载内容几乎为空白。0户村者,有个注明“因同治兵燹失陷,至今空关无户”,但更多的则是没有只言片语。推测其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调查,从而也没有数据可以记录。按“地理调查表”既定表式,表尾应注明上报时间及上报者姓名,如永昌县一样,那些未注明上报时间及上报者的调查单元,很有可能就是丢失包括上报时间及上报者信息在内的部分“地理调查表”表单。

“地理调查表”对城乡聚落的记载有其规则,一般以行政治所类城市为中心,先城内,后关厢,次附城,最后为四乡聚落。在四乡聚落的记载方面,则是在某特定方位上的聚落全部记录完成后,才转入下一方位上的聚落。根据这一原始数据记录规则,可以对行政治所类城市与四乡的户口数据分别进行汇总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