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时间范围始于同治西北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即咸丰十一年(1861年),迄于清朝结束的宣统三年(1911年),前后共计50年。但就个别研究专题来讲,在时间上,前后可能有所突破。入清以来,陕甘区域人口的发展与全国人口的发展态势相似,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持续稳定发展时期,及至咸丰末,西北区域人口已臻于极盛,达到峰值。同治元年初,西北回族战争爆发,此后数年间,整个陕甘地区,尤其是人口稠密、富甲天下的关中、河西、宁夏平原等处,沦为双方厮杀的战场,大批汉人与回族因此而丧生。光绪初,还没有从战争废墟中完全恢复过来的陕西省,又遭到了光绪大旱灾的沉重打击[42]。在战争与灾荒的双重打击下,仅短短十余年间,西北区域人口损失就以千万计。光绪中期以后,区域外人口开始陆续迁入,逐渐填补那些战乱灾荒造成的人口稀疏区或人口空白区[43]。这一人口入迁的趋势,一直持续至新中国成立,仍未停止[44]。在外来人口入迁导致的人口机械增长和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的共同推动下,从光绪中至宣统末年,虽然不时仍有战乱灾荒,但区域人口一直处于缓慢恢复之中。
笔者本人自攻读博士学位开始,就一直关注这一区域清代以来历史人口问题,在此前出版的专著中,曾把研究的时段主要聚焦于同治战争以前。对其后的诸多问题,涉及不多。实际上,自同治西北战争开始至清末宣统这五十年时间,对西北人口来讲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发展阶段,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发展特色。而宣统人口调查甘肃“地理调查表”分村户口数据,正好为这样一个时段的西北人口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新的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的引入,提供了可能。基于此种原因,笔者将本书的研究时段,界定为咸丰十一年至宣统末年,前后共约半个世纪。(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